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2021-01-10 20:13杜宗飞
高考·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

杜宗飞

摘 要:基于新课程理念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使高中生实现全方位发展。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特征,围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经由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应用差异化教学手段、加强实操能力培养、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等路径,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信息技术;创新精神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情,参照新课程理念,为学生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案,由此提升教学有效性,为高中生的全方位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能将高中生培育成社会所需人才,继而满足新时代人才发展需求。

一、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特征

高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实则是为了提高学生信息素质,使其具备突出的信息利用与信息评价等综合能力。尤其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具有一定的迫切性。结合学科教学经验,可将其特征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实践性。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包含信息安全与信息技能及其基础知识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又具有一定的实操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信息安全处理能力,并在信息技术原理分析中感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具备实践性特征,还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学习观,便于拥有优良素养,最终学会善于借助课程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据此,信息技术的实践性价值较为显著[1]。

(二)基础性。在高中教学期间教授信息技术课程,并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具备突出信息技能的学生,而是应当在学习中具有高的信息素质,这样才能契合教学目标,使其实现自我完善,而且能够将信息技术当成辅助手段解决问题。所以,其基础性特征明显。

(三)综合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涉及计算机Python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以及网络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等,因其不仅仅涵盖计算机领域,还包括管理學理论。因此,其内容丰富,学生可从综合知识中锻炼其综合能力,值得在教学中优化其教学结构。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单一

高中教学期间,常采用传统教学理念落实教学内容,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削弱教学成果,造成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学习中,仅能依靠死记硬背、模仿操作等方式理解知识点,这样尽管学生按时参加课堂活动,也无法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因此,针对教学理念予以调整,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最为重要的改革内容,理应引起教师的重视[2]。

(二)教学方法陈旧

根据以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果,其中多以“填鸭式”灌输等教学方法为主,甚至在教学课堂上只注重课程进度,忽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始终以学习成绩的高低评判学生能力,致使学生呈现差异化结果。而教师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未能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统一化教学环境,促使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程出现形式化教学趋势。因此,应当及时创新教学方法。

(三)实操能力不强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突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更加侧重于实操知识的讲解与积攒。然而就目前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学生的实操能力普遍不强,这主要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重点把控不到位,或者未能提供全面的实操条件,导致学习后学生仅能片面掌握基础知识,而未能真正具备信息实践能力。

(四)创新思维薄弱

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课程也应当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创新思维上,使其能够随时根据新时代特征,加深对信息技术内容的理解。然而,现如今多数学生仍未形成创新思维,这样将无法真正适应新时代新环境。据此,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路径

(一)渗透德育教育理念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还需要参照新课标中的新理念内容,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我国现下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这表明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已然成为新课标基础要求。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应当从德育教育视角逐步实现新课程理念的贯穿。具体可从以下两个部分出发:

其一,细节教育。高中生作为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习惯的养成往往影响后续个人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若能从细节处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例如:在“Python程序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问题解决拓展至亲情与友情的联系上,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掌握程序设计思想的同时,也能从中领悟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此外,教师还应在学生进入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机房)时,密切观察学生的进出表现。由于在机房内常需要穿鞋套,以此维护计算机设备及电路安全等,故而教师可对学生是否自觉穿鞋套等行为进行客观评价,即使发现学生未穿鞋套,也不宜立即训斥,而是委婉地说出不穿鞋套的后果,并且在上课前督促学生观察周边环境的卫生情况。只有学生在课堂上逐渐养成良好习惯,才能适当提升其素质能力[3]。

其二,思想教育。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运用计算机设备玩游戏、网购聊天等,若不能做到自我控制,将导致学生在虚拟世界中逐渐沉沦。此时,教师应注重学生不良思想的纠正,特别是对正处于叛逆期的高中生而言,他们极易在网络平台上接触不良信息,造成学生后续发生厌学等严重后果。所以,教师可适当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高中生观看的网站或论坛,如“MOOC学院”“http://www.vtalking.com”等,从而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学会接收良好信息。

