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祛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

2021-02-05 09:24杨国峰
光明中医 2021年2期
关键词:药理清肺抗炎

苏 艳 杨国峰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CB)在临床中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症状主要以长期咳嗽、咳痰、喘促为特征[1]。本病常常反复发作,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据临床统计显示,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5%[2]。如不及时治疗或者改善容易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3],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目前已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针对本病的治疗目前主要为控制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等措施,虽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着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因此,如何有效治疗本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是每位医务工作者肩负的重任。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一定的优势。本院采用清肺祛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4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均为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62例、观察组62例。其中研究组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分布51~79岁,平均年龄(66.74±8.04)岁;病程5~25年,平均病程(14.73±5.41)年;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28例,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34例;其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15例,合并肺源性心脏病者9例。观察组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分布53~78岁,平均年龄(65.27±6.61)岁:病程6~26年,平均病程(15.40±8.27)年;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30例,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32例;其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16例,合并肺源性心脏病者8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西医诊断标准[4]。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支气管炎中痰浊壅肺证拟定[5]。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CB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CB中医诊断标准;③年龄在50~80岁;④CB病程≥5年,且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同时临床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⑤患者本人或家属对本次临床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CB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者;②患者年龄<50岁或年龄>80岁者;③经检查证实,由结核、真菌、肿瘤、矽肺、刺激性气体、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慢性咳嗽、喘息患者;④患者并发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⑤合并心血管、肾、肺、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患有精神病患者;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⑦患者为过敏体质或既往对中药具有过敏史者。

1.5 方法

1.5.1 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抗感染、化痰、镇咳等西医基础治疗。研究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加用清肺祛痰汤。清肺祛痰汤方剂由炙甘草10 g,款冬花10 g,紫菀10 g,炙百部10 g,金银花15 g,连翘15 g,鱼腥草15 g,枇杷叶15 g,紫苏子10 g组成。将上药浸泡1 h后水煎,先武火后文火,每剂取汁200 ml,每次100 ml,每日早晚2次温服。研究组与观察组患者均治疗2周。

1.5.2 观察指标2组患者均监测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1.5.3 疗效判断标准临床控制:患者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其他客观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显效:患者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显著减轻,但未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明显改善;有效:患者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有减轻,但程度不足显效者,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有改善;无效:患者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无改变或加重,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未见改善或反而加重[5]。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91.94%,观察组总有效率72.5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观察组。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恢复时间比较2组患者在退热时间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优于观察组;2组患者在咳痰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研究组明显优于观察组;2组患者在咳嗽消失时间方面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研究组显著优于观察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例,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十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迁延不愈等临床特点,本病容易在冬季发生,如果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损伤的可能性就明显加大,容易导致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等疾病的发生,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严重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6]。本病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与吸烟、吸入生物化学燃料、室内外空气污染、过敏因素等有关[7]。本病在中医学属于“咳嗽”“喘证”“痰饮”等病范畴[8,9],本病病位在肺,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素问·宣明五气》中指出:“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素问·咳论》中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其病因主要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为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所引起,内伤主要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引起,其病机主要为肺脏清肃功能失调,肺气上逆所引起。《景岳全书·咳嗽》中指出:“以余观之,则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咳证虽多,无非肺病”。肺脏处于人体的最高位,连气道,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不能耐受寒热,为人体的娇脏,其功能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宣散卫气。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为肺脏虚弱,肺脏失去正常的清肃功能,痰浊壅塞肺部,肺气上逆而导致本病的发生。因此采用清肺祛痰汤治疗本病,方中炙甘草甘、平,归肺、脾胃、心经,具有祛痰止咳、清热解毒、补中益气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炙甘草具有抗炎、镇咳、抗过敏、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款冬花、紫菀归肺经,具有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菀、款冬花具有显著的祛痰镇咳、抗炎作用;炙百部甘、苦,归肺经,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炙百部具有中枢性镇咳、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抗炎作用;金银花甘、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连翘苦、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连翘具有广谱抗菌、抗炎、解热的作用;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具有抑菌、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炎等作用;枇杷叶苦、微寒,归肺经,具有清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止咳、平喘、抗炎等作用;紫苏子辛、温,归肺经,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苏子具有镇咳、祛痰、平喘的作用,以上诸药合用,共奏清肺祛痰止咳的功效。

本研究显示采用清肺祛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在疾病疗效方面,研究组优于观察组(P<0.05);在退热时间方面,研究组优于观察组(P<0.05);在咳痰恢复时间、喘息恢复时间、肺部啰音恢复时间方面,研究组明显优于观察组(均P<0.01);在咳嗽恢复时间方面,研究组显著优于观察组(P<0.001)。因此,采用清肺祛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疗效显著,能缩短患者的发热时间,减少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的临床持续时间,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经验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药理清肺抗炎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清肺排毒汤为什么要配大米汤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冬清肺火用橄榄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