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合作办学下的俄罗斯中国留学生现状研究

2021-01-16 03:53王晓梅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俄语留学生交际

王晓梅

(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目前,俄罗斯高等教育事业把录取培养留学生作为本国教育领域优先发展项目,2012年,俄罗斯联邦国家科学教育部把留学生数量作为高等学校效能评价体系之一,同时也作为衡量高等学校效能的重要指标,俄罗斯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如何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俄罗斯求学。

一、俄罗斯中国留学生的生源状况

目前,在俄罗斯就读的国际学生来源于170多个国家,但大量国际学生来自独联体国家。以全日制国际学生为例,在2014至2015学年,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国际学生数量近3.4万人。同时,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数量共计2.2万人,占在俄全日制国际学生总数的10%以上,已经超越白俄罗斯,成为第二大生源国。中俄两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保持着长期合作,在俄罗斯留学教育服务中中国留学生数量占比较高。一方面,中俄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这使得对具有坚实专业知识还熟练掌握俄语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俄罗斯本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在一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导弹、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除此之外,凭借中俄建交历史悠久,中国很多学生对俄罗斯文化产生了兴趣,而且在俄就读学费低于欧洲其他国家(中国留学生在俄学费平均每年三到五万元),中国学生大部分家庭都能接受。①Рахимов Т.Р.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организации обучения иностранных студентов в российском вузе и направление его развития / Научная библиотека Том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Электронный ресурс] // URL.: Lib.tsu.rumminfo/000349304/12image/12-123.pdf.

分析数据可以看出近10年来赴俄留学的学生中来自中国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2004年以来的10年在俄境内高校就读的我国学生人数是10年前人数的两倍多,甚至超过苏联时期,但这却不是稳定持续增长的过程。②Обучение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граждан в высших учебных заведениях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сборник.М: ЦСПиМ, 2010. Выдан.7.160с.而且因为中国赴俄留学生数量的迅增,留学生队伍不断壮大,也有了很多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比如,留学生在国外的人身安全问题、考虑其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宿舍环境,还有最重要的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为中国留学生在俄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也使中国留学生在俄可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为帮助去俄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持续增长,提高俄罗斯高校的国际化,努力为取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市场,加强中俄两国的彼此了解,增加中俄高等教育交流,非常有必要讨论在俄高等院校的中国留学生状况。

俄罗斯高校的中国留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经济和生活上更依赖父母。俄罗斯著名的外交官马列维奇在关于中国的书里就中国新一代大学生进行了有趣的观察研究。中国被称为“小皇帝”的一代成长起来了,而且他们大多数是男孩。他们在衣食无忧的优越的家庭环境下成长,极端自私,欲望无限。他们来俄罗斯接受高等教育,如果与其他西方国家比较起来,俄罗斯留学成本并不是很高。中国学生在本国的物质生活多为中等或中上等,在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将迎接的挑战很大程度上都大于俄罗斯本国学生。而且中国赴俄留学生很难拿到俄政府或者就读学校经济支持和享受本地政策,不仅如此,在俄的社会生活物质富足度与在本国有较大距离。

在中国留学生生活中有某种彻底自由和社会地位丧失之间的内心矛盾,缺乏责任感和传统的道德基础——自我控制。大多数的俄罗斯大学教师都同意这种看法,他们经常注意到:即使在长时间的教育之后,中国的大学生还是缺少纪律性和俄语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两种语言迥然不同,俄语属于拼音类型,而中文是表意语言,所以,中国大学生在写字、读书时会产生心理困难。实践表明,中国大学生在书写和阅读方面还可以,单从听力和会话方面来说,他们就会产生很大的困难。教学方法差别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中国的教学系统以语法为主,所以学生难以掌握沟通能力。他们一般能够背熟课文,却不能表达主体思想,转述课文,学会正确的发音,甚至几年后发音还有问题。但与此同时,也应该指出的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非常勤勉、工作能力强、遵守纪律,这些都有助于这些学生掌握大量词汇和语法知识。

二、俄罗斯中国留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俄罗斯大学,中国大学生经常选择经济学和语言学专业,但他们中大多数人并不打算从事此专业工作,因为毕业之后他们通常打算从事合资贸易业务。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尤尔克维奇先生指出中国大学生学习俄语动机低的原因是:俄罗斯现有的侨胞组织能够满足其与同胞的社会交往需求,所掌握的俄语知识足够与行政机构打交道。还有一方面,中国赴俄留学生在交往方面愿意和本国同胞交际,来缓解孤独感,但他们不知道这种同胞之间交流的方式根本不利于在俄社会化,而且我们发现这样还形成了学习外语的障碍,更会在完成学业和学习生活中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社会化和学习方面呈现不乐观的态势。俄语掌握的不好,低水平的科学理论知识,造成中国大学生不能阅读科技书籍,在专业语言教学过程中也造成很大困难。

在俄罗斯大学,中国大学生的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育、教学、文化适应。研究人员表明,学习语言同时,必须学习文化,否则跨文化交际就不可能得以实现。对中国大学生来说俄语作为外语是为了跨文化交际,而同时是获得职业资格的主要手段。这样,他们不仅要学习语言,还要学习交际知识和战略知识。为发展中俄经济合作,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需要广泛的交流。发展与拥有其他文化团队合作的能力、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关系,也就是说发展战略潜能具有现实意义。

