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021-01-10 06:33吴学能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南诏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672400
兽医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传染源水疱猪群

吴学能/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南诏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672400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猪肉及猪产品的需求量和质量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要按照高标准、高要求进行饲养。然而,猪群在生产养殖过程中猪疫病的发生仍是阻碍生猪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性制约因素。在猪群疫病中,特别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可引起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群发病。据报道,急性猪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到90%以上;一些慢性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可造成猪的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还有一些像炭疽、口蹄疫的人畜共患病更是可危及人类的健康。由此可见,了解猪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以及防治方法对今后生猪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1 猪常见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分析

1.1 防疫工作不到位迄今为止,使用疫苗对猪进行免疫是防止或减少猪疫病发生最有效的办法。在生产实践中有些养殖户或养殖场使用来源不明确的疫苗或不按照接种日龄、不按照接种剂量或接种途径给药,造成免疫失败。

1.2 管理较为粗放养殖户或部分养殖场不注重圈舍内的环境消毒和圈舍内外温度、湿度的调控,饲养密度小等是造成猪群发病的重要原因。或是为了节约饲养成本,饲喂猪一些劣质、发霉或冰冻的饲料,造成猪消化出现紊乱,诱发疾病发生。

1.3 养殖方式落后部分散养户的养殖方式较为落后,用餐饮业的泔水喂猪,猪圈和厕所共用等现象仍然可见,这种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对猪群疫病的传播造成很大的危险,猪肉产品也不能满足市场的质量要求。养殖户观念陈旧,养殖设备简陋,养殖方法简单,这些都容易引起猪群疫病的发生。

1.4 用药不科学走访调研发现,在猪生病时部分养殖人员并不能进行对猪群进行科学合理诊断和治疗,反而采用抗生素或抗寄生虫药物滥用,一种药物使用一段时间不起效果就更换另一种药物,或是多种药物一起使用,使得细菌、寄生虫出现了严重的耐药性也造成了病猪的继发感染现象也十分严重。

2 猪常见的传染病概述

2.1 猪大肠杆菌病

2.1.1 仔猪黄痢刚出生7d 内仔猪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后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粘液性粪便、体型消瘦、迅速死亡为特征。如有1 头仔猪发病,很快就会波及整个群体,死亡率很高。带菌母猪为本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对病死仔猪进行解剖可见胃内有未消化的乳凝块,肠管松弛、膨胀,肾脏有出血点。

2.1.2 仔猪白痢出生10~30 日龄仔猪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后所发生的肠道性疾病。以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糊状、浆状的粪便为特征,但该病的病死率较低。传染源是带菌母猪或病猪,消化道为本病的传播途径。

仔猪突然腹泻,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糊状粪便,腥臭、黏腻、腹泻,病猪行动迟缓,被毛粗乱,发育迟缓。病程短的2~3d,长的7d 左右,可自行康复,病死率较低。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结肠内有乳白色、灰白色粪便,小肠中有气泡,胃中乳汁凝固不全。

2.1.3 仔猪水肿病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病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过敏性疾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胃壁、结肠系膜水肿为特征。传染源为母猪或发病的仔猪,传播途径为消化道。

本病发病突然,发病后的仔猪食欲饮欲减退,肌肉震颤,共济失调。站立不稳,行走时四肢无力,盲目前进,接触皮肤异常敏感。脸部、眼睑、结膜等部位出现明显水肿,病死率90%以上。

2.2 猪巴氏杆菌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猪的一种传染病,特征为急性经过,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炎性出血,慢性经过则表现为皮下组织、关节和各脏器局灶化脓性炎症。

猪感染该病的潜伏期为1~5d,体温高达40~41℃,发病初期痉挛性干咳,口鼻流出粘性液体,有时混有血液;继而出现犬坐式呼吸,张口吐舌,可视粘膜发绀,疼痛性湿咳;后期皮肤出现淤血或出血点,多因窒息死亡。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喉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有大量胶冻样淡黄色出血性浆液浸润为特征。

2.3 猪链球菌病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猪的一种传染病,人也可感染。本病发生无季节性,猪多发生于秋、冬两季,呈败血性经过,哺乳仔猪发病率高,成年猪发病率较低。

猪链球菌病一般呈败血型,潜伏期为1~3d,病猪体温达到41℃以上,结膜潮红,流泪,有浆液性鼻液,呼吸困难。在发病几小时或2d 内,一部分病猪可发生关节炎,出现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病猪出现共济失调、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猪在颈部、背部皮肤出现出血斑,后期出现呼吸困难。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体内各个器官充血、出血。各浆膜有浆液性炎症变化,心包液增多,脾肿大呈暗红色。

2.4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传染源,经消化道传播。本病主要发生在寒冷的冬季,以产仔旺季较为多发。

该病的潜伏期较短,仔猪一般为12~14h 内发病。以突然呕吐,排出水样腹泻为特征。病猪消瘦迅速,精神沉郁,被贸粗乱无光泽,1 周内仔猪的死亡率为50%以上。病理变化主要为胃内有未消化的乳凝块,小肠壁菲薄呈半透明状,内容物为黄色透明泡沫状。

2.5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猪的以胚胎和胎儿感染死亡,而母猪本身不显症状的一种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

遭受感染的成年猪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由胎盘和交配感染传给胎儿,也可由呼吸道、消化道传给易感动物,鼠类在本病重要的传播媒介。本病的流行常发生于春秋产仔季节,妊娠母猪在不同孕期感染,可分别造成死胎、木乃伊胎、流产等不同症状。眼观病理变化为母猪子宫内有轻微炎症,胎盘有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有溶解、吸收现象。

2.6 猪水疱病由水疱病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各个日龄、各个品质的猪都可感染本病,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一般以冬春季节较为多发。

主要症状是蹄冠、蹄叉、蹄踵和悬蹄发生水疱,水疱由米粒至黄豆大小,水疱内充满清凉或淡黄色液体,1~2d发生溃破。部分猪在鼻端、齿龈、舌面出现水疱或溃疡,有些哺乳母猪在乳房上也有水疱出现。

3 综合预防措施

3.1 科学管理措施养殖者要树立“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养殖理念,对于猪的饲养要做到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对猪场要制定消毒计划并进行严格执行。根据猪群的生理阶段和生物学特性掌握适宜的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对于粪便要及时的清理。当有病猪时,首先做好隔离措施,对假定健康群进行紧急接种。

3.2 制定免疫计划,定期驱虫近年来,使用疫苗接种是公认的一种提高仔猪成活率,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养殖场和养殖户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保证疫苗的来源可靠和使用疫苗的规范操作。对于接种后的猪要进行抗体检测,对于抗体效价较低的猪要进行二次免疫。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开展驱虫工作,减少寄生虫病对猪的侵害,以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的概率。

3.3 合理配比饲料,保证营养充足要对猪合理搭配饲料,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要把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维生素饲料、矿物质饲料等进行合理搭配,保证各个生理阶段猪群的营养均衡和充足,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发病率。□

猜你喜欢
传染源水疱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不同治疗时机对扁平苔癣疗效的影响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