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类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调查研究

2021-01-16 03:20马正海邱彬马东建阿力木江阿布都拉杨小飞韩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3期
关键词:调查结果生物满意度

马正海,邱彬,马东建,阿力木江·阿布都拉,杨小飞,韩鹏

(新疆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中也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可见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极为重要。该次所调研高校在实验教学模块化体系构建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并形成了一些特色[1],为了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我们针对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的相关内容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内容

调查利用“问卷星”工具在线进行,调查问卷的内容除了学生的基本信息之外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有关实践教学11 道题,有关创新创业教育7 道题,有关就业5 道题。

2 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为新疆某高校生物类专业在校生,调查问卷发布后,链接通过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通知到各班级,调查问卷提交时间限时3 天内。该次调查共收回885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6%,其中生物科学专业297 人,生物技术专业142 人,生物工程专业259 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187 人; 大四学生98 人,大三学生262 人,大二学生213 人,大一学生312 人。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关于实践教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目前,很多高校从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入手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极大地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发现一些尚需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方面,如一些新增创新创业类实践活动与专业课程脱节、修订的实验课程系统性以及与理论课融合度不强、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等环节在时间安排上存在冲突等现象。为此,各高校在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实时的调研和评价,以为实践教学水平持续提高提供参考。该次针对生物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查结果如表1 所示。在校大学生对实践教学调查各项内容的满意度 (为很满意和满意所占百分比之和,后同) 在82.26%~92.66%之间,说明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总体情况比较满意。同时,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对实践教学的不同方面和环节的满意度存在差异,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方法、水平和考核方式的满意度较高,均在90.00%以上。学生对实验课程内容、安排、校外实习以及科研实训和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和环节的满意度均接近90.00%,但学生反馈为一般及以下的均有10.00%左右,提示在实践教学的这些方面尚有待进一步提高。调研学校前期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验教学模块化体系,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验内容与相关理论课程内容的平行性、 各模块相互关系等具体情况进行微调,以促进实验教学效果的持续改进。2016年制定各专业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时,各专业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标准均增加了实践教学所占的学分和课时,如新增了动物生理学、免疫学等实验内容,一些模块增加了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以上调查结果提示我们在后期的实践教学改革中需要进一步分析实验内容的系统性,注意实验内容的关联和合理顺序等细节。调研中学生认为实验室硬件条件一般及以下的达到了17.74%,说明实验室仪器设备和环境等硬件条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实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学院近几年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促进大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等举措均有明显的提高,从学生反馈来看满意度较高,但仍有提升的空间,目前学院正着手进一步完善导师制、 创新学分获取以及科研实验室对大学生开放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这些措施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2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自2010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先后下文要求推进和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迅速发展,但一些高校也限于学校地域、资金、生源、师资力量等原因,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遇到很多瓶颈和困难。该次针对生物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调查结果如表2 所示。在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各项内容的满意度在83.16%~85.43%之间,总体满意度较高,但仍然存在提升空间。前期一些高校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调研曾发现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如问及“你目前掌握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是否满足创业的需求”时,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2]。某高校受访学生中有62.00%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一般,而且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目的都很实际,近六成学生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将来保研或出国等进一步深造做准备[3]。以上调研说明目前一部分大学生已经认识到自身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不足,有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愿望,同时也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参加科研创新培训仅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和就业准备条件。该次调研中,大学生对自身创新能力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课程和培训、政策保障、平台等方面情况感觉一般及以下的均有15.00%左右,同样说明大学生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愿望强烈。另外本科生考研比例较高,占比接近一半,目前获得推免研究生资格的比率有所增加,新版大纲对创新学分也有要求,故很多大学生基于保研等目的参加科研训练。以上调查结果提示,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创造力形成和培育机制、 教学环节如何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满足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愿望和需求。

表1 生物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查结果

表2 生物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调查结果

表3 生物类专业就业情况的调查结果

3.3 关于就业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20 世纪末以来,包括综合性大学以及医科、农科、工科和师范等各类高校大量增设生物类专业,在一定程度满足了社会对生物类人才的大量需求,但就近几年大学生毕业情况来看,多个生物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低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既包括生物类毕业生专业认知、就业观念、就业心理等自身存在问题,也包括高校在实践教学水平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吻合度低等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还包括社会和企业用人理念存在偏差以及就业信息不畅等问题[4]。该次针对生物类专业就业的调查中,首先单独了解了大学生的就业意向,结果表明有54.58%的大学生意向读研,其次是事业单位,占比25.54%,再次为企业单位和自主创业,分别为7.46%和7.12%[5]。此次调研生物类专业大学生读研意向占比过半,一方面是由于学院近些年加大创新科研培训,通过各类科研实训项目、设置创新学分和导师制等方式吸纳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激发了大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与生物类本科生就业前景并不乐观有关,故期望通过读研提高就业竞争力。由于生物类专业自主创业的起点和要求较高,该次调查显示我院有自主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占到7.12%。就生物类专业就业情况的调查结果如表3 所示,受访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满意度为83.84%,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在社会的认可度和在未来职场的竞争力以及培养方案对就业支持的满意度均为70.00%左右,而一般及以下均占到了30.00%左右,结合之前提到的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结果,说明生物类专业相当比例的大学的就业视野比较局限,主要集中于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事业单位,就业观未能适应就业形势发展,缺乏对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的认识[6]。同时,学校和学院需要积极拓展生物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和就业渠道,增加教学内容与当下技术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关联,加强就业观教育,以提高生物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猜你喜欢
调查结果生物满意度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第12话 完美生物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芷江西路社区助老志愿者居家护理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