红一方面军的创建与中央苏区的形成和发展

2021-01-04 13:35罗春花
党史文苑 2021年10期
关键词:红一方面军闽西吉安

罗春花

红一方面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三大主力红军之一,是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培育下成长壮大起来的。红一方面军的创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军建设史的一件大事。它的建立,使红军的兵力更加集中,指挥更加统一,不仅建立和完善了红军的组织指挥系统,而且大大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为红军实现从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的转变,歼灭更强大的敌人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中央苏区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在中央苏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红一方面军由小到大、有弱变强,不断得到了发展壮大。

一、红一方面军创建的历史脉络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领导中国人民举行了一系列武装起义。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月9日,毛泽东领导举行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后率部沿罗霄山脉南下,10月抵达井冈山,从而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胜利会师。会师后,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6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为红军第四军。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率领湘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发动了平江起义,起义成功后,部队改编为红军第五军第十三师,彭德怀任军长兼师长,滕代远任党代表,邓萍任参谋长。1928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到达宁冈,与红四军会师。而黄公略则率领一部分红军留守湘鄂赣边坚持游击战争。1928年1月至4月,赣西、赣南各地先后举行农民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各游击纵队,后来又改编成江西红军独立团。

1929年1月,为打破国民党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红军的“会剿”,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从而开创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8月,彭德怀、膝代远率部转战湘鄂赣边区。9月,与黄公略所部重新组成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政委,黄公略任副军长,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1930年1月,由江西红军独立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团及赣西工农游击队第二大队和湘赣苏区的部分赤卫队合编为红军第六军,黄公略任军长,刘士奇任政委,7月,改称为红军第三军,军长黄公略,政委陈毅(后为蔡会文),政治部主任周子昆。1930年3月,闽西各县赤卫队改编成红九军(闽西红九军),5月改称红十二军(闽西红十二军)。6月,由原闽西红十二军中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团组建成红军第十二军,军长伍中豪(后为罗炳辉),政委谭震林。

1930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军事工作计划大纲》“现在在全国的红军,都应集中指挥于中央军委之下,同时为适应斗争环境各军协同动作起见,必须成立军团以上的统一指挥机关”[1]p280的要求,6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在福建长汀宣布成立。红一军团由活动在赣西南、闽西地区的红四、红六、红十二军组成。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6月10日前后,在湖北省大冶县宣告成立红三军团。红三军团由红五、红八军组成。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8月23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省浏阳县永和镇胜利会师,会师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毛泽东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彭德怀、滕代远分别任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和副总政治委员,朱云卿任红一方面军总参谋长,杨岳彬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下辖第一、第三军团,全军共3万余人。

二、红一方面军是中央苏区形成和发展时最主要军事力量之一

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的以瑞金为中心,由赣南、闽西两块苏维埃区域组成的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形成和发展与红一方面军的创建息息相关,红一方面军是中央苏区形成和发展时最主要军事力量之一。

1.红四军大柏地战斗是中央苏区创建的奠基之战。1929年1月,蒋介石组织湘赣18个团向井冈山发动了第三次“会剿”,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会剿”并解决衣食给养困难问题,根据柏露会议决定,1月14日,红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政治部主任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第二十八、第三十一团及军部特务营、独立营共3600余人,从井冈山出发,进军赣南。由于赣南党组织薄弱,红四军接连失利,部队在经过大余、寻乌失败后,由2月9日到达瑞金北部的大柏地。这天恰好是大年除夕,毛泽东、朱德考虑到全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近一个月,加之部队给养困难,士兵衣着单薄,饥寒交迫,士气低落,为了避敌锐气,决定暂时不与追敌决战。毛泽东、朱德命令全军2月9日在大柏地宿营一晚后,第二天继续向北前进。接到继续行军命令后,大部分士兵们窝着一肚子火说:“我们再也不能像兔子似的让敌人撵着跑了,非和刘士毅这小子干一仗不可!”毛泽东、朱德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顺应军心,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以振军威。当晚部队在大柏地的王家祠召开前委扩大会议,部署战斗。2月10日下午3时战斗正式打响,至第二天正午时分,全歼被围之敌,俘虏敌正、副团长肖致平、钟桓以下800余人,缴枪800余支,刘士毅等残部仓皇逃回赣州,胜利结束战斗。

大柏地战斗是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它震慑了敌人,鼓舞了红军士气,彻底扭转了红军被动局面,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为以后在赣南、闽西广大地区创立中央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的伟大胜利,树立了先声。因此说,大柏地战斗是中央苏区创建的奠基礼。

2.红一方面军成立后,攻占吉安,使赣西南苏区连成一片,为中央苏区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本框架。红一方面军成立后,按照总前委决定再次进攻长沙。在诱歼敌军于工事之外不成、两次总攻不克的情况下,决定主动撤离长沙。接着挥师赣南,9月底,红一方面军下属红一軍团由袁州、萍乡、攸县等地向吉安方向前进,红三军团由萍乡以南地区向清江方向开进,于10月初分别进驻路口、阜田、黄土街、清江等地区。

