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来我国对保尔·拉法格的研究回顾

2021-02-01 12:44陈倩倩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保尔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

陈倩倩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0)

作为法国工人党和第二国际的创建人之一,保尔·拉法格(1842-1911)在法兰西共和国史、国际共运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恩格斯曾盛赞拉法格是“巴黎这个光明之城的一盏明灯”;列宁认为“要深深地尊敬拉法格,因为他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有天才,最渊博的传播者之一”。建党百年来我国学界对拉法格的研究有如下方面:

一、建党百年来关于保尔·拉法格传记史研究

20世纪7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对保尔·拉法格的生平进行研究。金喜仁、张树森发表《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话动家倍倍尔和拉法格》(内蒙古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一文,对拉法格的革命史实活动进行记述。20世纪80年代,李兴耕发表《保尔·拉法格在巴黎公社时期的活动》(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1)和《拉法格的血管里混合着三个被压迫种族的血液》(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3)两篇文章,并出版专著《拉法格传》(1987),详细考究了拉法格的生平。楼均信发表书评《一部有价值的传记——<拉法格传>评介》(世界历史,1988),并与沈炼之合作发表《杰出的革命实践家和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保尔·拉法格》(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2)一文。20世纪90年代,胡振良发表文章《国际工人运动著名的活动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保尔·拉法格》(燧石,1995)。21世纪初年,韩英发表文章《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拉法格》(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0)。21世纪10年代,郑佳译发表《一个国际工人运动著名活动家的足迹》(社会科学报,2014)。这些表述为研究保尔·拉法格的生平奠定了基础。此外,《恩格斯晚年生活侧记》(洪韵珊著,1985)、《恩格斯文献传记》(曼·可利姆著,1986)、《摩尔和将军回忆马克思恩格斯1》(中央编译局,1973)《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全四册(1957)、《恩格斯与保尔.拉法格、劳拉.拉法格通信集》三卷本(1981)分别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信件、拉法格与恩格斯之间的信件,从这些信件中可以找到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材料。

二、建党百年来关于保尔·拉法格思想著作的编译

第一,国内关于拉法格著作的编译资料共九本:《财产进化论》(李希贤译,1925)、《财产及其起源》(王子野译,1962)、《宗教和资本》(王子野译,1963)、《思想起源论》(王子野译,1963)、《忆马克思恩格斯》(杨启潾等译,1963)、《革命前后的法国语言:关于现代资产阶级根源的研究》(罗大冈译,1964)、《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王子野译,1965)、《拉法格文论集》(罗大冈译,1979)、《拉法格文选》(上下册)(中央编译局,1985)。

第二,许征帆等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史第3卷》(1987);黄楠森、庄福龄等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3卷(199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兴衰史》(楼均信主编,1996);《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高平主编,1997);《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顾海良等主编,2009);《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三卷)》(张雷声等主编,2018)中阐述了拉法格对捍卫、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三、建党百年来关于保尔·拉法格思想的研究

(一)关于保尔·拉法格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研究。金隆德、马润青、周莉莉、吴忠、毛慧等学者肯定了拉法格捍卫、阐发和运用唯物史观的贡献。他们指出,拉法格捍卫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肯定拉法格运用唯物史观在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宗教学和美学等领域做出的成果。在硕士论文《拉法格对唯物史观的阐释及其缺陷》(南京大学,2011)中,豆勇超系统研究了拉法格从走向马克思主义到独立阐释唯物史观再到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的思想历程,并探讨了拉法格捍卫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叶蓓在硕士论文《论保尔·拉法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与发展——以<财产及其起源>与<思想起源论>为例》(云南师范大学,2016)中通过对两本著作的分析,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已经被拉法格掌握。

同时,豆勇超、刘菲菲、叶蓓也指出拉法格在阐释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偏重于用经济环境来解释社会现象,忽视现实的人的历史及其上层建筑等因素的作用,犯了经济决定论的错误。而刘大皓在硕士论文《论拉法格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以<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与<卡尔马克思的历史方法>为例》(首都师范大学,2013)中认为拉法格的“经济决定论”概念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决定论,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他指出拉法格的“两部著作”表现出部分环境决定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此外,“两部著作”中还存在一定实证主义倾向,这反映了拉法格在辩证法思想上有所欠缺。但是,“两部著作”表现出的这些局限是由拉法格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斗争的需要所决定的,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宣传的需要,因而不能抹杀其客观上的积极作用。

(二)关于保尔·拉法格经济思想的研究。马宁指出拉法格批判资本主义所有制,批驳“资本永恒”论断,还对拉法格主张无产阶级应通过夺取政权,不仅在物质上而且在制度上将资本主义推翻,将人民身上的寄生虫——资产阶级根本清除进行了研究。吴冠勇在硕士论文《拉法格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研究》(贵州师范大学,2016)中研究了拉法格著作《美国托拉斯及其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1903)一书,肯定拉法格对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特征的深刻分析,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中拉法格经济思想所作出的推动作用。

(三)关于保尔·拉法格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周莉莉教授研究了拉法格的社会主义思想,肯定其对社会主义必然替代资本主义的揭示。程相国在硕士论文《保尔·拉法格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15)中研究了拉法格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贡献,并指出拉法格对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国家的作用估计不足,错误认为无产阶级国家不应对生产进行任何干预。洪海松在硕士论文《保尔·拉法格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9)中研究了拉法格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基本架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阐明拉法格社会主义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缺乏辩证审视、在农民问题上缺乏阶级分析和对社会形态的进化与革命的理解存在某些偏差三个局限性。

