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贵沉厚 不懈追求

2021-01-21 08:05王炳学
名家名作 2020年11期
关键词:章草同道草书

王炳学

苏轼《江城子》 李向群/ 作

李向群先生一直活跃在天津书坛,在他和一班同道的努力下,天津市河东区的书法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他的书法最初得益于天津名家宁书纶、赵云起,一直以草书为主。早期作品以“二王”及孙过庭的《书谱》为宗,近些年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章草的学习研究上,为进一步提升线条质感,他追根溯源,旁涉篆隶,以增强章草书法的篆籀之气。

先生性格偏于内敛,温文尔雅,却醉心草书,从张芝、皇象、“二王”、孙过庭到颠张狂素,一路下探,宋之黄庭坚,明清之祝允明、王铎,民国的于右任,无不涉猎,在涂黑留白中将草书演绎得激情四射、酣畅淋漓。李向群先生的这种性格与艺术追求的极大反差在很多同道看来有些不解。其实很简单,李向群先生外表的安宁和性情的沉静,有时候也需要性灵的宣泄,而草书就成为他自己内心情感世界最好的抒发媒介。文武之道,无外乎一张一弛,而在张弛之间日月星辰弹奏的才是我们更真实的生活。

李向群先生的草书以功力深厚被同道广为称赞。他出生于白洋淀边一个书香家庭,受长辈耳濡目染,对书法情有独钟,自幼年打下良好的童子功,近60 年学书经历,对历代草书大家的心追手摹,一路笔墨相伴。其今草作品线条质感强烈,挥洒中颠张狂素风神、魏晋风流在腕底率意蜿蜒,那份洒脱,那份自信,没有对笔墨极强的自信心和驾驭能力以及对草书的痴狂追求是很难达到这种书写状态的。如癸巳年所书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中堂和《饮中八仙歌》6 米小长卷,那份奔放激越在笔墨间欢快流淌,线条飞动,张弛之间法、意、情风神别具,自然生动。而其章草作品也同样展现出了不俗的功力。李向群先生于章草用功尤勤,从《急就章》《月仪帖》《平复帖》《出师颂》一直到近现代沈曾植、于右任、王蘧常,乃至简帛残纸,广泛涉猎,细心揣摩,所书章草作品取法高古,古质凝练,笔墨厚重,线条古朴而张力弥漫,没有宋元以后章草轻滑的痕迹。如癸巳年夏所书李太白《古风》诗四扇、壬辰年所书《荷风桥影》联,字行之间古意盎然,笔酣墨饱,凝神聚彩,颇有老牛深耕之妙。黄山谷曾经说过:“书贵沉厚,姿媚是其小疵,轻佻是大病。”沉厚的感觉在李向群先生书法中无处不在。

数十年沉浸墨海,李向群先生对笔墨的认识和理解自有个人感悟。他每次书写,都会根据书写的不同内容,力求有一些不同的表现,努力避免“复印机”式的重复与雷同。他十分警惕过早固化个人风格的“作茧自缚”,尽管已近古稀,他仍坚持在古人留下的书法宝藏中孜孜以求,不断吸收传统经典的艺术元素,让自己的笔墨更加丰厚、技法更加纯熟,对书法精神的理解与追求更加明确。李向群先生清醒地认识到,在书法技法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学养就成为书法艺术质变和提升的灵魂。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曾经说过:“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为此,他十分注重文化艺术修养的锤炼,认真学习书法理论和相关书籍,并从戏曲、音乐、舞蹈、绘画等姊妹艺术中吸取营养,加深对书法艺术本质及其规律的感悟。

《澄怀藏素月 清袖拂浮云》 李向群/ 作

李向群先生追求完美,多年来无论是在基层,还是走上领导岗位,把一切尽量做好成为他的努力目标。同样,在书法艺术上也追求完美,对自己的作品总感到不满意,这也是近古稀之年迟迟不搞个展和印制个人作品集的主要原因。“争艳非吾志,亦不妒群芳。来日结硕果,何须吐馨香。”60 年间,李向群先生痴情翰墨,不骄不躁,潜心求索,在笔墨岁月中不断追求着自己的艺术新高度。

白居易《春题湖上》 李向群/ 作

猜你喜欢
章草同道草书
从《新定〈急就章〉及考证》考察民国章草由盛转衰的原因
“发幽造秘”
王春书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西丽小学作品集
飘风忽举 鸷鸟乍飞
廖凡 赵涛 江湖儿女,同道殊途
录清·孙枝芳诗(草书)
自作诗(草书)
录明?杨士奇诗(草书)
同道大叔:有颜又有才的小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