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传统文化“舞麒麟”进校园的实施策略

2021-01-31 02:13深圳市坪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邱杰峰
师道(教研) 2021年1期
关键词:科组麒麟进校园

文/ 深圳市坪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 邱杰峰

一、选题背景及依据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大到国家非物质文化,小到地方传统文化均十分引人入胜。深圳坪山,一个以东纵红色文化闻名的发源地,至今仍保留着一项名声在外的客家传统文化项目——“舞麒麟”。

当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使其与现代生活相适应是历史的要求,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学校也在为此积极努力,以“舞麒麟”进校园为抓手,逐步将其构建为学校传统特色课程,努力搭建文化传承平台,以此把传统文化延续下去。

2.探索校本特色项目的需要

传承传统文化的学习最好的载体就是学校,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了解和接触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把传统文化届届相传。因此,我们积极探索把大万世居客家传统文化项目“舞麒麟”引入校园,以课堂教学、社团练习、特色队伍等形式,开展具有地方特色性强、传统文化色彩高且区内唯一的“舞麒麟”校本特色课程项目。

二、“舞麒麟” 特色项目进校园的条件

1.社区学校联动,互相推动发展

在区教科院杨进老师的引导下,本课题得到学校顶层和社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为此,学校体育科组与大万社区麒麟队结成友谊之师,深入探讨“舞麒麟”进校园的实施方法,麒麟队队长曾旭东老师为项目在校发展出谋划策,多次到校介绍大万“舞麒麟”的发展历程、队伍建设、取得成绩等,同时也对项目学习提出规划,先后邀请学校体育科组到大万麒麟学习,为地方传统文化“舞麒麟”进校园翻开第一页。

2.课题带动,科研落实

面对一个传统文化的新课程,年轻的体育科组毫无经验。为此,我们积极向外交流,学习兄弟学校传统项目的开展与部署、步骤与实施、总结与评价,积累经验,并在学校教研部门的引导下,组成“舞麒麟”特色项目研究小组,着力推进项目落实的进度。研究小组的课题《学校发展地方传统体育文化“舞麒麟”特色项目建设研究》得到区教科院的立项,并顺利开题。

3.培养师资,提升能力

传统文化进校园,关键在于“师傅”,学校教学关键在于老师,为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学校体育科组发挥团体智慧,编制“舞麒麟”项目学习计划,落实每个动作、章节的学习节点,利用每天课后5 点半至9 点,以及暑假时间在大万麒麟馆进行集中练习,循序渐进学习礼仪、起板等动作。在学习过程中由体育科组学起,在日常教学中向其他教职工渗透,从而形成全校性的项目。

三、“舞麒麟” 特色项目实施策略

1.聚焦课堂,实施教学

我们设定把“舞麒麟”项目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列入学校质量提升规划,写入学年课程表。在学习项目动作时,我们也同步展开了课程内容的编写,框架内容包括项目简介,历史发展,动作套路,评价标准等;具体学习动作则依据项目规格、动作要领、重难点、注意事项等标准分水平,分学部、分内容,由易到难、由分解到整体、由个人到组合撰写学期课程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

2.编制“麒麟操”,融入大课间

我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大课间活动,保证在校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研究小组广开思路,大胆设想,结合“舞麒麟”进校园的项目,初步构思具有项目特色的自编操——“麒麟操”,借助简单的道具改编的动作、相配的音乐,形式具有传统项目特色,能发展学生力量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学校特色操。

3.开展社团,兴趣引领

在开办的头两年里计划每班中选取4 名左右的学生,开展更高阶段的课后练习,以每天下午的社团及“四点半”课程加以巩固,对动作细节、套路流程进一步完善,以两个月为时间节点,不断吸纳新的成员,老队员在巩固动作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地铺开学习。

4.组建特色表演队,校内外展示成果

从特色项目的探讨、申报、开展及课堂实施,我们的目标是建立起具有一定表演水平的师生“舞麒麟”队伍,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别的“舞麒麟”比赛,参与各类表演性活动,展示学校校本特色项目,弘扬地方文化传统。

猜你喜欢
科组麒麟进校园
麒麟“破冰”
对麒麟
它就是麒麟
基于中华经典文化的中学语文教研组的建设策略——以河源市和平县为例
众人拾柴火焰高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平凡工作育优秀数学科组
Research on the Low—Carbon Life of 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