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不适问题的班主任工作对策研究

2021-01-13 06:13郭裕婷
考试周刊 2021年101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摘 要: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在学习的侧重点、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上会有很多不一样,一年级新生往往在入学的初期会表现出很多不适应。文章针对一年级新生入学初期的适应问题,从人际关系、课程设置、班集体建设等方面开展班主任工作对策研究,希望帮助一年级新生实现平稳过渡。

关键词: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班主任工作

一、 引言

“适应”一词源于拉丁文的“adaptare”,最早出现在生物学领域,后来延伸到其他的领域。在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适应”被定义为:“用来表达增加生物体生存机会的物理上的和行为的变化。”关于入学适应的界定和理解,学界尚未达成一致,文章中的“入学适应”,倾向于“儿童在环境、学习、人际与生活作息等方面形成符合社会生活条件和满足个体需求的某种心理、行为模式的过程”。

二、 一年级新生入学初期适应问题分析

孩子从幼儿园跨入小学,是他们人生迈出的重要一步,但刚进入小学时,孩子往往面临着很多不适应。有些孩子到了下午,精神明显不济,上课效果不佳;有的孩子会一整天都坐在座位上,既不与小朋友玩耍,也不和老师交流,显得非常紧张。甚至还有些孩子会抱着接送的家长,想回到幼儿园。哈克教授在幼小衔接研究中曾提出了幼小断层理论:①关系人的断层。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角色的关系人——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使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②社会结构的断层。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友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③学习环境的断层。这个分析比较契合处于小幼衔接的孩子所碰到的问题。比如环境的不适应:幼儿园的教室往往侧重孩子的生活、游戏,孩子可以坐在不同的角落玩耍或休息,而且每个班级人数较少、教室空间比较大。而小学班级中学生相对比较多,教室一般以插秧式排列,教室的活动空间相对较少,布置也以易于学习为主,一年级新生感到比较陌生。比如课程设置问题:小学一天一般为7节课,每节课35~40分钟。一年级新生往往会觉得学习时间太长,特别是入学初期会感觉上课很疲劳,尤其是到了下午。比如人际交往问题:孩子们发现小学的老师几乎一个也不认识,幼儿园的伙伴也分散到了很多地方,身边没有熟悉的交往关系,他们又不知道怎么打破陌生的壁垒。在这样的情况下,起关键性破冰作用的是一年级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班级和各科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所以,如何针对一年级新生入学初期适应问题开展好班主任工作,是值得每一位一年级班主任思考的问题。

(一)无法有效适应环境

一年级的小学生从幼儿园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刚刚开始的时候就会出现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时常找不到位置等一些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就会让学生在开学的时候出现畏惧的心理,手足无措,缺少安全感。

(二)无法适应小学的教学模式

小学一年级的新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中,这是一种和幼儿园不同的环境。而且这种系统的学习方式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陌生的,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应该怎么进行学习,缺少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只能盲目地跟从老师的安排,一步一步地进行学习,缺少良好的情感体验。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一时之间无法接受,导致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最后就会厌恶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都会产生影响。

(三)无法适应全新的人际关系

在幼儿园中,对于学生的要求是比较低的。但是在成为一年级的新生之后,就要求学生能够和其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构建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这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他们可能会因为小事争吵,互不相让,再加上和班主任之间并不是很熟悉,没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没有办法更好地适应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

由此可见,小学班主任想要帮助新生解决这些問题,就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时发现学生在班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三、 促进一年级新生入学初期适应的对策

(一)人际关系方面

孩子入学后,为了尽快熟悉孩子,老师们都会做一个工作:将名字和孩子一一对应起来。可是,有个别孩子对老师的呼唤会“无动于衷”,无论老师说什么,他都表示听不见,也不想去做。其实,这并不是他们故意而为之,而是因为他们心中还没有建立起与老师的信任关系。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孩子的教育中,关系比内容更重要。当教师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后,后面的教育都会比较顺利而有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开学之初,老师能向家长收集一些学生的小档案,比如,孩子小名叫什么?有哪些兴趣,哪些爱好?当出现孩子对你的话无动于衷的时候,“××,老师知道你的小名耶,叫小×对吗?那么小×,我们下课可以玩×××游戏,这些游戏是安全的游戏噢!”“小×,听说你很喜欢恐龙,我们来聊聊有关它的话题吧!”当老师们表现出对孩子已经非常了解的时候,孩子就会相信老师是喜欢他的,也就会迅速和老师亲近起来。

再比如,老师们可以利用一些信息化的小软件,如“时光序”等,将每一个学生的生日都记在手机上,并设置提醒模式。孩子生日当天,当老师和同学都能笑着祝他生日快乐时,孩子对集体的归属感,对校园生活的满足感,对朋友的信任感会更加强烈。这些暖心的小举措能迅速冲破师生之间的“小纱窗”,使孩子们亲近老师,消除新入校的紧张感。