由于中国大学生与俄罗斯大学生在交往时产生很大的问题,难以融入社会,融入大学生团体,所以,必须教会他们非口头的交流手段,教会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和传统。在此就需要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比如,中国大学生想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在班里会发生隐藏竞争。再者,中国人因遵循儒教传统而尽量避免麻烦和冲突。他们最害怕的是“丢脸”,所以,中国大学生对教师的公开责备会感到很难过,特别是高声责备[1]。在俄境内的高校对课程设置经常是单一的,教师上课内容比较随意,还有教师会经常上课迟到早退等,课程内容安排自由度高,也没有明确教学内容,在课上会讲与课程无关的内容。不仅如此,甚至一些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基本不考虑留学生的特点,有人评价说:“老师没有关注自己。”还有,留学生在俄读书期间一般都在一个班上课,由此可见,这不仅影响教学效率对学习效果也有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赴俄留学的中国大学生很多都是混日子。有这种想法的留学生,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基本荡然无存。什么是自我教育能力?在这里主要体现两方面:一是指保障读书时间;二是对自我行为有判断、改正能力。当一个留学生减少阅读时间,不再能进行自我判断纠错时,就能说这个人的人生结局了:他会一直浪费时间生命,最终变成一个自己不想要的样子。特别是在俄罗斯高校,教育方式与国内完全不同:首先,俄罗斯高校没有现成的教材供学生去事先学习阅读,老师只给题目、书目,要自己去收集、查找;其次,俄罗斯高校教师不坐班,即使是系领导也不坐班,更没有像中国一样的班主任从早到晚地跟着督促,完全靠自己,上不上课是你的自由。但目前来俄罗斯留学的中国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国内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高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理想高校,为了获得良好的高等教育,才不得已出国留学,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当差。有的学生一学期就上过几次课,每天窝在寝室玩游戏,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这样,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学生由于缺课,往往不能参加学期考试,被挂科目超过规定数量,中途被降级、开除的数量不菲。①Юркевич А.Г. Проблемы обучения китайских студентов в России.www.rutao.ru/index.php?topic=526.0.

三、俄罗斯中国留学生的质量保障

中俄均在外语预科的教育中有明显不足。本着提高我国赴俄留学人员的语言预科教育的理念,应该不断完善教师教学方法,还要结合我国学生母语特点去更好地制定教学大纲。所以,一方面,在校级层面,俄高校需要多关注对外俄语教研室,帮助并鼓励教师们相应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教师应积极去所教授留学生国家进修学习,补充知识,还需要多参加专业性的学术和研讨会议,交流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更好地服务学生。其他方面,在国家层面,俄政府为推动俄语在国外的发展需采用相适应的政策和相应倡议。在提高培养质量的同时,需避免教学方式单一化,更要引起教师教学兴趣,使得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被激活,而且还需经常督学,对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方面加大把关力度。

教师要研究中国大学生的民族心理,使之更加适合学生的民族性格,避免产生更多的交际问题。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个性思维。两种语言的教育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社会适应阶段。跨文化交际组织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心理教育培训及足够的民族心理学知识作为完成教育教学过程的基础。跨文化交往为中国大学生打开了一个新的交际空间,跨文化交际可以帮助留学生在外国生活,有助于他们适应在俄学习。②ФилимоноваН.Ю., Романюк Е.С.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межкультурного общения в группах китайских студентов// Китайские, вьетнамские, монгольские мигранты в академической среде. Томск: Изд-во Томского политехн.我国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高等学校如何适应,弄清中国大学生的特点及他们在高等教育中的困难,以便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在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经常会受到民族歧视和不友好待遇。民族歧视这种现象在学校的各个阶层都有表现。下到学生上到行政部门都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民族歧视。要想妥善解决此问题,俄高校需通知负责留学人员的机构有所行动,对留学人员的事务做到透明化管理[2]。对中国留学人员,无论生活,还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引起重视,并帮助解决。繁琐的入学手续使得在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难以承受。希望中国留学人员办理入学手续时,可以与本国学生一样简化手续。如今俄高校以留学人员人数来衡量高校效能,而俄境内很多高校都没有主管留学生事务的组织机构。因此,为了及时解决中国留学生的应急问题,在处理此方面事务时,最好可以安排一个本地学生帮扶留学生,让其顺利地在俄学习和生活,两人互相帮助,彼此受益,加强相互了解使其快速社会化。中国留学生如果得到本地同学帮助,这些留学生就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表现得更勇敢,与此同时不会感到自己受民族歧视或者不友好待遇。这在很大程度上有益于加深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相互了解程度,帮助其建立信心、增强勇气。此外,俄罗斯高校还应采取相关政策,完善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体系,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提高学校在国内外高校中的知名度,提升俄罗斯高等学校国际竞争力,为中国学生提供更好的留学环境,进一步促进俄罗斯留学生教育发展。这样,中国留学生就能更加自信地选择在俄罗斯高校就读。

猜你喜欢
俄语留学生交际
情景交际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浅议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俄语教学质量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