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1-01-10 20:13童华光
高考·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探讨高中数学教学

童华光

摘 要:目前伴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加快,我国教育在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数学是高中教育科目中难点之一,它对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体系,锻炼逻辑思维能力都极其重要。高中数学对于学生而言,以往的接收、理解和记忆的学习过程应只是一个侧重点。教师应该锻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式学习方式,共同获取和学习到目前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本文以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核心,从多个方面分析合作法在高中数学中的优势。

关键词:探讨;高中数学;探究式合作法;教学

高中数学是整个高中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内容。在高中教育中,面对课堂有限的时间,对于教师而言,越来越强调高效率。以此为目标,高中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和逻辑能力。探究合作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加密切地让学生融入数学学习课堂中去,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发展夯实基础。

一、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探究式合作法的优势

(一)学习资源的整理和融合

在以往的许多教学中,教师以自身为主进行讲解,这种方式虽然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性,但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把控力度较为薄弱,限制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总结和分析均为自主进行,教师并不能逐个监督到位。而探究式合作法具备的优势就可以弥补这一空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题作业,给学生时间来预习本节课程内容,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在课堂上用一些时间,要求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充分的探索和沟通,寻找到自我学习中所面临的难点,以此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当中,教师主要在难点和重点的地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这过程中要重点去关注学生所面临的疑点难点内容,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后续的教学中应调整教学策略以针对学生所面临的疑点。通过探究式合作法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和自身的理解,不断地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锻炼处理问题的逻辑能力,进而改善数学成绩。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究式合作法教学跟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单方面地对学生进行传达和灌输,点对面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能短时间内在基础知识上可以达到好的效果,以长远的教学目标来看,传统的教育方式会产生很多弊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于教师的依赖比较强,不具备思考习惯,对于知识点不能灵活地运用,解决不了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新的探究式合作法可以有效地弥补之前教学的不足,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融入数学课堂中,在课堂上增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借此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个好的正向循环。与此同时,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行动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找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三)综合提升学生的素质

通过在高中数学中应用探究式合作法的授课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对数学学习加以理解,准确抓住关键知识信息,而且能提高学生沟通能力、逻辑思维等其他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学生的素质要求也就更高,要求学生在以学习能力为主导的情况下,提高综合能力。通过新的探究式合作法在教学中的使用,锻炼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和归纳总结,养成属于自己的学习习惯。例如:在“集合中的关系”一课中,关于认识并集、交集、子集、补集和真子集的理論知识等,在讲述这些知识的关系型和思维模型时候,教师应通过具体的图片展示,这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框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以此养成自我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小组划分合理化

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成绩最具有影响力的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影响,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探究式合作法教学在高中数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具备科学性的分组。在分组时应遵循各个小组之间的差异化,首先尽量避免同种性质的小组,其次是应遵循组内同学性质基本统一,这更有利于在教学中对小组的管理和指导,同时也利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获得差异化的发展。学习小组人数以5个人为标准,这样能够实现小组的科学搭配,从而实现小组成员之间学习的优劣互补,以此让小组同学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充分发挥探究式合作法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

(二)学习任务的科学分配化

探究式合作法在教学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积极的现象,在以小组为团体进行讨论时,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然而基础薄弱的同学参与感很低并且积极性不高,而是等到学习较好的同学将数学问题讨论出结果后加以理解获取答案。那么基于以上问题,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这种小组组合式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发挥出这种形式的作用,只是在单纯的被动式接收知识罢了,反而没有传统的教学方式好。因此,基于以上原因,首先,教师应在教学中针对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科学应对方案,给予基础薄弱的同学更多的表现机会,让这些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最终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应具备针对性和策略性,在同一知识点上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设置的问题应更加基本。此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得基础薄弱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通过自身的思考解决问题,还能够很大程度地获取学习上的成就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水平。

(三)探究式合作法选取合理的内容

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中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但并不代表着高中数学课全部都可以用探究式合作法来进行授课,如果课程内容比较基础和简单,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就可以推理出,那么这种简单问题就不需用探究式合作法进行讨论。相对而言,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数学知识则是以教师主动灌输为主,如果在这些情况下运用探究式合作法进行教学,教学质量反而会变得拖泥带水。例如:在“指数函数”一课,让学生通过做练习题的方式进行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在教师分配数学任务给各个小组后,很多小组成员习惯性进行解答和分析,罗列出步骤和答案,并没有充分地和小组成员讨论。分析原因得知,此类题目难度较小,没有很强的开放性,没有讨论的价值。根据以上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目标和任务,应具备开放性并难易适中,这保证高中生在学习讨论中目标更明确,更具备指向性。高中教学中,教师应给予不同学生的不同机会,为学生留有尝试、提问的权利,借此让课堂更加地开放,让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参加进来,以此提升各个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得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学习的重要一步。教学环境的和谐化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放下紧张的心情,在心情放松的条件下去进行学习,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一方面,教师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师生关系是探究式合作法在数学教学中能够进行下去的前提,数学教师应当努力地去构建好的课堂气氛,努力营造出和谐快乐地学习氛围,尝试地去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生硬接受知识的情况。同时,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起合理的沟通,真正地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具备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情境教学法。教师应在课堂上先抛出问题,为学生创设出一个数学情境或者问题环境,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提问和交流,借此提升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探索知识的习惯培养数学逻辑思维。例如:在“空间几何体”一课,教师应就常见的几何体提出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应和生活相贴合,如“生活中有什么常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有什么不同的几何特点”“这些几何体中都有什么相似的数学性质”等问题,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我思考能力,进一步创建优良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讨论和交流思考出一些几何体之间的差异,不断地加深学生对不同几何体之间的感触。

(五)促使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系统架构知识的意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打造一种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的意识,这种思想与探究式合作法的思想理念一致,两种都是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要求和鼓励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体系。高中数学中,数学的学习是慢慢递进的,每个知识体系和知识层面都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就会导致学生不能灵活地利用提取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探究式合作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串联所学习的知识,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这能够使得学生对过往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复习,还能够在新的知识学习中有效地提取自己知识架构中有用的信息,对新的知識加以理解和掌握,以此提高学生汲取知识的效率。比如:在学习“对数函数”一课时,教学应灵活地运用探究式合作法,要求学生思考和复习之前所学习到的函数内容并总结,然后结合指数函数性质和特点加以讨论和分析。这时教师再结合分析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化分组,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部分并发现自己薄弱的地方,并在之后的学习中进行针对性训练。在回顾以往的学习经验和总结时,教师应确保每个人都有发表过自己的意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尽快发现和总结学生的差异化,了解到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在后续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教学,尽量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结束语

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授课,激发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将数学和生活以及身边的同学联系到一起,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在新的教学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利用探究式合作法对学生进行了解,并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得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和丰富。

参考文献

[1]连茂彬.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0(91):68-69.

[2]蔡乃慧.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3):61-62.

[3]雷道金.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营造丰富多彩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J].课程教育研究,2016(38):44.

[4]史亚兵.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1(28):23-24.

猜你喜欢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