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公共空间现状的哲学审视

2021-01-16 03:53廖玉冰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城邦个体空间

廖玉冰

(三明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

人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公共空间的需求,同时还表现出对于“他者”在场的需求,因此,人类对应的生存空间往往起源于自身的意愿,从该角度理解公共空间,其本质是人类对于自身路径选择的反观。基于哲学角度审视公共空间,其实质是探究人内在的需求,也是对人发展的探索。

一、公共空间的历史原像

关于人的定义,其中就涉及到公共行动旨趣,进而对人生命的存在进行更加深度的诠释,这使公共空间成为定义自我和呈现自我意义的新源泉,为基于哲学视角审视体育和公共空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1.人的历史追忆

古希腊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进行公共空间和体育联系研究的国家,早期的公共空间以城邦的形式存在,个体在城邦环境下进行交流以及行动,有关人的精神及文化诉求得到满足,核实城邦的存在,对于人的意识和肉体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是天生的城邦动物”。可见,有关人的生命和社会活动之间的联系,在古希腊,个体的生存以及发展与城邦之间联系紧密。处于城邦生活中的个体,能自由地发表言论,并实现对于志善德行的追求。古希腊所处的战争环境对于个体的体格提出要求,要求每个公民都必须参与到保卫城邦的战争中,因此,国家负责抚养儿童,接受相应的体育教育及军事训练,城邦生长环境中能实现出于公民意志的有效凝结,保卫家园的同时保护自身,以此为基础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整个城邦的安稳是每一个公民的共同付出,城邦的存在允许公民进行强身健体及关于德行的追求,关系到个体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城邦包含的摔跤场,竞技场为公民参与体育运动提供相应的场所,即所谓的公共空间[1]。当时的古希腊,城邦的存在就意味着练习场的存在,古希腊对于体育运动十分推崇,通过参与体育运动的方式对人的潜能尽情展现。有关城邦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所组成的力量成为指引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关键,并与相应的宗教信仰共同形成古代奥运会的社会基础,这是延续至今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前身。由此可见,体育运动的存在,为人类最原始的发展因素,为其他身体潜能的合理行为提供了具体的途径,同时也是人成长为一个拥有智慧证明和节制生命体的重量途径。

2.人的历史缺位

到了中世纪,关于公共空间的体育发生了性质的转变,其更多的是成为个人权利以及威望展示的途径,并非用于对人存在意义的定义。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是基督教主导,而教会否定肉体的存在意义,其所推崇的禁欲思想将人的灵魂和身体进行割裂,认为灵魂主导肉体,而肉体属于邪恶部分。在此思想主导下,教会反对一切公共竞技活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人会受到教会严厉的惩罚,并规定基督教徒必须放弃作为竞技者的身份,一旦加入基督教就不得再参加任何竞技活动。可见,在中世纪教会有着绝对的权威地位,无论是人的生活或者是意志都接受教会的主导,整个社会生活都充满着个体对于教会的妥协及隐忍,此时公共活动和个体被隔绝,在这种情况下,公共空间所具的价值和意义不复存在,多数是用于彰显贵族的行为及地位,和古希腊时期所具有的价值内涵完全不同。中世纪有关公共空间的作用主要是领主对自身主权的表达,具体表现形式为教堂以及附属的广场,教会及人生活的一切,阻碍了体育运动的发展,个体的权利、地位都不被重视[2]。而在全球化背景之下,自我意识的觉醒及解放使公民意识逐渐成为个体的主导,所呈现出的公共交往环境也更加具有平等及自由色彩,在此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公共空间表现出更加浓厚的人性特征,也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二、公共空间的现实窘境,体育对人“动”与“静”的转化

1.人的身体异化

身体的存在是人类从事各种创造性活动的关键。这是因为身体具有实践力量,既能够对现实社会进行改造也能够实现自我提升。有关个体身体素质的提升,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上述内容的持续增长,从而实现一个全面发展个体的塑造。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孤独的私人空间及虚拟的网络空间往往成为人类日常活动的首选,对于封闭和虚拟空间的,使有关公共空间的需求欲望逐渐缩减,个体和公共生活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加,这是各种现代文明病出现的根源。在远离一切竞技场所的情况下,固步自封于私人空间中,使用手指活动替代全身肢体活动,不再追求强健的体魄,随着身体的逐渐羸弱,对个体的生活造成负担,进而弱化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对于个体而言,基于运动调整自身身体状态,才能够拥有直面困难和挫折的基础。因此,从该角度而言,身体成为证明个体生命存在的重要证据。而伴随着身体的进一步异化和迷失,个体关于自我以及外部世界边界的把握正在逐渐消融,使得有关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失去可能性。一旦人丧失关于期望的追求,也就丧失了关于公共事务的欲望,不仅身体羸弱,同时也缺乏生活的激情,缺少有关价值的追求及行动的力量。而通过体育的方式则可以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以及激情,优化个体关于自我和周边事物的感知,避免在信息时代中个人主义的爆发,更加深层次地感悟自我存在价值,尊重他者存在价值,实现对于公共空间的价值作用理解。

