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角色认同干预用于护理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解析

2021-01-06 01:12袁溢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9期
关键词:病耻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袁溢莉

(江苏省南通市紫琅医院,江苏 南通)

0 引言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工作积极性下降、性格改变、行为紊乱、言语混乱等症状,部分患者合并出现失眠、头痛、情绪波动等情况,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临床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给予精神科药物治疗。但该病病情复杂,难以彻底治愈。患者往往需要长期住院、不能工作、不能与家人共处,与外界长期隔绝。大部分患者得不到家庭的支持和社会的关爱,易产生消极、抑郁情绪,往往导致疾病复发。该疾病缓解期仍存在一定的阴性症状,如情感反应比较平淡、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兴趣社交缺乏等。长此以往,患者往往会因为原有地位的丧失、孤独、害怕被歧视等而存在强烈的病耻感,出现社交退缩、社会功能缺陷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上为了巩固、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能够有效地建立信心和自尊,尽快地回归社会,往往同时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本研究主要分析了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对降低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残留阴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从而提高整体生活质量的作用,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19~52岁,平均(40.42±6.14)岁]和观察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21~54岁,平均(40.28±6.29)岁]。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患病前无大脑器质性疾病、无智力障碍、语言功能障碍情况;(3)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病情趋于稳定;(4)患者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有心肺、肾脏器官组织严重性疾病;(2)患者合并有其他神经功能缺损疾病。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并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由具有丰富精神科护理经验的护理团队组成自我角色认同干预护理小组,每周2次,每次60 min,持续6个月进行护理干预。

(2)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的角色确定。自我角色认同分为职业角色、家庭角色、个人成就角色和业余爱好角色。护理小组人员在对每位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受教育等背景全面了解后,根据其个性特点,选择一个最重要的、患者本人和家庭、社会等都曾认可的角色进行干预,往往也是病人最感兴趣的角色。这样能很好地提高患者护理干预依从性。

(3)职业角色。在职业角色干预中,首先根据患者以往的职业,工作类型、工作环境等给予提供相关的职业场景。让患者回归到熟悉的工作环境中,促使患者提高工作记忆,引导患者回忆工作经历。可以事先联系家属,提供患者以往工作中的照片、证书、奖状等,引导患者自我挖掘职业中的优点,体现自身价值、提高自我认同感。引导患者客观地认识自己,说出自己的有点。

(4)家庭角色。患者家属需提供患者生活照片、日常用品等物品,和家属沟通取得家属护理支持,指导家属和患者进行照片观看。交流,给予患者亲情支持,从而提高患者记忆力,感受到家庭温暖,提高临床治疗护理依从性。

(5)业余爱好角色。根据患者业余爱好进行模拟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忘记疾病痛苦,改善患者治疗消极状态,提高治疗信心。同时,临床可开展业余爱好活动,促使患者互相交流沟通,改善患者病情发展。

1.3 疗效标准

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病耻感评分、精神病评分情况,具体如下:(1)病耻感评分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评价,共29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0~3分,总分87分。(2)精神病评分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价,共分为18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0~7分,总分126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1.0软件中分析,均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n=42),病耻感评分护理前(50.27±4.83)分,护理后(31.84±5.27)分;精神病评分护理前(69.43±6.57)分,护理后(46.18±5.86)分;观察组(n=42),病耻感评分护理前(49.64±5.15)分,护理后(26.39±3.87)分;精神病评分护理前(69.07±6.16)分,护理后(37.43±4.17)分。两组患者比较,病耻感评分护理前:t=0.578,P=0.565;护理后:t=5.402,P=0.001;精神病评分护理前:t=0.259,P=0.796;护理后:t=7.884,P=0.001,经组间比较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病耻感评分、精神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病耻感评分、精神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功能障碍疾病,随着病情发展,患会出现思维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情感障碍、幻觉情况,导致精神残疾,危害患者生命健康。据流行病显示,精神分裂症疾病多发于青壮年,随着社会生活压力增大,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治疗难度增大,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2-4]。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需及时给予药物治疗,缓解患者病情发展,同时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耻感,提高患生活质量,帮助患尽早康复[5-8]。

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是一种认知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通过为患者制定角色,让患者扮演并熟悉角色,加深对角色的认知,提高工作记忆力,达到护理效果[9-10]。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能够引导患者认知自身角色,从职业角色、家庭角色和业余爱好角色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者记忆力恢复,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能够认同社会角色,改善患者精神状态,达到护理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病耻感评分、精神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病耻感评分、精神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通过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病耻感,改善患者精神功能,促进患者在治疗中得到自我认同,提高社会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病耻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糖尿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精神病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