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阿拉伯学院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创新

2021-01-16 03:20赵永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3期
关键词:阿拉伯语阿拉伯立德

赵永军

(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材料,进行了研讨交流,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先后发放征求意见表60 份,谈话谈心25 人,召开座谈会2 次,结合笔者分管工作,聚焦阿拉伯学院新生专业思想教育问题[1],进行了梳理与思考,作了如下调研报告。

1 阿拉伯学院生源现状

(1)阿拉伯学院新生基本现状女生多,男生少。

见图1。

图1 阿拉伯学院新生比例

(2)招生规模基本稳定(每年60 人左右)。

近年来,阿拉伯学院新生招生规模情况,见图2。

图2 2016—2029 级新生规模

(3)宁夏生源、农村生源学生占比大,2019 级,申请助学金学生26 人,占比达45%,见图3。

图3 生源构成情况

(4)新生特点情况。

区内报考一志愿少、 新生奖学金获得者逐年减少:2016年报考一志愿15 人,新生奖学金0 人,2017年一志愿7 人,新生奖学金1 人;2018 人一志愿2 人,新生奖学金4 人;2019年一志愿1 人;新生奖学金0 人,参见图4。

图4 新生特点

转专业人数逐年增多:2016—2018年,共转出33 人:2016年5 人;2017年11 人;2018年17 人(阿拉伯学院转至专业学院:人文14 人,政法8 人,外院4人,教育4 人,新传1 人,经管1 人,资环1 人。见图5。

图5 阿拉伯学院转至其他专业学院人数

个别学生未报到或报到后退学。2016 级无退学学生,2017 级申请退学1 人;2018 级申请退学复读1 人;2019 级有2 人未报到,见图6。

图6 2016—2019年新生退学情况

2 新生专业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思想不稳定,缺乏明确认知

从调研中了解,许多学生选择阿语专业是被调剂到阿语专业的,因此产生了“这个专业没有别的专业好”的错误意识,专业思想极其不稳定,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容易造成学习的盲目和茫然[2-3]。随着时间的推移,刚入学的好奇和兴奋逐渐被无聊、郁闷等负面情绪所取代,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因此,就出现了一批想要转专业甚至退学的学生,以及对学习没有兴趣的一部分学生。

2.2 学习焦虑

(1)阿拉伯语作为一个小语种,对新生来讲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零基础。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触过,因此在最初的学习中,会觉得非常困难和枯燥。有的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由于成绩的不理想而造成的巨大落差感,使得他们有了明显的焦虑感,久而久之会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放弃学业。

(2)由于阿语的学习难度较大,很多学生都自认为自己学而不精,害怕招收阿语专业相关的公司面试时用到阿语,造成了一种学生害怕面试甚至有了恐惧心理。

2.3 学生心理问题加大学业困难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参与,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

2.4 社会需求岗位少导致就业焦虑

由于缺乏对专业的认知、 导致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学的专业自信心不足。首先学生从已毕业生处了解到大部分情况是就业与专业不对口,这更加剧了学生的就业焦虑感;其次校园招聘网、公众号及其他渠道发布的招聘信息极少有招收阿语专业的,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压迫感、紧张感[4-5]。

3 加强阿拉伯学院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思路及措施

3.1 基本思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三全育人”机制,在学生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严把意识形态领域关,引导新生爱党、爱国、爱校、爱专业,多措并举开展新生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6]。

3.2 具体措施

3.2.1 多措并举(开展党员先锋岗、专业导师制和班主任制),做好专业思想稳定教育

(1)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

学院制定《阿拉伯学院、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党员先锋岗”》活动方案,将阿拉伯学院、中国阿拉伯研究院19 名教工党员分别联系2019 级新生(每人联系3 名学生),有效地建立党员教师与学生沟通渠道,通过党员扎实而有效的工作,对学生思想上引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学业上辅导,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掌握学习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2)开展班主任工作制度。

每两周开展一次班主任例会,班主任应负责自己所对应的各个班级学生的教学指导、 生活帮助以及心理辅导。班主任可为学生在学习规划中提供帮助,例如,在选课时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学习时间等条件进行选课。同时,班主任还应深入学生学习生活,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心理状态,发现问题时,及时为学生提供建议、进行辅导。

