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一化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2021-01-10 20:13任力娟
高考·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教学策略

任力娟

摘 要:近几年,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有更多的化学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新的教学模式,纷纷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它有望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课堂的导入在化学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实际作用。遗憾的是,现阶段很多化学教师过于关注应试教育的结果,没有认识到课堂导入在课堂整体进展中的重要性,片面地认为课堂导入行为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因此这些教师省略了课堂上的导入环节,从而阻碍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研究高一化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希望可以进一步对化学教师做出引导,促进其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的环节,进而有效地发挥领导作用,让每一个化学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希望借助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一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策略

一、高一化学课堂导入的概念与功能

(一)概念界定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一般会将一堂完整的课分为三个阶段:课堂导入阶段、课堂进展过程中、最后的结课阶段。课程的第一阶段——“导课”,我们对课堂导入的“导”字进行定义,通常被解释为“引出”或“引导”。可以说,课堂导入阶段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课题的一个渠道。从广义上讲,课堂导入阶段是指教师从一开始就指导学生学习的内容,从而促进教育活动的发展。化学教育中的新课程导入是指化学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化学课开始后35分钟内立即进入学习的状态,并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正常有序的学习[1]。

(二)课堂导入的功能

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的关键环节,也是首要环节之一,在整个课堂学习中导入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来说导入环节对于整个教学的效果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导入既要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又要有深深吸引学生的活力外观。课堂导入阶段的功能不仅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而且还要可以进一步阐明学习目标,促进知识的来回传递。因此,以下是对课堂导入功能的几个方面的总结:

1.对所学课题的关注功能

作为课程开始的第一部分,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一定要注意明确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在课程开始时就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参与课堂。相比较而言,如果课堂质量高,那么能够引导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因为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到课堂之中,融入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能够充分聚集注意力,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也会显得没那么困难,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进入课堂的情境之中[2]。

2.整合所学课程的能力

有效设置课堂导入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产生新的知识,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面临的困难,这样能夠更为有效地整合和推广课程和教学内容,梳理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在不同章节之间进行知识的串联与学习,这样可以确保整个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都是充分参与其中的。整个教育活动确保了严密性和一致性,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准确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完成关键的任务,有意识地将学习目标视为基本的指导方向,更有效地理解和调整学习计划,进行学习,从而可以提高效率,进一步产生新的学习期望与学习计划[3]。

二、高一化学课堂导入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从整体上来分析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该过程不仅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严谨的、逐步深入的过程。分析化学课堂,可以发现知识点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关联的,许多知识都是互补的,并且具有特定的关系。化学课的导入阶段是整个教育的第一环节,在顺利地完成导入环节后,教师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后续的教育。因此,化学课程的导入环节十分重要,教师要提高关注度,让导入与整个教育过程息息相关。一个好的导入环节不是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梳理,而是要科学地、按照一定逻辑以“问题索引”的方式,将学生引入教学环节中。这一系列的介绍性问题是相互联系的,学生不断地认识新的问题,参与其中,进而在课堂中,他们被一步步引导进来,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得到深化。因此,在创建一个有效的课堂导入环节时,教师必须考虑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好的课堂导入不应该是独立的实体,而应该把以前的内容串联,引导学生认真思考[4]。

(二)针对性原则

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导入环节,以便在课堂开始时,就让学生明确在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将如何学习这些内容。课堂导入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以教育内容为目标,使选定的课堂导入的教学内容能够在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之间形成串联效应,为学生自行学习和领悟新的知识铺平道路。第二,教师要注意结合不同课型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案例,如在实验课上、在理论指导课上、在全新的课堂授课上,以及复习课上,都要以不同的设计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新知识。当然,教师需要设计多类别的导入内容,并选择多样化的课堂导入形式,以促进学生理解与学习掌握。第三,我们需要关注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心理状态和知识水平,也就是说,要注意由浅入深,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他们提供学习内容的内在动力。因此,课堂导入的创设应避免千篇一律和形式主义,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类型和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设计[5]。

(三)简洁性原则

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的“引子”,意在“引领”课堂顺利进展,因此这一部分不宜过长。所以,虽然课堂导入环节非常重要,但它并不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要颠覆优先次序,使学生不知所措。分析我们利用课堂导入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进一步减少学生对于教材的陌生感,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也能建立一定的联系,从而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能集中精力听课。基于此,在导入阶段的引入内容,要注意应该具备精练、简明等特点,教师在引入时要将时间把控在5分钟以内,从而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讲出最快、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故事。通过简洁而精彩的引入内容,促使教师的课堂更加生动有意思,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积极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并配合教师的教学,从而产生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四)科学性原则

