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2021-01-10 20:13黄汉宗
高考·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实践高中语文作文

黄汉宗

摘 要: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学习知识以及个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而作文又是语文知识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拥有良好的作文水平,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基于此,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为例展开分析,指出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可以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驱动型作文教学;应用实践

一、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实践的意义

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方法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宏观且全面地对相应的材料开展阅读,在对材料内容进行理解和形成观点的过程当中实现作文的写作,从而可以使学生应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开展探究式学习。所以,在任务驱动式作文中,较为重视学生的个体价值,需要学生在思考、探究以及创新的过程中对材料进行理解,同时对材料进行深入的、详细的分析,在这样的一种良性的循环中使自身的思维能力获得提升。利用任務驱动型作文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并可以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实施创造性活动,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二、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实践措施

(一)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作文写作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借助对语言文字进行组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并将其以文本的形式予以体现,这整个过程,其实是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的综合考查。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写作教学时,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此外,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优点以及缺点进行详细了解,从而可以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以此推动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辩论主题,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后开展辩论,这不但可以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能够更为深入,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思路的开拓,使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教师以“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是否努力”为辩论主题,安排学生开展辩论。正方的学生所持的观点为“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努力”,反方的学生所持的观点自然就是“成功的主要因素不是努力”。在正式进行辩论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辩论,学生对成功的因素会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和理解,思路也会更加清晰。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这一主题进行写作,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都会得到一定提高。

(二)对阅读材料进行横向扩展,深度挖掘材料内涵

一般来说,任务驱动阅读材料一般都具有难度高、要求多、文字多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很难将其核心内容和思想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纳,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把相似或者相近的阅读材料进行梳理归类,引导学生在总结的时候结合材料,使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明确写作方向和思路。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材料里的关键字词进行挖掘,然后融合材料的基本内容开展思考,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得到调动。教师在对阅读材料进行横向扩展的时候,应当将写作思路渗透其中,并指出具有关联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通过阅读课文对问题进行解决。

比如:在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课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与“两个凡是”以及无产阶级和实践三个文章中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将自己处于1978年的时代环境下,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进行感受。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这篇文章的写作动机。在学生对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课文中的小标题为基础进行思考,分析小标题在课文中的作用。不过,因为该篇课文篇幅较长,涉及了很多的知识点,学生理解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帮学生进行材料扩展,引入《礼记·大学》《少年中国说》等素材,让学生在阅读了解后,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从而使学生的表达欲望获得调动。此时,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内容中的关键词进行提炼,让学生用关键词的方式来思考、理解问题,对和无产阶级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对学生来说,此时会很直接就联想到相应的政治课程中的内容,继而想到社会主义建设、爱国、复兴等方面的内涵。借助对理论内容的渗透,可以使学生自行进行横向扩展,同时以关键词为中心,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入理解,从而清晰了解写作要求。在学生确实理解了材料所表达的内涵以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以议论文的方式对自己的看法进行阐述,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将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结合,并开展思考和探索,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准议论的重心和方向。

(三)利用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题目,通常是对材料的理解以及合理拓展和延伸,其中常常会具有多样性以及可选择性。根据材料中给出的话题,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并从中选取一个进行立意,角度选择的是否正确,对作文内容的质量会有一定的影响。角度选择的精确性越高,越有利于作文创作时进行立意和开展辩论,并以此发现问题的突破点。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利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对写作的角度进行思考和选择,从而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比如:在对《哈姆莱特》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心里的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纷纷发言说:“哈姆莱特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哈姆莱特是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人”“哈姆莱特是一个非常理智而且冷静的人”“哈姆莱特是一个罪人,但他同时应该也是一个英雄,他很悲惨”“哈姆莱特是一个很孝顺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利用这样的讨论,学生对哈姆莱特的艺术形象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认知,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哈姆莱特装疯的原因进行讨论,比如有的学生就说“他装疯主要是想要麻痹敌人,不至于遭到毒手”;也有的说“他装疯是为了可以找到真相”;还有学生说“他装疯是为了能够复仇”……通过这样层层的设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促进,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总而言之,教师在利用驱动教学法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可以借助课堂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考虑,从而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创作教学时,应该重视对学生创作技巧的培养。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教材内的文章进行阅读,随后针对文章中应用的写作技巧进行分析,然后由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为学生予以展示,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吸收这类优秀的创作技巧,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作文写作中。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式的写作习惯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技巧得到提高。

例如:在对《六国论》一课进行教学时,该篇议论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始就点明了文章的核心主旨,即弊在赂秦。教师在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初读,然后自己尝试对课文内容进行翻译,再由教师借助微課为学生呈现出该篇课文的脉络。课文从正反两个角度对“赂秦”的弊端进行了叙述,同时通过举例:魏国和赵国以及韩国三国的祖先当初为了不至于被秦国所灭,而自愿割让土地予秦国,但最终依然未逃过被灭的命运,借助该例进行了自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课文中应用的各种技巧一一向学生进行讲解,同时在微课上进行展示,使学生可以清楚了解课文写作中所应用到的写作技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推荐类似的内容,比如《过秦论》等,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并且自行对文章中应用的写作技巧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对写作技巧的归纳和提炼能力得到提高。当学生在基本清楚写作技巧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应用相关技巧实施写作,使学生对写作技巧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得到巩固,强化了学生对创作技巧的灵活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整个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以引导学生利用对文章进行阅读和理解来学习其中优秀的创作技巧并将其灵活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质量和创作能力。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积极转变传统观念

不管是高中学生还是高中语文教师,都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意识和教学思维进行转变。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被动听讲者,学生需要始终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明显是和任务驱动式作文教学方法相悖的。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任务驱动式作文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在日常的教学指导中,从而获得较好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有助于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的实施。

(二)选取适合的任务

教师在帮学生选择学习任务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情,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不但要使课堂教学任务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同时还要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的激情和积极性,并且,任务还需要可以满足不同层级的学生的实际需要,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学习到新的知识。此外,教师还要使任务有助于对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三)开展科学评价

对于高中生来说,大部分对语文课程的兴趣度不是很高,特别是在进行作文创作时,更是存在较大的恐惧心理。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进行结合,对学生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评价。教师不仅要对之前的教学工作开展总结,还需要对后期工作实施规划,并且达到对学生进行激励的目的,以此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可以邀请同学共同参与,在整个评价环节中,需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态度等。

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应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借助任务展示、调动兴趣、合作分析、开展任务、分组探究、科学评价等方法,使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得到培养,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获得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的高效发展为出发点,全方位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愿意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和作文写作中,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好地写作体验。

参考文献

[1]汪燕宏.基于融语文理念的考试作文命题改革实践:从话题式作文走向任务驱动型作文[J].语文教学通讯,2019(Z3):126-128.

[2]任传光,任然.基于传统文化的任务驱动型写作研究[J].语文建设,2018(23).

[3]殷晓.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与教学策略[J].教育探索,2020(2):27-30.

基金项目:泉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立项课题成果。课题编号:QG1451-173。

猜你喜欢
应用实践高中语文作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大数据背景下疫苗制造业的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