(3)开展专业导师制。

在学院实行专业导师制度,导师组组长由系主任担任,导师以阿拉伯语专业教师为主,专业导师主要指导学生专业认知、培养专业兴趣、参加专业竞赛和科研项目。这3 项制度的开展,可以使教师真正做到“走进学生心里”,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与新生建立了稳定的师生关系后,可以及时向学院反馈学生对学校、学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2.2 开展鲜明专业特色的学工活动,提升学生专业兴趣

(1)开展鲜明专业特色的学工活动。深入推进“语时俱进”杯阿语经典、时文朗诵大赛,“CRI 杯”阿拉伯语演讲比赛、阿语书法、翻译大赛等活动,加深对“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的认识。

(2)增强学生自信自信。利用贺兰山论坛、中阿博览会平台,拓展、建立实习基地、扩大影响,增强专业自信心。积极组织新生听贺兰山论坛,论坛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及时了解最新的国际关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相关学术问题;带领新生参观自治区博览局、“智慧宫”、 中阿博览会展厅,积极创造条件让新生了解中阿博览会相关成果,了解“一带一路”下阿拉伯语的就业前景,可以有效地扩大该院的影响力,并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心。

3.2.3 打造自媒体平台,建立优秀校友案例库,选树一批学习、就业、深造、创业典型

(1)开设“阿院娇子”专栏。在该院的公众号中“阿院微梦想”中设置“阿院娇子”专项版块,宣传介绍历届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员、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等,在该模块中加入这些学生的学习经验与课余生活,以供新生参考并树立榜样。

(2)开展“学长学姐对我说”系列活动。结合新生入学教育,让学员这些优秀学子、优秀毕业生与新生召开面对面的讨论会。学长学姐可以就自己的阿拉伯语专业知识学习方法、 经验以及未来的就业情况进行详细介绍,新生对自己入学之初的疑惑进行提问。这种面对面的讨论会,有助于拉近新生对新的大学生活的距离,使新生不再对大学生活迷茫困惑。

(3)打造“你读Arabic”品牌学习公众号。利用该院学子开发 的“你读Arabic”公众号,加入该院教师以及优秀学生朗读的阿拉伯语诗歌、诗文等内容,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

(4)建立优秀校友案例库。选树典型,对历年历届毕业的阿院学子中学习突出、 就业创业典型等优秀学子,在新生入学时作为典型案例介绍,有助于提升新生的专业自信心并确定大学4年的学习计划。

3.2.4 建立心理咨询室(谈话谈心室),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学院在803 办公室旁设立心理咨询室(谈话谈心室),主要有4 项功能: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监测心理健康情况、 营造心理健康环境。心理咨询室每月开展一到两次集体心理辅导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新生的心理素质;积极联系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对有心理困扰、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

3.2.5 加强学风建设

(1)开展“三进”工作。学院领导、辅导员、专业导师做到进课堂、近自习室、进宿舍,围绕“学生在那里、学生在想什么、学生在干什么”深入思考,落实监督和引导学生学习、倾听和解决学生诉求。

(2)严格考勤制度。学院组织新生开展晨读和晚自习机制,学生会纪检部负责考勤,值班教师进行监督和抽查。

(3)推进“阿语+”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学生辅修二学位、选修自己感兴趣课程,如选修英语、经济学、汉语言文学、法学等专业,培养阿拉伯语专业的复合人才。

(4)成立学习小组,建立奖励机制,切实提高阿拉伯语专业四级通过率。每班成立学习小组,互相监督阿拉伯语专业四级学习情况,派优秀学长学姐做小组长,进行每周一到两次的辅导工作;学院拿出专项经费进行表彰奖励。

4 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 是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必须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实现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坚持德育目标建设,提高思政教师教学方法。通过实现立德树人,努力开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阿拉伯语阿拉伯立德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浅析阿拉伯语语音学习难点及解决方法
阿拉伯文学选读课程“五读”教学模式初探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阿拉伯语对西班牙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