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梁溪区全域旅游规划路径研究

2021-01-19 04:10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吴兰桂
商展经济 2020年14期
关键词:全域区域旅游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吴兰桂

1 全域旅游的内涵

全域旅游是由旅游业发展的新需求倒逼出来的旅游新模式。李君轶、高慧君认为,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1]。张辉则侧重于从“域”的角度来解释全域旅游,叫作“域的旅游完备”,也就是空间域、产业域、要素域和管理域的完备;并认为,全域旅游不仅要从旅游的角度来认识,而且要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来认识[2]。

笔者认为,全域旅游的核心内涵主要表现为全域性和全产业性。全域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赋存良好,覆盖区域广,其开发过程中将整个区域作为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进行开发[3];在开发过程中,旅游业是主导产业,其他相关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全域旅游开发既可以促进整个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也可以促进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

2 全域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研究

2.1 一般旅游规划的新理念

2.1.1 旅游资源开发新理念中国旅游资源开发走过密集开发期之后,各类旅游新产品不断涌现,旅游供给非常丰富。“存量为主、增量为辅”是当前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原则;扬特色、补短板是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方向;此外,中国旅游资源是一座富矿,潜在旅游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是当前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理念。

2.1.2 旅游市场消费的新特点

当前,旅游偏好呈现出高品位、个性化、全方位等新特点,自助游、深度游、慢行的旅游偏好也越来越明显,全域旅游开发中构建区域慢游系统,包括区域旅游交通全连通、服务全覆盖,扫清游客慢游过程中因为不熟悉旅游地而引发的各种障碍,能够更好地满足游客慢游的旅游体验质量。

2.1.3 旅游产业融合的新特点

旅游产业融合包括旅游与文创、旅游与农业、旅游与工业等的融合。都市全域旅游开发必须以产业融合为重要抓手,在旅游规划中因利成便、因地制宜地将旅游业与区域文化产业、商业、交通、互联网等产业进行有机融合。如在旅游线路组织方面要合理利用外部交通、统筹优化内部交通、合理布局城市共享单车解决游客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2.2 全域旅游规划的新思想

2.2.1 全域旅游规划观

全域旅游规划是实现全域旅游的基石。基于全域旅游区旅游业是主导产业,全域旅游区应推行旅规引领,多规合一[4]。焦彦(2016)指出,全域旅游应该是一种旅游发展观[5]。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全域旅游规划不应拘泥于形式,而更多的是沿着全域旅游的思路去思考:区域旅游发展是否适合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存在哪些不足等。正确的全域旅游规划,在区域时空上做好项目安排,要有选择性,要有重点区域,更要有重点项目[6]。

2.2.2 全域旅游资源观

全域旅游发展及规划中,景点的核心地位不变,“特色为王”的理念不变[4,7]。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抓好高等级的优质景区,要抓好特色小城镇建设[6]。

全域旅游观强调区域环境的旅游吸引力属性,认为全域旅游从资源时代步入环境时代,从景观时代步入环境时代[4,7]。覆盖全域的生态环境改善、卫生环境改善、旅游景观统筹设计等是全域旅游规划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2.2.3 全域旅游空间观

全域旅游要打破传统旅游发展形成“旅游者世界和居民世界”的二元世界,树立“城市就是景区,乡村就是景区”的一元空间。在全域旅游时代,景区内外的边界变得模糊[7]。从空间上看,全域旅游发展并不意味着要全面开发搞旅游,而是要形成“斑块—廊道”的发展格局[8]。通过廊道串联旅游区和服务网点是全域旅游规划和实践的指导思想[4,6,9,10]。

2.2.4 全域旅游与产业融合

关于产业融合对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已取得普遍共识[3,6,11]。创建全域旅游区,要抓好产业融合,要抓好旅游产业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互联网等产业的融合发展[6],但目前关于全域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要点等还缺乏比较有针对性的研究。

