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管理对体检中心慢病管理的效果分析

2021-01-12 09:09娄珊
医药前沿 2020年27期
关键词:体检中心讲座慢性病

娄珊

(东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 山东 聊城 252201)

慢性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由于大部分慢性病患者对自身管理未引起重视,且常伴有不良心理状态,导致疾病危害性加重,不利于预后及生存质量,为了预防慢性病心理问题与疾病加重,需要加强慢性病健康管理[1]。鉴于此,本次研究对体检中心慢性病体检及筛查管理实施心理健康管理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期间体检中心接收的150例慢性疾病患者,依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划分为观察组75 例与对照组75 例。观察组中男42 例,女32 例;年龄38 ~77 岁,平均年龄(59.26±2.79)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45±1.02)年。对照组中男43 例,女31 例;年龄37 ~78 岁,平均年龄(59.72±2.65)岁;病程2 ~15 年,平均病程(7.12±1.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干预: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告知保持健康生活的重要性,给予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等。观察组接受心理健康管理干预:(1)开展心理学讲座:邀请心理学专家定期开展心理学讲座,叮嘱患者每次参加讲座的时间,在每次讲座结束后,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的答疑解惑,并创建慢性病健康管理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相关的健康知识,使患者能更方便的了解健康知识。(2)调整心理状态: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为其讲解负面情绪对疾病的危害性,同时引导患者主动宣泄自身情绪,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疏导及鼓励,使患者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治疗。(3)家庭及同伴支持:引导家属共同参与到患者健康管理中,在用药与生活方面多加以关注,日常多与患者沟通, 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心与温暖;同时可集中相同病种患者组成团体,共同分享自身信息、健康经验等,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4)自我管理训练: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身体状态及生活习惯等,制定健康管理训练计划,包括每日饮食、日常活动及生活目标等,重点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使患者在每项训练中获得认同感与成就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时间为两年,干预前后均进行体检。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主观感受、心理健康水平、并发症及体检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良好的主观感受及心理健康水平、并发症减少及体检结果好转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3.讨论

慢性病全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精神病等代表的疾病,大部分诱发因素主要与饮食、心理、运动等方面有关,具有病因复杂、发病率高、病程长等特点。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因此,对于慢性病患者及时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管理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心理健康管理后在预防并发症、疾病转归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与曹艳[3]等研究结果相符合,由此可见,心理健康管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使患者意识到保持良好心态的作用,从而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效果[4]。通过开展心理学讲座,能够使患者对心理健康有初步认识,后续调整心理状态,加强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及紧张等负面情绪,从而增强治疗配合度[5,6];通过家庭及同伴支持,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形态,认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并指导自我管理,为患者日常健康行为习惯打造基础,并使其坚持,从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体检中心慢性疾病体检及筛查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管理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体检中心讲座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医院体检中心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针对提高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的管理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