此外,因为环境的改变,孩子往往不熟悉新伙伴,有些胆小的孩子在交友方面更是显得有些无助。老师就需要以活动、游戏为载体,多创造孩子们相互认识、相互熟悉的机会,尽快赶在入学初期“破冰”,有了新伙伴,孩子们的焦虑感就会降低。比如结合孩子自身特点,教师可以搭建班级的展示舞台,如“小达人大舞台秀”。孩子们根据每期主题,通过自己拿手的形式进行多样化的才艺展示,让更多的小伙伴了解自己。展示自我的好处还不止于此,它还能使孩子更有成就感,久而久之也会更愿意自律。再比如,老师还可以利用课间或者午间,以班级或者小组为单位组织各种团体小游戏、团体心理活动,让孩子们在集体的游戏中增进友谊。

(二)课程设置方面

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孩子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第一天上学带给他们的感觉非常关键,所以仪式感的营造必不可少。教师可以设计让孩子们感觉有意义又有趣的入学课程。比如笔者学校开展的“启蒙礼”课程:点红开智“开天眼”——老师在孩子们额头上点朱砂,寓意孩子们从此将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尊师行礼学礼仪——鞠躬行礼,学习进校、同伴交往基本礼仪。握笔开写学写“人”——边学习写“人”,边告诉孩子们:“人”字两笔,一撇代表道德,一捺代表才华。老师教给大家学写的第一个字是“人”,就是希望学生能做一个有道德、有才华的人;同时,“人”字的一撇一捺紧紧地靠在一起,密不可分,说明人是需要相互帮助的,今后班级里的同学要互帮互助,亲如一家。诵读诗词学《悯农》——将诵读经典与食育结合起来,希望孩子们懂得珍惜粮食、珍惜物品的道理。这些课程虽只是浅尝,却能让孩子们感到有趣、快乐,也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一颗小小的“成为合格小学生”的种子。当然,教师还可以设计更多的让孩子在入学第一天中留下印象深刻的活动。比如唱一唱《上学歌》,逛一逛美校园等,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也能让孩子们永久难忘。

孩子入学的第一个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月。小学阶段的很多习惯都会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形成,而第一学期的第一个月自然是重中之重。老师们可以提前罗列出需要养成的基本礼仪和基本习惯,以小专题的形式,或者通过主题教育课,或者通过拍摄“入学微课系列”让孩子们明理、习得。如:如何安全入校离校?午餐时要注意的事项等。

(三)班集体建设方面

班级文化建设是打造良好班集体的重要途径。它通过加强文化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境界。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环境里,也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自发地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有效地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硬文化”环境。比如黑板报上打出硕大的“我是小学生啦”,以表达入校的喜悦;比如事先收集好孩子的萌照或者全家福照,在班级风采墙上张贴孩子们的照片,让他们感到爸爸、妈妈和这么多小伙伴都在时刻陪伴着他们,也能感觉到班级这个“家”的温暖。再如主题角的设计。“图书角”“绿意角”“卫生角”等都是让孩子们感兴趣的地方。

另外,还可以在制度建设上打造“软文化”。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宣传板上固定一角,张贴各种表情脸,有表示高兴的笑脸,有表示平静的脸,有表示烦恼的哭脸,要求孩子们每天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不同的脸张贴在宣传黑板上。笔者把它称为“心情气象站”制度。这个制度的建设有诸多好处。第一是能让孩子学习关注自己的情绪。通过张贴不同表情的脸,既能起到发现自己情绪、关注自己情绪的目的,又能起到一定的释放情绪的作用。第二是让孩子学会关注别人的情绪。对于心情不好的孩子,更多的孩子会主动地去关心他,从而使得生生关系更加和谐。第三是便于班主任及时关注全体。以前对孩子不良情绪的排查基本靠老师的察言观色和小朋友的提醒,难免有“挂一漏万”的情况。“心情气象站”一旦运作,班主任能第一时间掌握每个孩子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干预。第四是便于更好地调动了多方力量。特别是在“打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全面推进全员导师制”的今天,“气象站”能让每一个来上课的老师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及时避免矛盾,及时进行不良情绪疏导,让孩子们更有归属感,身心更健康。

(四)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在面对一年级新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帮助他们熟悉周围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节奏,让他们熟悉校园环境,更好地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小学就可以幼儿园展开合作,让学生提前来到学校中进行观察和體验,帮助学生减轻他们的压力,拉近幼儿园和小学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四、 结语

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初期这个关键时刻,敏锐地感受着这个时期孩子的特殊需求,帮助他们迈好人生求学的第一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351.

[2]邓祎.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初期适应现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杨敏,印义炯.从哈克教授的幼小断层理论看法国的幼小衔接措施[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4):55-56.

[4]杨兆山.教育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郭裕婷,上海市,上海市汇师小学。

猜你喜欢
班主任工作
浅析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有效提高顶岗实习阶段班主任工作效率的几点建议
小学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