3 无锡市梁溪区全域旅游规划路径研究

3.1 研究全域概况

2015年,无锡市原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被撤销,合并设立为梁溪区。梁溪区位于无锡市中心区,是无锡龟背老城所在地,承载了无锡老城记忆,同时也是城市商贸集中区。梁溪区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全区拥有世界遗产点1个——区内运河故道和清明桥街区为大运河世遗遗产点;区内拥有各级旅游景区(点)11个,其中4A级景区7个;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有崇安寺、南禅寺、南长街、小娄巷、惠山古镇等五大历史街区;有薛福成故居、阿炳故居、钱钟书故居等名人故居23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但区域旅游发展中还存在开发主体联系不够紧密、地方文脉挖掘不充分、整体缺少联动等突出问题。2016年12月,无锡市梁溪区进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录。

3.2 梁溪区全域旅游规划路径构建

在全国诸多区域正在积极创建首批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背景下,在全域旅游规划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都市全域旅游规划路径。在对旅游目的地开展系统、深入的相关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实施重点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全域配套、都市景观全域优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工程,并辅之以旅游形象设计与营销,从而实现目的地旅游产业升级,如图1所示。

3.3 梁溪区全域旅游发展的关键举措

3.3.1 提升重点片区旅游产品

(1)惠山古镇—接官亭弄片区。以惠山古镇为核心,将周边黄埠墩、接官亭弄等区域的人文资源有机整合,加快惠山古镇二期和接官亭弄开发建设,优化整体环境设计,畅通陆路水上游览渠道,以历史遗迹保护、民俗文化体验为依托,打造无锡最具历史记忆的古镇休闲旅游度假片区。

(2)崇安寺—小娄巷片区。着力推进无锡崇安寺中国著名商业街、步行街建设,制定崇安寺三期建设规划,重点推进区域内步行街改造项目建设和崇安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保存街区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现存道路与古建格局,改善进士第七进院落和长达百米的备弄景观,修复“绣衣坊”等古建,塑造“书香小娄巷” “无锡才子巷”和街区形象,将其打造为城中慢生活体验街区。

(3)南禅寺—清名桥片区。坚持国际理念与地方特色有机融合、整体统筹与重点谋划有机结合,将区域旅游功能提升与区域旅游环境改善相结合,加强沿线整体开发,全面建成环城古运河沿线景观,形成一条以自然生态景观为核心主轴,以历史街区、名人故居、文化创意园区等为重要节点的文化休闲体验长廊和水上黄金旅游精品线路。

图1 都市目的地全域旅游规划路径框架图

3.3.2 设计古运河水上观光巴士特色旅游线路

(1)开通运河观光水上巴士三级航线。在公共交通体系基础上,建立古运河水上旅游系统,开通古运河观光水上巴士三级旅游航线:一级航线以江南古运河度假区内运河段为主体;二级航线南沿至梅村、荡口游船线;三级航线西拓至太湖游船线。

(2)一级航线内设计特色主题水上游旅游线路。依托运河水道和码头,设计充分展示无锡文化特色和极具体验价值的特色运河水上游主题旅游线路。以乾隆下江南为文化主题,游船可采用能够体现主题特征的御船,将接官亭码头包装为御码头,串联黄埠墩码头、南禅寺游客中心码头,为游客提供特色的迎官接驾之旅;以无锡漕运文化为依托,在北仓门码头设置起锚仪式,并在运河沿线码头因地制宜设置米码头、布码头和钱码头,通过“无锡三市”(米市、布市、钱市)的场景再现,向游客展示无锡漕运的兴盛。

(3)完善游船、码头和河岸景观设计。丰富游船类型,完善游船设施,并将乐(阿炳、二泉映月、锡剧)、书(钱钟书、围城)等无锡文化要素有机融入;依托古运河沿线现有的数十个大小码头,赋予更多的文化价值和内涵,从单纯的交通设施转变为多元文化体验地。

3.3.3 旅游服务全域覆盖

(1)布局全域覆盖的三级旅游服务中心体系。设立锡钢浜一级旅游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咨询、票务、租赁、导览等服务;各核心景区入口处设立南禅寺、清明桥历史街区等若干个二级旅游服务中心,提供核心景区的咨询、票务、租赁、导览等相关服务;各旅行社、酒店及规模餐饮店分设三级旅游服务中心,提供WIFI服务、票务预订、慢游梁溪手绘地图免费领取、行李寄存等标准化服务。

