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家庭教育与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2021-01-12 01:01黄伟婵
启迪·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分析小学德育家庭教育

黄伟婵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进,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充分照顾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教学内容。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但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形式和内容都相对单一,未能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切实引导。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對家校合作下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创新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德育;家庭教育;教学分析;配合策略

引言:家庭教育在德育教育方面事实上发挥了比学校教育更中重要的比重。传统的学校教育无法向家庭教育有效延伸和拓展,给德育教育带来了很大局限性。同时教师在学校中的教育管理仍十分重要,教师需要对德育教育方式和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加强和学生家庭的有效沟通和联系,使德育教育的视野和路径更加多样,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作出更积极的教学尝试,使学校教育有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家庭教育在德育教育方面的重要价值

(一)父母的行为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在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教育指导中,父母的言行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其中包括父母的基本处世行为和态度,父母之间的关系,亲子之间的关系等。在具体德育教学上,传统的父母有将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的趋势,导致亲子之间的交流不畅,给学生的德育素养发展造成了限制。此外父母强势的管理言行,也容易使学生滋生抵抗和报复心理,对其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伤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家庭教育中逐步消减,给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学校教育也应该保持和学生家庭的有效联系和合作,使家校合作教育达到新的阶段。

(二)家庭环境给学生心理造成潜移默化影响。在德育教育中,学生在学校的行为基本上是其受到家庭教育的映射。如传统儒家教育理念对学生的行为要求极为严苛,学生在父母面前显得懦弱和盲目。在学校学习中学生相应的也会呈现出同样的问题,对公共的环境具有排斥心理,对公开的话题缺乏沟通交流意识,导致其在实际学校学习中遭遇更多问题。此外家庭经济情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陪伴学生的时间等客观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造成潜移默化地影响,使其在学校学习中伴随着更多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对此父母首先需要在德育教育上保持科学理念和原则,保持对学生行为的合理引导,避免对学生行为和思想的过度戕害,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保持更积极的意识,对学习和生活保持更多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需要关注的教学重点以及和学生家庭的联系合作策略

(一)教师需要区分道德教育和成绩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自身需要对德育教育和成绩教育进行有效区分,避免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制造过大压力,使其对学校学习环境形成自然的排斥心理。传统德育教育中,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成绩和道德素质进行联系,并根据学生的道德素质对其学校行为进行批评式地指导,导致学生因为道德问题逐步对学校失去信心,对教师的抵触情绪明显提升。在新的教学时期,教师要避免两种教学内容的混淆,避免因为学生的成绩问题,对其道德进行抨击,或反过来因为道德问题对其学习成绩进行调侃。在实际指导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提升学生的成绩为主要目标,使学生从学习中对学校产生好感,进而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改善。避免因为道德问题擅自打乱学生的学习节奏,进而使学生对学校生活彻底失去兴趣和动力。

(二)坚持学生为本的教育指导策略。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问题。小学生对知识学习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对道德判断缺乏统一标准,在行为上呈现出更多的随意性。对此教师需要避免和学生进行“较真”,采取更具操作性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行为得到切实改善,避免在教学中对学生过多的言语指责和攻击。如针对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教师应该避免“和稀泥”的策略,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开导教育,同时给予其相对温和的惩罚,并让全体学生了解到相关问题的危害。以此塑造在教学中公平、公正的教学氛围,使更多的学生对学校教育保持好感,更自觉地遵守各种道德行为要求。

(三)保持和学生家庭的平等交流与合作,结合信息技术提升家校合作教育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有更多和学生家长交流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履行自身的义务,给学生家长提供更多的德育教育科学建议,促进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情况的了解,保持和学生家长平等的沟通心态,促使家校之间形成更默契的合作。避免在合作中抱有“告状”的心理,导致家校之间的关系过度紧张。在评价学生行为过程中,教师要中肯的对学生的行为和素质进行分析,使学生家长也能以更客观的视角思考德育教育,为有效的家校合作教育铺平道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校的日常教学安排,学校组织的亲子教育活动等内容积极传达给家长,使学生家长对学校中的学生做到更多样的了解。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作为家校合作的教育主角,需要对家校合作沟通的内容做到充分了解,使其对家校合作关系做到更积极的认识和思考。避免传统德育教育合作中家校之间出现“闭门造车”的问题。

三、结束语

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在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中保持科学精神和理性,坚持从学生的视角审视各种教学问题,避免以成人化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刻板要求和限制。以此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积极的内容,自然的对积极的德育行为心生期待。

参考文献:

[1] 苏玲玲.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 2020.

[2] 李桂英. 小学德育教学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J].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19, 9(4):2.

猜你喜欢
教学分析小学德育家庭教育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