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教学方法用于心内科介入治疗临床教学的效果比较

2021-01-12 09:09段洋陆远胡晓芹冯辉张敏张一帆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27期
关键词:心内科教学法实验组

段洋 陆远 胡晓芹 冯辉 张敏 张一帆(通讯作者)

(1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2 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 山东 枣庄 277160)

心内科介入治疗知识较为抽象,加之心血管解剖较为复杂,学生不易理解并掌握,更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临床是学生实习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是一种简单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我院作为教学改革试点,目前正在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method,PBL)联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method,CBL),本研究旨在探讨PBL 联合CBL 教学方法用于心内科介入治疗临床教学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0 月于我院心内科实习的大五本科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1 名,女性39 名。纳入标准:(1)经我院学术伦理委员会审批;(2)教学老师及实习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因旷课、早退或多次迟到等违反实习制度的行为。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名)和实验组(30名),实验组年龄22 ~24 岁,平均年龄为(22.52±2.14)岁,其中男性12 名,女性18 名;对照组年龄21 ~24 岁,平均年龄为(23.01±1.43)岁,其中男性9 例,女性21 例,两组实习生在年龄及性别等基础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实验组学生给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method,PBL)联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method,CBL),首先将学生按照每组6 ~8 人进行分组,然后由教师讲述心内科介入治疗的临床重点,如胸痛特点、介入治疗策略、临床鉴别诊断及造影情况等,由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温习,遇见困难时,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的形式自行解决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集体讨论,选取其中一名学生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然后由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询问并查体,根据查体和问诊情况填写一份病历,同时每周开展1 ~2 次的教学查房活动,选取心内科介入治疗中的典型病例,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等进行全方面的分析,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并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照组学生给予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临床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教案,然后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两组学生均实习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技能成绩:分为临床技能成绩和临床思维成绩每项各50 分,两项合计为技能总分,理论成绩满分为100 分,采用闭卷形式获取;(2)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定,共计发放调查问卷60 份,回收60 份,回收率为100%,满意度=(特别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临床教学效果评价:学生结束临床实习后填写调查问卷,分别从提高沟通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学生技能成绩和理论成绩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的临床技能成绩、临床思维成绩、技能总分及理论成绩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技能成绩和理论成绩的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技能成绩和理论成绩的比较(±s,分)

2.2 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28 例(93.33%),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22 例(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的比较[n(%)]

2.3 两组教学方法的临床教学效果评价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的提高沟通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教学方法的临床教学效果评价[n(%)]

3.讨论

心内科介入治疗的知识较为复杂,病情发展急骤,临床上随时可能出现突发事件或危重症,临床实习是医学生转变为临床医生最为重要的一环,短时间内掌握心内科介入治疗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实习生普遍感觉压力较大,因为找寻出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心内科临床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带教老师采用以教材为主、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不足,本研究拟将CBL 和PBL 教学法应用到临床教学中,以期能够提高临床实习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主观能动性,CBL 教学法是以临床病例为基础,侧重于培养学生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PBL 教学法是于1969 年由美国教授Barrows 提出等,该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3],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的临床技能成绩、临床思维成绩、技能总分及理论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CBL 联合PBL 教学法能够提高心内科实习学生关于介入治疗的理论和临床成绩。在PBL 教学中,教师由以传统教学中心转变为师生间的协作关系,将自己作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者、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者以及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将教授者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进步,而CBL 教学法则是将理论知识过渡到临床实践,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独唱,而是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调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收效甚佳[4-5],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的提高沟通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PBL 联合CBL 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心内科学生关于介入治疗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助于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心内科教学法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