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中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胸部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1-01-22 05:15吴小林孙献勇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4期
关键词:低剂量胸部螺旋

吴小林,孙献勇(通讯作者)

(江苏省海滨康复医院放射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42)

受不健康生活习惯、化学物品损害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罹患肺部疾病的人群也日益增加[1]。为及时、准确地诊断患者肺部病变情况,临床常在肺部健康体检中采用CT扫描这一高分辨率的检查技术,但常规CT检查存在一些不足,即X线照射剂量较大存在健康隐患;另外,心脏遮挡的肺部组织不能充分暴露,易产生诊断盲区,从而使诊断医师对体检者病情的全面评估诊断受到影响[2]。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检查技术被运用到临床诊断中,这种技术既能使X线照射剂量过高导致的辐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还能获取更优质的检查影片,提高胸部检查质量。有学者研究认为[3],胸部健康检查中,20~30mA的管电流能得到大部分体检者的认同。基于此,现将本院健康管理中心2020年1—11月2000例胸部CT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20年1—11月本院健康管理中心2000例行胸部CT检查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组标准:所有体检者神志清楚、沟通交流能力正常;无慢、急性病症状;体检者对研究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的体检者;配合度低下的体检者;根据扫描参数设置不同将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体检者1000例,男536例,女464例,年龄23~77岁,平均(55.20±6.48)岁;体质量指数18.62~23.84kg/m2,平均(22.04±0.43)kg/m2;实验组体检者1000例,男541例,女459例,年龄24~76岁,平均(55.13±6.57)岁;体质量指数18.65~23.81kg/m2,平均(22.21±0.29)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均衡性。

1.2 方法

所有体检者均采用西门子型号为SOMATOM Scope 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对照组扫描参数设置如下:管电流70mA,管电压130kV,螺距0.8mm;实验组各参数设置依次为:20~30mA(结合体检者体型可适当改变管电流)、110kV、1.5mm。重建参数:纵膈窗卷积核B41中等,肺窗卷积核B70s锐利。完成扫描后,重建3mm层厚高分辨肺窗,间距保持在1.5mm,卷积核选B70锐利。两组重建方式一致。完成重建后上传PACS,原始数据统一由两位主治及以上医师通过双盲法读片。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图像质量:由两位主治及以上医师评估图像质量。优:图像清晰,无伪影,噪音小,肺纹理清晰,重建图像效果好;良:图像欠清晰,存在少量伪影,噪音较小,肺纹理清晰度良好,重建图像效果良好,对诊断无影响;可:图像尚可,存在伪影,噪音大,肺纹理清晰度一般,重建图像效果欠佳;差:图像模糊,伪影多,噪音较大,肺纹理模糊不清,无法进行各种重建,诊断受到影响;(2)比较两组辐射剂量:主要包括CTDIvol(CT剂量指数)、DLP(累积辐射剂量)、管电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研究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率(%)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图像质量对比

实验组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n(%)]

2.2 两组辐射剂量对比

实验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辐射剂量比较(±s)

表2 两组辐射剂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DLP(mGycm) CTDIvol(mGy) 管电流(mA)实验组 1000 50.49±8.02 2.03±0.34 22.26±1.63对照组 1000 260.85±6.10 7.80±0.08 70.00±0.00 t 660.184 522.391 926.179 P<0.001 <0.001 <0.001

3 讨论

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CT扫描已成为胸部体检常用检查方法,但CT扫描时辐射较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4]。张云轩等[5]研究认为,CT扫描时使用的放射剂量是辐射产生的主要“导体”,科学控制放射剂量能使CT辐射作用降低到更合理的范围。最早在1993年我国卫生部便明确规定,采用X射线诊断时,诊断医师必须采用合理科学的措施,严格控制或减少受检者照射剂量[6]。随着大型X线设备在临床中的不断应用,从业人员及受检者对辐射剂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经研究发现[7],欧美一些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便开始采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癌高危人群、普通人群进行筛查,在低剂量CT扫描使用中,管电流应用范围多为10~80mA。临床研究发现[8],常规CT扫描和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成像效果与病情诊断方面,几乎都可以达到良好效果,尽管后者成像效果稍显劣势,但并不会影响医师对体检者病情的诊断,外加这项技术使用低剂量扫描,因此在胸部健康体检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图像质量优良率低于实验组(P>0.05);辐射剂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胸部健康体检中,采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可行性高,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使辐射剂量达到最优化。推测原因可能是:(1)纵膈病变与纵膈脂肪间存在较高的自然对比度;(2)肺内结构自然对比度高;(3)肺实质含气[9];(4)肺实质与肺泡腔间具有较高的自然对比度;上述因素都能使X线吸收率有效降低,说明原则上胸部健康体检无需采用大量放射剂量去增强X线。与常规CT相比,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X线利用率提高四倍以上;非螺旋扫描与轴位螺旋扫描能缩短扫描时间[10];能大幅度降低体检者X射线吸收剂量;数据采集通道较多,成像效果佳。

综上所述,胸部健康体检中,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采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能基本达到胸部平扫的检查要求,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低剂量胸部螺旋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避开这些毁胸坏习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
大孔径3T低剂量下肢动脉MRA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