2.人的行为迷失,社会共享的体育冲突

信息时代的到来加快了技术革新的速度,个体对于自我利益的追求,对于当前的生活模式造成了较大的冲击,私人利益以及物化世界的出现,始终束缚着个体的成长,这进一步加重了公共空间所表现出的功利气息。社会交往活动中,人的最终目的始终是私人利益,趋于对私人利益的获取和维护,人与人之间表现出的提防和警惕增强,伴随着人性的进一步麻木,个体的行为表现出的利益化和私人化更加明显,有关美好生活的追求核心目标演变为私人利益。例如,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发酵的广场舞事件,初步是针对广场的占有,再演变的关于小区公共空间的占有,随后演变的关于公共阶段的占有以及公共领域的占有,这种将公共领域演变为个人领地的占有行为,跳脱时间的限制,无视他人对于公共需求权力的表达,自我空间凌驾在公共空间之上。作为公共空间权利受损者,有权力针对自身的不满进行表达,加剧之间的矛盾,进而引发各种行为失范现象。伴随着公共空间对应的内在世界性质的变化,引发关于公共生活内在品质的变质,造成公共空间所具有价值的下降。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及各个生命历程,始终保持着和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即和他者之间存在亲密联系[3]。社会的存在及公共空间的构建,都源于人本质力量对象化,是所有个体的共同付出,同时也是个体权利平等的具体表现。因此,在享受公共成果的同时,也担负着捍卫他人权利的义务,这是公共空间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条件。

3.人的价值消解,终极信仰的体育游离

出于自我发展的需求,仍会对自然界以及周边事物进行持续不断的改造,并且对于当前自己所创造的现代化社会十分满意。过程中却并未意识到有关“现实的人”这一概念的理解,缺少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的过程,从而逐渐模糊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认知。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人往往是促进社会进程的重要手段,因此,关注重点在于人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技术对于现代人的影响十分深远,在从属关系中,人应当属于技术的引导者,然而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已然演变为技术的傀儡,过分表现出对于技术的依赖使得人逐渐疏离关于身体的实践和锻炼,最终人沦为机器般的存在,缺少生命活力的表现,在此情况下,关于人的创造演变为机器制造。人所表现出其本质是人行为标准的体现,同时也是人行为结果的直观呈现。在人与自然的对抗过程中,随着战争激烈程度的持续提升,人类在自然中的领地快速扩张,通过疯狂掠夺自然资源的方式彰显自身的实力。然而来自自然世界的反扑让人类面临着生存环境的威胁,伴随着资源的过度掠夺和使用引发生态失衡问题。学者恩格斯发出警告,应当警醒当前对于自然界的胜利成果,这是因为在过分掠夺自然资源之后,这种无尽操纵所带来的后果是不可预估的,想要实现对于大自然的系统掌控显然无法实现,最终只会在大自然的反扑中走向灭亡。因此,人根本无法成为和大自然对抗中的胜利者,最终只会将人和自然都转变为牺牲品。故此,关于自我处境的清楚认知十分必要,敢于承担自我行动所带来的结果。确立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发展导向,注重对于公共领域的良好塑造,记住公共领域的支持,更好地参与到公共生活中,实现人本性的彰显。

三、公共空间的创生路径:体育对人“公”与“私”的融合

通过体育的方式来彰显人生命的意义,进而证明人是自然存在物的一种。因此,有关个体生命意义的体现必然与个体和他者之间的生动交往所联系,通过丰富多样的交涉活动实现自我能力的增长,实现人内涵的丰富,最终促使人的意义趋向于一致。个体的私人空间通过方式共同形成公共活动的内容,因此有关公共空间的构建,就需要体现出对于个人目的的考虑以及公共表达诉求的满足。公共空间包含对立且辩证统一的公和私两面,通过公和私的相互促进,完成公共空间的基础构建,公和私的存在也是公共空间价值的体现。就如汉娜·阿伦特所说,“一个人如果仅仅去过一种私人生活,如果像奴隶一样不被允许进入公共领域,如果像野蛮人一样不去建立这样一个领域,那么他就不能算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人”。由此可知,如果公共空间只有“私”,则无法实现对于生命魅力的呈现。如果不被赋予个体存在的身份,其对应的生活就无法称之为人的生活,这属于对生命的意义及人的意义的消解。因此,有关体育和人意义的理解,始终表现出清晰真实的状态,能够从现实社会中进行提取,个体表现出生命的盲目性及对于私欲满足的动能,而体育的存在则扮演着对生命冲动进行释放的中间角色[4]。这是因为在具体的体育行为中能够帮助人的行为“去野蛮化”,从而实现关于人动物本性的合理控制。这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赛场十分强调关于竞技者权力平等的根基所在。通过体育的方式提供一个相对较为平等的空间,在和他者进行对抗的过程中,实现对于竞争欲望的唤醒和激发。在自我为目的的驱使之下,个体更容易被利益所驱使支配,通过身体之间的对话实现自我的展示,表达自身对于世界的理解。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分享,实现对个人主义的规避,进而滋养竞争与合作的良好品性。在该层次体育出发点始终为人这一核心目的,通过参与体育实力的方式超越个人利益,基于“私”的体现“公”的价值,呈现人之“公共”的价值内涵。

四、结语

现代人经常会使用空虚来描述自己的生活现状,同时表现出对于儿童时期生活的怀念,认为孩童时代充满着天真,拒绝参与到公共空间中,依旧沉迷于自我世界和虚拟的网络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人关于公共事物的感知力会持续下降,在公共生活不断缩减的情况下,个体的生存空间也会被压榨。虽然在意识层面已经觉醒关于和他人共处以及参与公共活动的思想,并且也更加正视自身的需求,但苦于无法脱离现实的束缚。体育是满足个体内在需求及个体对生命意义进行表达的重要形式,通过体育的方式实现个体能力的提升,并找到生命的归属感,所演变出的一系列创造活动始终体现着人的尺度。通过体育的方式来突破当前公共空间所面临的困境,使个体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公共生活中,从关于个体的关注演变为关于生命意义的共同关注,打破固步自封的现状,实现对于个体人格的培育及全面的发展。综上所述,正确认知公共空间和体育之间的联系,能够唤醒个体对于构建公共空间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激情,是推动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理论研究活动。

猜你喜欢
城邦个体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古代雅典经济责任审计探微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
论《理想国》中的城邦正义
How Cats See the World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