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特色信息化课堂

2021-01-19 03:12傅道榕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几何画板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几何画板成为数学课堂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如何有效应用几何画板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难题。基于此,文章立足初中数学教学,对几何画板的功能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学情基础,提出可行的应用策略,以期构建特色信息化课堂,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发展。

关键词:几何画板;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3-0012-02

引  言

几何画板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结合的产物,具有直观分析、动态呈现、精准作图等特点,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认知、数学思维建模、课堂趣味生成的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合理地运用几何画板,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对当前背景下的教育工作者而言,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几何画板,并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工具的辅助作用,进而构建特色信息化课堂,是教师在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幾何画板功能特色分析

教师在应用几何画板进行辅助教学前,首先应了解其功能特色,从而合理地运用几何画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辅助功能,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1]。

其一,绘图功能。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完成基本的点、线、面等图形的绘制,从而快速得到教学所需的几何图形。几何画板绘制的图形还能进行动态改变,教师只需要修改其中的参数,其几何关系便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为初中平面几何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其二,动态功能。几何画板具备点、线、面等几何图形的动态展示功能。在图形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随意控制其运动变化的速度,或通过操作进行回放、暂停、反复播放等,这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图形,便于他们对点、线、面等图形轨迹的运动变化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其三,变换功能。几何画板绘制的几何图形能够随教师的操作进行旋转与平移。在旋转与平移的过程中,几何画板还能对其中的某个图像进行追踪,显示其变化的轨迹。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初中几何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极大地提高了初中平面几何有关轨迹方面内容的教学效率。

二、几何画板的应用策略

几何画板作为一种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具有独特的功能,能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发挥极大的作用。

(一)妙用几何画板,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以往的平面几何教学中,教师多在黑板上绘制几何图形,然后通过画辅助线、寻找关系、证明猜想等方式在黑板上演示。这样的教学其实就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的过程。学生以一种被动的方式和消极的态度接受知识,缺乏积极参与的热情,很难产生思考与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即便教师的演示过程再生动、思维逻辑再清晰,也难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几何画板动态展示的特色功能能够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教师利用此功能,结合情境化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与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主动交流、思考及探究,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图形的旋转”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探究”板块,利用几何画板绘制图形,再随意找一个点,将图形围绕这个点进行顺、逆时针旋转,每旋转一定角度就暂停一下,让学生观察新得到的图形与之前图形的关系。学生细致观察后,按照教材中“探究”板块的内容进行操作,思考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有何关系,旋转的角度与夹角有何关系。最后,教师可借助几何画板的度量工具,将需要的线段、角度等数值标注出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结果对“图形旋转”的性质进行总结。

(二)精绘几何图形,展示初中平面几何的内涵

初中数学平面几何的内涵是由图形呈现出来的,越精确的图形,越能够将其内涵与精髓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便于学生了解与掌握。即使教师具备高超的绘图能力,也很难保证图形绘制的精确性。而几何画板不仅能够做到精确绘图,将线段的长度、角度的大小等做到分毫不差,还能动态展示几何图形中各点、线、面的变化,精确表达几何知识的本质内涵与精髓。

例如,在“二次函数”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绘制解析式的图像,让学生掌握其顶点、开口方向、对称轴等知识。以往在黑板上绘图,教师需要巧妙地区分各种不同的辅助线。这些辅助线相互交叉,即使教师用虚实线、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也很难不出现偏差,这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此时,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就能够精准地绘制图形,以更直观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一目了然。接着,教师以动态方式为学生呈现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三)巧引数形思想,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无论函数知识还是平面几何,数形结合思想都有非常重要的体现。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在黑板上手绘图形,辅以语言讲解作为数形结合思想的导入。但在黑板上绘图有多种弊端,如绘图不精确、静态呈现、线条色彩单一等,难以让学生将数与形较好地结合起来,“数”难以变化为“形”,“形”不能转化为“数”,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趣,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几何画板能够为学生提供快速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平台。教师运用几何画板,能够准确测量出图形的各项数值,且当参数发生变化时,图形也会随之改变。这样动态且直观地展示各种几何图形与函数运算,能够收获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二次函数”知识点的教学中,针对二次函数解析式,教师就可以运用几何画板,改变常数的数值,二次函数的图像也随之变化;改变二次函数的图像形状时,常数也会随之改变。几何画板让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像具备了动态特征,增强了二次函数的直观性与形象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次函数解析式中常数对函数图像、性质的影响,也便于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与二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开展实践探索,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学习与自主探究

几何画板是一款操作极为简单的软件,不需要编写任何程序,仅需了解其操作界面并熟练使用,就能够快速呈现几何与函数之间“数与形”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讲解几何画板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在课上、课下自己动手操作,在真切的自主操作、体验、观察与感受中探索数学知识,转学为做,从做中学,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

与此同时,在“旋转”“二次函数”“相似”等单元,教材设置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探索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独立学习与自主探究的环节,引导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动手能力的提升。比如,在“相似”单元“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运用几何画板绘制所需图形,进行自主学习,在小组交流中探索“位似”的相关性质。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能促进其交流、总结等能力的提高。

结  语

总而言之,运用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的新形式。初中数学教师要熟练掌握几何画板的特色功能,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有效地应用几何画板,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伍春兰.基于“几何画板”的中学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04):69-75.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依托几何画板 探究有特色的初中数学信息化课堂”(课题编号:GL202003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傅道榕(1988.4-),男,福建福州人,中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几何画板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关于一个“绳瞬间绷直”问题的思考
几何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调查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