(二)应用差异化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教学中理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其提供差异化教学服务。高中生由于学习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兴趣点不同,造成他们的学习成果也呈现明显差异。据此,教师应参照新课程理念中的“以生为本”理念,保证每名学生学习后均能有所收获。

以“常用表格数据处理”为例,教师在应用差异化教学手段时,首先,教师应当积极转变固有教学观念,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改以往的步骤教授方式,鼓励学生结合已掌握的数据整理技巧、数据计算方法、图表呈现方式等知识,自由收集喜欢的数据素材,并先行按照学生自己的理解方式推导组合模式,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可根据每名学生的基础能力,将其分为若干小组,其中组内人数可控制在5人左右。组内学生应按照初级和高级等形式进行安排,并为其布置不同的小组任务。初级可从理论知识总结上予以探讨,高级要求从实践操作步骤进行推理与归纳。在这期间,教师不宜打扰学生,尽管学生出错,也应当坚持引导,避免影响学生自信。最后,教师可对学生设计的图像素材组合作品实施差异化评价,其评语应具备指引价值,而且应结合学生的理想进行鼓励。例如:某位学生的数据处理作品比较出彩,教师应赞扬其作品丰富度、发现其数据应用的价值等,便于高中生在差异化教学环境下实现良性成长。

(三)加强实操能力培养

在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应当调整教学重点。现如今需要的人才应为复合型人才,且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故而应当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升其社会适应力,对于高中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一方面,教师应根据课程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留取充足的实践演练时间,便于结合理论,使其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从实践岗位上知晓信息技术知识的实际用途[4]。

例如:某校曾专门为学生开展了“网瘾的危害”讲座活动,从而借助讲座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网络观念,并且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参加“NOC竞赛”,在竞赛中不断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探究兴趣。许多学生之所以兴趣不足,主要是没有从实践中发现信息技术的价值。所以,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准备实践空间。除了课堂实操活动外,还可组织企业试岗活动,到访高新技术企业或者计算机软件公司等场所,使其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在具体的岗位上,帮助学生树立自己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习目标。同时,在为学生布置课堂作业时,也多以实践操作类型的作业为主,避免单纯背诵,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热情。例如:“新建文件夹”“校正文稿”等,这些具有实际操作要求的作业,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并且刚好能够符合课程特征。

(四)培育学生创新精神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讲解,除了需要为学生积攒理论知识与实操经验外,还应当进一步培育其创新精神。尤其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技术改革作为影响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许多新技术的出现,导致信息技术领域有着一定变化。所以,教师应注重创新精神的培育,保证学生能在信息技术实际运用阶段,产生创造力,避免一味按照固有观念,造成学生个人发展受到限制。其一,教师应当在课堂上清楚自身课堂地位,作为引导者,应以提示学生为主,而非直接讲述知识要点。例如:在“大数据处理”上,教师不可以直接告知处理方式,而是先询问学生“大数据作用是什么?”“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思想与架构?”然后教师应为其提供自主思考机会,待其给出答案后,再对知识点进行细化分析;其二,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成果,应当进行赞扬,并为其设定激励机制,对于具备创新思维的学生,教师应当为其发放奖励,包括运用班费购买奖品等,借助此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能使其意识到创新的必要性;其三,教师在课堂上应适当“放权”,特别是对表达欲望强的学生,不可限制其个人想法的表达行为,应鼓励每名学生都在课堂上善于表达真实看法,就此保证教师从中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及时对学生进行帮助,使其在个人思考中实现拓展,这对于学生个人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也能产生促进作用。基于此,教师应明确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思维创新的条件,满足新时代育人要求。

结束语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需在新课程理念下,重新调整教学方向,以此改善教学现状,倡导多元化教学策略;增强学生开放、合作、协商和注重证据的行动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交互性、真实性的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计算思维来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据此,应从德育理念、差异化教学手段、实操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着手,由此为新时代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新指引,便于优化教学效果,促使学生从中收获更多实用知识。

参考文献

[1]韩建芳.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6):3-4.

[2]王军元.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3):85-87.

[3]潘夏莲.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分析[J].中学生英语,2020(20):129.

[4]章锦阳.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个层面[J].新课程(中學),2019(11):112-113.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