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命题探索

2021-01-10 20:13张乾辉王化梅
高考·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张乾辉 王化梅

摘 要:《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也是高中复习备考的行动指南。通过对其内涵的领悟以及它在2020年全国高考卷中体现的分析,提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遵循《高考评价体系》,引导课堂教学改革,回归教学本真。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思想政治;政治试题;课堂教学

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III卷政治试题在题型、题量、结构等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守正创新。试题命制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遵循《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试题在推进高考内容改革、促进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实现素质教育的落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下面从文综III卷政治试题呈现特点、学生答题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對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引导课堂教学

(一)育人铸魂,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

核心价值作为“四层”考查内容的首位,这就决定了政治高考考查的内容必须与立德树人相适应,命题要重视发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突出“五育”并举,引导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想政治学科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旗帜鲜明地突出“价值引领”的原则。

高考命题紧扣社会热点,围绕发展新动能,聚焦国家、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主题,着眼改革开放新举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培养“政治认同”素养。如:第38题呈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第40题以黄河治理为背景,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治理战略思想,引导学生感受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性及实践性,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第39题围绕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国果断出击,取得了全国抗击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彰显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第19题,以我国提出的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为素材,彰显中华民族文化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引导学生领悟这一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范例,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与发展,坚定继承和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教学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渗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下功夫”的核心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强化劳动教育,渗透美育,凸显国家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重大发展战略、家国情怀、生态建设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发展理念、国际视野、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等方面的内容,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二)素养立意,注重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想政治教学必须立足于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素养内涵,突出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了防止学生死记硬背答题模板,大量、机械刷题等手段来获取高分而忽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教学中就要关注和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书面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如:全国文综III卷考查电商直播、银税互动、黄河治理等相关事件,表面上在考课本上对应的知识点,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思考公共问题,正是对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体系的考查。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设置社会生活实践与学习探索的问题情境,以正确的三观为指引,培养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的知识、能力、思维完成各种任务活动的综合品质。

(三)落实改革,突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是高考选拔功能的体现。高考必然加强与创新密切相关的能力和素养的考查,高考试题通过呈现真实问题情境,借助任务驱动、增强探究与开放性、改进作答指向等手段,考查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高考全国文综卷III政治试题巧妙地将知识点融入现实案例,培养批判、辩证思维能力,这也是高考评价体系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如:第38题,以发展家庭农场为素材构建问题情境,考查家庭农场对于乡村经济活力的作用,需要考生调用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知识,在把握材料关键信息的基础上,依托书本知识,归纳、提炼方可达成。

高考命题以现实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为载体,结合我国社会亟待解决的紧迫性问题、工程技术领域的重大项目等现实问题,创设的试题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因此,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新情况、认识新现象、解决新问题。

(四)关注生活,以问题情境为考查载体

高考试题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实现高考评价体系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通过优化试题素材,呈现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运用必备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第39题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构建问题情境,考查我国的外交理念等知识,引导考生思考在世界相互依存度加深的当下,在事关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国际社会成员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才能顺利解决这些重大问题。借此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大国担当,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呈现要落实“考出素养来”的要求,在教学情境的选择和创设上与课程改革的方向相一致,结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素材,关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发现、新成果和新理念,更加注重将课堂教学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进程之中,促进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探究性,提升学生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学科素养水平。

二、引导课堂教学改革,回归教学之本

高考作为国家人才选拔的大规模高层级考试,它是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衔接的纽带,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是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指挥棒。引导课堂教学,纳入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功能,是基础教育对高考的现实需要。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的协调推进,高度契合高中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共同形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培养体系,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一)科学指导,夯实基础

高考全国文综卷III政治试题保持试题难度、结构相对稳定,仍然注重对教材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与去年的试卷对比,变化比较明显的是主观题由去年的两道变回到三道,但在试卷题型、结构、考查内容、考查能力等保持相对稳定。

考生高考丢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积累不足或不能正常提取,造成问题解决的障碍。如:第22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主旨意思,选出正确的选项,由于部分学生不理解“科学发现”其实就是“认识”,实践才是认识的来源,科学发现来源于实践,所以①错误。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所以④错误。这道试题其实就是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政治课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全面系统地梳理学科知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深入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货币、财政政策知识的教学时,运用经济学原理指导学生强化对货币的发行规律、财政的作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企业的生产经营、消费、国家宏观调控等学科知识间联系的整体认知,使货币、财政政策的知识结构化、规律化,让学生在微观把握的基础上建构宏观的政治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主线,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消化。

(二)渗透思想方法,培育政治学习能力

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只要是知识综合性强、能力要求和思维方法要求高的试题,学生的答题就不够理想。如:第15题,以中国对外货物贸易顺差情况为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表信息以及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一方面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要求对全球经济体的划分和中国对外货物贸易是顺差的理解。另一方面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整合,推断出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和逆差状况。这道试题的综合性强,学生的失误率比较高。

考试结果反映出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整合加工的能力等。政治课教学中应渗透思想方法的引导,学科知识联系的建构,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强化有效信息提取和整合的能力,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中对一些易混易错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认清差异,明确共性,透过现象把握知识的实质。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整合构建有效的知识链,促进所学知识的规律化、体系化。

(三)关注学习探索情境,提升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高考全国文综III卷政治命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着眼教材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注重价值引领,强化素质教育导向,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试卷通过创设多项相互关联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能力的整合及综合运用,增强试题“综合性”。如:第39题,以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抗疫举措、成果及对世界抗疫的贡献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学科知识、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命制以贴近生活、时代、社会的情境为载体,选取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素养,增强试题“应用性”。如:第14题,把当下正热门的“电商+直播”模式的素材搬进了试卷,考查消费的相关知识,考生只有关注社会热点,才能对答案胸有成竹。

高考试题采用契合新时代和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合理创设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增强试题开放性、探究性和思辨性,为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创新提供广阔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路径,借此释放同学们的思维韧性。如:第40题(3)问,要求考生就更好地守护黄河撰写两条公益宣传广告用语。属于开放性设问试题,答案并非唯一的,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等特征,学生解答时只要围绕题目要求,紧扣主题,注意贴近实际,撰写两条宣传用语即可。

素质教育要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我们必须深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结束语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考试评价体系引领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要求,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方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构建课堂教学情境,选取经典材料,设计或发现问题,锤炼学生的政治思维,改进传统政治课堂生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快乐学习成长的乐园,这样才能实现考、教、学的有机统一,切实推动教学改变“背多分”的导向,以素养养成真正改造中学思想政治课堂,将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李勇,赵静宇,史辰羲.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J].中国考试,2019(12):10.

[2]胡传勇,巫阳朔.基于考试评价体系的思想政治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2):72.

[3]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政治).

猜你喜欢
高考评价体系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的心得
落实评价体系 深化教学改革
秉承理念 沿袭风格 导向素养 立德育人
立足全面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