(四)关于保尔·拉法格对文学和美学的研究。拉法格不仅在哲学和革命活动上有所建树,在文学和美学上也不例外。学者李益荪、金隆德、李贵仁、柳鸣九对此做出了研究。李益荪指出,拉法格的文艺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和文艺批评的新方向,提出了语言学研究的新思路。学者们剖析拉法格关于文学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他的《雨果传说》和《革命前后的法国语言——关于现代资产阶级根源的研究》中。他们指出拉法格将具体作品或文艺现象的分析作为起点,探求其背后的历史环境和阶级关系,使文艺成为社会生活的表现形式。他们还认为拉法格通过革命前后法国语言的变化揭示了法国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过程。另外,李贵仁指出拉法格猛烈抨击了自然主义作家们不关照深层的社会原因,只追求生活的表面。拉法格撰写《左拉的<金钱>一文》,将巴尔扎克与左拉的作品进行对比,指出巴尔札克能够在作品中体现社会规律支配环境,但左拉的作品中表现为物理、化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规律支配着环境。他还认为拉法格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文学批评,指出社会现实的土壤孕育了精神作品的产生。李贵仁肯定拉法格认为现实的本质应体现在文学作品之中,“人自己创造了自己的社会环境,但是人又是环境的作品,当你改变环境时,你同时也在改变人的风俗、习惯、激情和感情”[1]。但是,学者柳鸣九也指出拉法格笼统地将浪漫主义等同于资产阶级的文学,实际上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文学共同产生了资产阶级时期的文学,1789年以后法国资产阶级社会还产生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唯美主义和自然主义,各自代笔着不同的思想倾向。同时柳鸣九否定了拉法格用简单的阶级分析特殊意识形态的文学并且偏激片面地批评作家雨果。莫姆疆著研究了拉法格的美学思想,指出拉法格反对唯心主义美学,反对将社会现实与美学割裂开来,肯定拉法格认为每一个阶级都有美的概念,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肯定拉法格总是将美置于一定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中,运用唯物史观对其分析研究。

(五)关于保尔·拉法格对宗教、民族、家庭的研究。金隆德指出拉法格发展了民族学,驳斥了资产阶级宣称资本永恒的论调。他认为拉法格探究原始的野蛮部落,指出原始社会财产发展经历了从氏族公社的共产主义财产到家庭公社和农村公社的集体财产,最后才产生了个体家庭和个人的私有财产。金隆德肯定拉法格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农业、工业、商业、金融业发展的系统考察,肯定拉法格关于资本主义的集产制是共产主义准备的论断。

学者们还对拉法格的《关于亚当和夏娃的神话》《关于贞洁的受孕的神话》《关于普罗米修斯的神话》《关于潘多拉的神话》《割礼,它的社会和宗教的意义》等多篇论文进行研究,肯定了拉法格认为自然和社会的现实现象在神话中以虚幻的奇特的形式进行再现的论断。同时学者们指出拉法格对家庭史的研究是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启发下进行,并剖析了拉法格的《母权论》《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关于亚当和夏娃的神话》《关于贞洁受孕的神话》等著作。李长林认为拉法格在《母权论》肯定了母权制家庭的存在,并引用拉法格的原文加以说明:“男子在自己的家庭中处于托养的地位;一个男人终其一生,当儿子,当兄弟或当丈夫都必须从属于妇女的管辖。他的全部财产仅仅限于当他结婚时从他的姐妹那里取得的东西。巴斯格人有句俗语说:‘丈夫是自己的妻子的第一个仆人。’”[2]李长林还肯定了拉法格对产翁制在从母权制到父权制过渡中意义的精辟分析,肯定了拉法格正确指出贞洁受孕观念形成的原因是妇女为报复男人对其财产和家庭统治地位的争夺。李长林还肯定了拉法格的分析:父权制中妻子从一家之主降为丈夫和公婆的奴婢,买卖婚姻(纳聘礼)和到女家服役都反映了父权的风俗习惯尚未成为自然,妇女对家长的侮辱性压迫未完全屈服。学者们指出拉法格研究家庭史时应用由今及古的历史“透视”法和从个别到一般的历史“复原”法,科学解释了家庭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结语:对现有研究的评析与展望

梳理拉法格的现有研究,我们发现建党百年来前人已经编译了拉法格的主要著作,也对拉法格的思想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仍有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

第一,系统研究拉法格思想的专著较少,缺乏深度和广度。国内仅有《拉法格传》是专门研究拉法格史实活动的;国外仅有《拉法格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若干问题》和《拉法格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两部著作论述了拉法格的哲学思想,对拉法格经济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挖掘不够。

第二,研究很少将拉法格放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进行。作为马克思的女婿、法国工人党的创始人之一和第二国际的创建人之一,拉法格对马克思主义捍卫和发展的贡献不可忽视。

第三,作为法国工人党的创始人之一,拉法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需要进一步考察。恰逢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我们可以从拉法格的建党活动以及党建活动中汲取营养,更好地以人为本、依法治国,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

猜你喜欢
保尔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教学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替别人着想的奈保尔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初心
救朱赫来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奈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