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手术联合独参汤加味治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2021-02-05 09:25陈志云
光明中医 2021年2期
关键词:汤加性休克静脉

陈志云

创伤性休克是临床一类危重症,病情复杂,多因机体遭受猛烈打击,导致体内脏器受损,引起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微循环灌注不足所致[1]。短期内若患者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严重失血而死亡。创伤性休克在临床上需开展急诊手术,在此基础上辅以中医汤剂调理,配合优质护理,可有效保障患者预后[2,3]。我院对此以分组的形式探讨急诊手术联合独参汤加味以及优质护理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月我院共8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分组,依次设为对照组(40例)以及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为19~66岁,平均(43.42±6.12)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20~65岁,平均(43.81±6.01)岁。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影响研究结果,符合研究公平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创伤性休克;②未达到病危且认知正常;③患者知悉研究且自愿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脏器功能疾病;②伴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内分泌系统疾病;③对药物、麻醉存在过敏史;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对照组开展急诊手术:①病情评估。进入医院后依据患者病情将头部、躯干适当提高,同时抬高下肢,头部偏侧,使患者呼吸运动接近生理状态。提高患者静脉回心血量,采用创伤评分法评估患者病情,评估内容包括呼吸次数、呼吸幅度、收缩压、毛细血管充盈速度、昏迷分级等,分值为1~16分,分值越高则患者情况越理想。对分值较低的患者,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支援救治。②呼吸支持。清理患者呼吸道,对患者鼻腔、口腔分泌物、血块、呕吐物进行清理。意识淡漠或昏迷患者,则需将头部偏侧,并应用拉舌板牵拉患者舌头,防止舌头后坠导致呼吸道受阻,引起窒息。实施面罩吸氧,控制氧流量为6~10 L/min,依据患者病情,在必要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防止出现呼吸道窘迫综合征。期间动态监测患者呼吸、心跳等体征,对呼吸、心跳停止患者及时开展心脏复苏。③静脉通道建立。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以正中静脉、前臂静脉或颈外动脉为穿刺位置。采集患者血液送检,便于输血或手术用血。对重度休克或穿刺困难患者,需切开静脉,或对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建立静脉通道后取生理盐水2000 ml输注,半小时内完成。④创伤处理。优先处理致命伤,对损伤位置较浅的创伤可实施清创手术,并缝合创口。对创伤面较大且位置较深的患者,则需看患者是否存在其余并发症,如气胸等,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⑤导尿。留置导尿管,记录患者尿液性质、色泽、尿量,并依次为依据进行血容量补充。观察组联合急诊手术以及独参汤加味治疗,急诊手术内容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增加独参汤加味,基础药方为人参50 g,四肢厥冷、阳气衰微则增加炮附片,汗多口渴、气阴两伤则增加麦冬、五味子。每天1剂,浓煎取汁100 ml,予以鼻饲或灌服。

1.3.2 护理方法①密切监测。患者休克早期容易出现神志不清的症状,且可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休克加重后脑组织血供应量下降显著,可出现意识障碍等。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意识加强监测,用于掌握患者病情变化[4]。每隔15 min需对患者脉搏、心率、血压等予以测量,并做好保暖防寒措施,适当调整室温。急诊救治过程中对患者尿出入量进行记录,并依照尿量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②预见护理。及时掌握患者信息情况,依据自身护理经验开展预见性分析,评估患者实际情况以及状态,遵循急诊治疗、护理规章制度进行急诊救治,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特殊事件做好应对准备[5]。③心理护理。创伤性休克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等心理,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积极与患者交流,予以患者关心、鼓励、支持,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6]。在患者意识清醒后,需告知患者治疗情况,及时消除患者的顾虑。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减轻家属心理担忧,并告知家属予以患者鼓励和支持,使其配合治疗。④术前准备。术前了解患者伤情和信息,并备好抢救仪器和设备。采集患者常规血、交叉血,做好备皮、导尿工作。协助患者调整体位,配合医师开展麻醉。在扩容期间需从晶体开始再进行胶体,便于及时补充患者血容量。血液尽量选择近期血或新鲜血,适当加温,防止患者体温下降。同时做好止血工作,手术时配合医师开展彻底止血。

1.4 观察指标①有效抢救时间、平均清醒时间。观察和记录2组患者有效抢救、麻醉清醒所需时间。②抢救好转率、并发症。救治评价标准如下:患者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恢复,则表示抢救好转;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则为无效。期间汇总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③护理满意度。自拟调查问卷,问卷维度设置为服务态度、责任心、护理技术、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等,条目共12个,每个维度含条目3个,每个条目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进行等级划分,依次计分为3分、2分、1分。分值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平均清醒时间比较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平均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抢救后好转率、并发症率比较观察组抢救后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平均清醒时间比较 (例,

表2 2组患者抢救后好转率、并发症率比较 (例,%)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患者若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休克,可导致患者生命受到威胁。因此临床上需要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开展急诊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7]。多数创伤性休克患者伴有软组织挫伤、骨折、血管内脏破裂等情况,因此出血严重,止血难度较大。同时休克时间过长也可导致机体缺氧,血液灌注不足,引起机体细胞因子、炎性介质释放,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8,9]。

在急诊手术期间,采用中药汤剂独参汤加味辅以治疗,该汤剂以人参为主,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的效果。炮附片可回阳救逆,与人参配伍可益气回阳;麦冬则益肺胃之阴,五味子能够敛肺滋肾以及生津敛汗,与人参配伍可益气敛阳。由于急诊手术期间存在较多隐患和突发情况,为提高抢救成功率,还需要做好护理干预。

我院将急诊手术、独参汤加味与优质护理联合,结果得出,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平均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后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认为,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有效保障了患者急诊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优化了救治流程,同时注重患者、患者家属心理疏导,使护患关系得到良好建立[10]。优质护理融合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在保障患者顺利得到救治的同时,也使患者在护理服务中的不适减轻,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满意度,获取了更多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11,12]。

综上所述,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开展急诊手术联合独参汤加味以及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患者清醒时间、抢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汤加性休克静脉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创伤性休克的安全输血与中医护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