(2)开展全域导游团队建设。通过与专业高校或旅游培训机构的合作,通过第三方平台建立适应全域旅游服务的全域导游团队。打破目前各景点导游无法协调的现状,建立服务于梁溪区所有旅游景区(点)、旅游专线、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特色餐饮等专业化的全域旅游导游团队,通过全域导游词设计与双语能力培训,使该团队能为梁溪全域旅游提供高质量的中文、英语导游服务。

3.3.4 “慢游梁溪”系统设计

梁溪区资源富集、设施完善,是“慢游”的理想目的地,开展“慢游梁溪”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实施“特色文旅小巷”工程。以区域内富有文化底蕴的小巷建设为载体,以老宅修复和文物保护为手段,以步行交通廊道的贯通衔接为重点,结合区域内棚户区改造,精心恢复古巷立面,修复古巷老味道,深度开发“梁溪百巷”的文化潜力,从而更好地推进“慢游梁溪”系统建设。

(2)实施环城古运河慢行系统工程。注重环城古运河慢行系统的配套建设,因地制宜建成沿线100个口袋公园,并统筹沿线设置标识标牌,贯通各个口袋公园到运河岸的步行道路,科学设计和设置雕塑、躺椅、景观,使得运河慢行系统处处赏心悦目,成为市民与游客最爱的漫步之所。

(3)构建完善的共享单车租赁系统。构建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未来3年内在全区建设包括10000辆公共自行车和400个租赁点的共享单车租赁系统,完善游客出行交通接驳体系,解决游客自由行“最后一公里”出行难的问题。

(4) 设计智慧梁溪APP。设计智慧梁溪APP,其内重点设置“特色文旅小巷”和“环城古运河慢行系统”等慢游梁溪的专题板块,以期更好地服务于自由行游客。同时,APP设计应界面美观,方便与游客互动;APP应设专门客服,以及时为游客答疑解惑。

(5)绘制系列“慢游梁溪”旅游手册。将梁溪区旅游景区(点)、餐饮资源、酒店民宿、百巷梁溪、共享单车和旅游专线等资源进行系统梳理,绘制系列“慢游梁溪”旅游手册,在无锡各旅游集散中心向游客免费发放。配合开发“慢游梁溪”APP或微信公众号,扫清游客慢游梁溪的障碍,提高游客慢游梁溪的旅游体验质量。

3.3.5 都市景观全域优化

(1)都市风貌统筹设计。加强城市色彩控制,结合江南水乡传统色彩概念和现代城市色彩元素,打造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局部彰显活力、独具特色的城市色彩景观。特别是统一设计屋顶、沿街墙壁、街区景观小品、雕塑等,有序推进城区市容环境整治,实施危旧房改造和旧住宅区整治改造工程。

(2)标示标牌统筹设计。以国际化旅游城市标准开展标识标志的设计与设置,加快公共交通指引标识的多语种化、规范化建设,重点完善与提升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客运站、地铁站、水运码头、主要街道、度假区、高速公路、入城口及通往主要旅游区等的交通指引标识系统建设。

(3)夜间灯光环境设计。以古运河游线、运河演绎演出项目、清名桥街区等夜游项目为重点强化夜间灯光环境设计。

3.3.6 “互联网+文商旅交”融合发展

因利成便地推进区域“互联网+文商旅交”的融合发展。推进梁溪区全域WIFI覆盖,通过旅游廊道及智慧旅游系统将区域景区、交通、住宿、餐饮、购物进行无缝串联;通过文创大力提升区域旅游、商品、食宿的文化内涵。

4 结语

本项目可深化、丰富与创新全域旅游的理论研究内容,有效指导都市旅游资源富集区全域旅游规划与发展。同时,从实施特色文旅小巷工程、实施环城古运河慢行系统工程、构建完善的共享单车租赁系统、设计智慧梁溪APP、绘制系列“慢游梁溪”旅游手册等五方面进行“慢游梁溪”系统设计,深化并具体化了区域慢游系统建设内容,具有很强的创新性,相关研究结果可用于直接指导无锡市梁溪区打造全域旅游区的实践工作。

猜你喜欢
全域区域旅游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分割区域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旅游
区域发展篇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区域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