吉安是赣江中游的重要县城,是赣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该城一直处于红军和苏区的包围中,1929年11月至1930年8月,赣西南地区的红军和人民群众曾先后8次围攻过吉安县城,都没有成功。

10月3日,毛泽东、朱德签发了《红一军团总攻吉安的命令》,对攻打吉安做出具体部署。4日拂晓红军发起总攻,赣西南特委和苏维埃政府动员赣西各县10万工农群众和地方武装,一起协助红军攻打吉安。战至午夜时分,红一军团攻占吉安,俘敌200余人,缴船4只和大批物资、弹药,拔除了由国民党反动势力长期盘踞的西南地区的重要据点,使赣西南苏区的赣江以西和赣江以东地区连成一片。

10月7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赣西南特委在吉安召开庆祝胜利的群众大会,宣布成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由曾山任主席。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立即建立起各工作机构,对全省各级苏维埃区域有序地行使其领导职权。在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和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江西苏区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扩大,拥有31个县的“纵约四百里,自赣县至永丰;横约三百里,由万安至瑞金”的广阔地域,“终于形成了一片总的有联系的苏区,成为中国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的胎盘”[2]p234-235。所以说,赣西南苏区连成一片,为中央苏区的初步形成奠定了框架基础。

3.红一方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赣西南苏区和闽西苏区连成一片,正式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蒋介石从1930年10月开始到1931年9月,连续对中央苏区发动了规模逐渐扩大的三次“围剿”。企图一口吞掉中央苏区,一举歼灭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正确领导下,红一方面军灵活运用“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连续取得了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红军在每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都会不失时机地组织攻势作战,开展群众工作,扩大苏维埃区域和游击区域,从而使中央苏区的版图不断扩大。特别是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为巩固与扩大苏区,中共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首长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由兴国以北地区逐次南移到以瑞金为中心的赣闽边界地区稍事休整,尔后波浪式地向着敌人力量较弱而我们有一定工作基础的闽西北和赣西南地区发展。”[3]p2491931年9月18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南移,9月底到达以瑞金为中心的赣闽边界地区。10月初,红一方面军各部队遵照红一方面军首长指示,在以瑞金县为中心的赣闽边界地区,开展群众工作,打土围子,歼灭地主豪绅武装。10月24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红一方面军展开攻势作战,经过4个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及地方武装占领了会昌、寻邬(乌)、安远、信丰、广昌、连城、上杭、武平等县城,拔除地方豪绅武装盘踞的土围子几百处,歼灭大量地主豪绅武装及国民党地方部队,使赣南、闽西苏区完全连成一片,苏维埃区域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扩大,从而正式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涵盖28个县的中央苏区。

三、在中央苏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红一方面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得到发展壮大

1930年10月到1933年8月,是中央苏区正式形成和鼎盛发展阶段,也是红一方面军取得胜利和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国民党军对红军和苏区的进攻,由过去一省或几省军阀指挥的“进剿”“会剿”,扩大为国民党中央政府统一组织的大规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正确指挥和在中央苏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临近红军的战略配合下,连续取得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到1933年夏秋间,中央苏区拥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和瑞金直辖县,共有60个行政县。中央苏区的面积达到8.4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53万,其中中央苏区红军部队13万人。[2]p481中央苏区发展到鼎盛时期。

在中央苏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红一方面军不断得到锻炼和发展,部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一是形成了正确的作战原则。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在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的基础上,形成了战略上内线持久防御战、战役战斗上外线速决进攻战和诱敌深入、慎重初战、集中兵力、运动战、歼灭战等一整套正确的红军作战方针原则。二是军队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红军大规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和战争形式的转变,为了使组织形式适应不断发展的斗争形式需要,红一方面军于1931年至1933年间,不断地从各个方面加强军队建设,使部队也随着战争的扩大而不断发展。三是发展壮大了红军力量。一方面在中央苏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红一方面军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在中央苏区创建初期,通过先建立和扩大地方武装,再扩编为红军主力,有时也经常直接从地方招募革命青年和青壮年男子加入红军,使部队得到扩充。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后,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中央苏区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动员苏区内的青年自愿加入红军。红一方面军也逐渐通过扩红运动增强了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军事系统[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2]余伯流,凌步机.中央苏区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3]中國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 汪 洋

猜你喜欢
红一方面军闽西吉安
永和会师:红一方面军的创立
金吉安监理公司市场开拓取得重大突破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走近“红色闽西”主题采访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略述红一方面军五个军团的历史沿革
跳高比赛中的意外
为荣誉而战
妈妈,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