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逐瘀汤联合温针灸对子宫腺肌症患者卵巢功能及MMP-9、VEGF水平的影响

2021-02-05 09:25许力挺
光明中医 2021年2期
关键词:温经腺肌症针灸

许力挺

子宫腺肌症是指女性子宫内膜向子宫肌层浸润,并在肌层弥漫性生长,异位的子宫内膜及腺体出现在子宫肌层,并伴有肌层细胞良性增生肥大是其主要特征,患者多表现为持续加重性痛经,该病虽为良性疾病,但有类似恶性肿瘤如侵袭转移的生物学特征。临床主要通过口服孕激素治疗,但部分患者对孕激素敏感性较低,治疗效果欠佳。中医认为,本病属“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范畴,瘀血阻滞于胞宫是其基本病机,也是引发该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故应以活血化瘀为治则[1]。部分中医学者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采用针药并用,以消癥散结、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子宫腺肌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2]。故本研究主要探讨温经逐瘀汤联合温针灸对子宫腺肌症患者卵巢功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年龄26~45岁,平均(33.08±3.87)岁;病程1~8年,平均(3.18±1.06)年。对照组年龄25~43岁,平均(32.70±3.66)岁;病程1~9年,平均(3.29±1.13)年。2组一般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可比。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年龄20~50岁;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3]及《现代中医内科学》[4]中气滞血瘀型诊断标准者;病程>6个月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入组前2个月有糖皮质激素使用史者;伴有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泌尿生殖系急慢性感染者;不能耐受针灸治疗者;过敏体质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等。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地屈孕酮治疗,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地屈孕酮片(Abbott Healthcare Products B.V.,注册证号:H20170221,规格:10 mg)10 mg/次,2次/d,连续服用21 d。研究组采用温经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温经逐瘀汤,基础方:桂枝、艾叶、川楝子、小茴香各10 g,土鳖虫、乳香、延胡索各12 g,莪术、赤芍、牡丹皮各20 g,牡蛎、海藻各30 g。水煎服,分早晚2次顿服,连续服用21 d为一个疗程;从月经第10天开始加用温针灸治疗,取三阴交、关元、气海、地机、外陵、中脘、中极穴,常规消毒,将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广州得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规格:0.25 mm×40 mm)直刺入皮肤约0.5~1.0寸,手法为提插捻转泻法,得气后留针20 min,期间点燃艾柱施灸,隔天1次,经期停止温针灸治疗。2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①依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和诊疗标准》[5]比较2组临床疗效:痊愈:经期腹痛完全消失,痛经症状评分为0分,子宫恢复正常大小;显效:经期腹痛明显减轻,痛经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50%以上,子宫缩小明显;有效:经期腹痛有所好转,痛经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25%~50%,子宫略缩小;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依据痛经症状评分量表[6]和月经失血图(PABC)评分法[7]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评分和月经量变化,痛经症状评分量表包括疼痛总发作时间(共4分,0分表示无疼痛,4分表示疼痛总发作时间24 h以上)和严重程度(共4分,0分表示无痛经;4分表示剧烈疼痛,影响日常生活);PABC评分法包括卫生巾血染程度(轻、中、重度依次计1分、5分、20分)和遗失血块大小(<1元硬币计1分,≥1元硬币计5分)。③采集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5 ml,3000 r/min离心8 min,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产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以反映卵巢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MP-9、VEGF水平。④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阴道点滴出血、潮热、性欲减退、体质量增加、晕针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评分及PABC评分比较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2组患者痛经症状评分及PABC评分均明显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卵巢功能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FSH水平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组血清LH及E2水平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3。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评分及PABC评分比较 (例,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卵巢功能比较 (例,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MMP-9、VEGF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MMP-9、VEGF水平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MMP-9、VEGF水平比较 (例,

2.5 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阴道点滴出血1例,潮热2例,性欲减退2例,体质量增加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3%(13/30);研究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晕针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子宫腺肌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孕激素可促使异位的子宫内膜逐渐萎缩,但不良作用明显。中医认为,冲任失调,气血瘀滞,经血运行不畅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病机,临床以气滞血瘀型居多。《医宗金鉴》记载:“妇人产后经行之时,脏气虚……以致内与血相搏结,遂成血癥。”《医学入门》记载:“血滞瘀积于中,与日生新血相搏,则为疼痛。”也提示瘀血阻于胞宫,日积月累,不通则痛,瘀血不除,新血则不归经,则月经不调,故临床应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

温经逐瘀汤方中牡丹皮、土鳖虫、乳香、莪术是活血化瘀的良药,共为君药;桂枝、艾叶、小茴香、赤芍均可温经散寒、行气止痛,协助增强君药活血化瘀功效,为臣;川楝子、延胡索、牡蛎、海藻均可疏肝解郁、软坚散结,为佐药。全方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之功[8]。温针灸是把针刺和艾灸结合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常用于虚寒、血瘀证的治疗,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经交汇处,关元穴是任脉与足三阴的交会穴,与元气之海——气海同属任脉,针刺关元穴与气海穴可补肾健脾,补益正气,地机主脾,针刺该穴可祛瘀止痛,配合艾灸疏通经络,增强治疗效果[9]。血清性激素水平可直接反映患者卵巢功能,且检测方法简单、经济,卵巢功能降低,血清FSH水平异常升高、E2水平明显下降。本研究中治疗后患者痛经症状评分及PAB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LH及E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FSH水平降低,且研究组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温经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子宫腺肌症可更明显地缓解患者痛经症状,减少月经量,改善患者卵巢功能,提高整体临床治疗效果,与张华军等[10]研究结果一致。

MMPs可促使子宫内膜及其腺体浸入子宫肌层,并在子宫肌层定植,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也密切相关[11]。MMP-9属于MMPs家族一员,可促使VEGF释放,参与血管生成。基础研究证实,活血化瘀方可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VEGF水平[12],丁宁等[13]研究指出,活血化瘀中药可明显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VEGF水平,进而改善卵巢功能;张路野[14]研究指出,活血化瘀汤可通过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MMP-9水平,而起到保护卵巢功能的作用。本研究与之结果相似,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MMP-9、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温经逐瘀汤联合温针灸可明显降低子宫腺肌症患者血清MMP-9、VEGF水平,抑制内膜浸润和血管新生。安全性方面,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温经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子宫腺肌症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温经逐瘀汤联合温针灸可更明显地降低子宫腺肌症患者血清MMP-9、VEGF水平,缓解痛经症状,减少月经量,改善患者卵巢功能,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温经腺肌症针灸
中医温经推拿手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与机制探讨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探究
静脉超声造影对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探析温经祛瘀汤用于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治疗中的效果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鉴别作用
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观察
爱情诗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