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的时候,教师要坚持这样的一个态度,即要根据科学的原则,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现有的认知水平来设置课堂导入环节,审慎地思考教学的内容,从而能够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不要使用违反学生科学发展规律的内容。除了教学内容要审慎,同样需要审慎的还有课堂的导入方法。化学教师应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方法,从整体来看,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学习基础上的,以实现教育目标为目的,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寻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环境中。总而言之,课堂导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学生能否顺利进入教学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高一化学课堂有效导入的策略

(一)利用生活情境导入策略

化学是一门联系生活实际的课程,大部分的化学知识都从生活中来,也应该应用于生活,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选择有效的导入策略,将化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创设更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对化学学习内容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激发自身的好奇心。

为了更方便同学们理解知识点,我们在讲课时结合现实中火灾的情境进行真实场景的模拟,在火灾场景中,物体燃烧时发光发热的现象,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初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点,从而进行了很好的复习过程。在复习完相关的知识点后,笔者还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思考二者是否可以独立存在,除此以外,还让学生自主研究相關的化学反应环节,通过对得氧失氧等现象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环节中化合价的变化情况,以及是否产生了电子的转移,对以上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氧化还原反应整个过程的机理。这一系列的思考都是基于火灾这一现实情境的导入基础上实现的,学生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不只是了解到一系列的化学知识,还能对其中的本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除此以外,笔者还从化学教学知识点——“有得必有失”的角度解读了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现象,让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类似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从而产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促进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悬念疑问导入策略

毫无疑问,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如果具备学习的好奇心,那么能够产生一定的内驱力,教师如果能把握好学生在学习时候的好奇心,通过一些有悬念性质的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的好奇心更盛,从而产生持续学习的内驱动力,这样学生就能够更为全神贯注地专注于化学学习环节中。

在教学人教版高一化学“氯气”这一单元时,笔者就采用了悬念式导入策略,很好地引入教学内容。在教学之初,笔者就播放了一段纪录片,纪录片的内容是关于氯气为什么能成为化学武器这个问题,学生在观看后感受到氯气在各种场景中的威力。教师注意到学生在思考,于是进一步发问:为什么氯气这种物质可以成为武器?如果在生活中,意识到氯气的危害,那么如何做才能减少氯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通过不断的提问,让课堂更加深入,学生的好奇心一再被驱使,在学生对氯气性质认识得足够深入之后,再进一步引入其他化学物质,在氯气中燃烧的相关视频,学生的好奇心更盛。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不断地锻炼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自主探究能力,这样教师能够让学生从教科书中脱离出来,不再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眼界更为广阔,学习的目的性也得到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温故知新”导入策略

“温故知新”策略,通过巧妙的方式,将学生已经掌握的一部分旧的知识,引渡到全新的知识中,在旧的知识与新的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能具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及自主解答的能力。“温故知新”导入策略应依托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师要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借助“温故知新”策略有效地、连续地呈现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课或新知识之前对旧知识进行回顾或总结,这也实现了课堂导入的联动效应,教师更为巧妙地引出了新知识和新问题,完成课堂的导入。同时,“温故知新”策略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通过复习旧知识,以更好地构建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搭建学习的基本框架。然而,当化学教师实施“温故知新”策略时,教师不仅要善于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而且要善于提高使用“连接点”的效率以引入课堂,让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内涵。

仍以“氧化还原反应”(人教版高一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为例,教师通过“火灾”的视频介绍了“燃烧”现象和“氧化”现象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化合价是氧化和还原的重要指标。学生在复习燃烧知识和金属腐蚀知识的过程中,能够降低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难度,也鼓励学生通过回顾的手段,更好地理解本节中的难点知识。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和类型的学习能力和判断能力,完善高中生的化学学习内容。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如何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化学教师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化学课堂教学一般都涉及多个教学环节,要想促进教学的成功,教师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和互补才能实现。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环节为整个课堂教学服务,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整体进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在创设课堂导入情境时,化学教师必须简明扼要、清晰明了地引入知识,将知识和经验与学生的心理状态相结合,联系新的教育内容。适当的新课程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也可以促进学生完成课程目标,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锦秋.高中化学情境导入方式遴选探析[J].新教育,2021(5):35-36.

[2]霍鑫铠.高中化学课堂“过度教学”现象的调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0.

[3]严丽琴.高中化学课堂导入式教学的应用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20(18):78-79.

[4]王莉,王利民.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0(9):53-54.

[5]田桂君.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16):16.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谈英语课堂无痕导入的策略
“活化”课堂,让英语教学更精彩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