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之色与纹饰之技
——评《草木染服饰设计》

2021-02-06 00:39刘梦
毛纺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扎染染料织物

作者: 张丽珍 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

在人们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植物染文化经过了历史的长期积淀,有着独特的文化意味与审美风韵。植物染具有环保性特点,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将植物染应用在服饰设计中,能够提升服饰作品的魅力,保证服饰的舒适性与抗过敏性。仅仅停留在学术角度对植物染进行研究,会影响传统技艺实用价值的发挥,因此需要探讨植物染的应用路径。只有将植物染技艺广泛应用在服装设计中,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赋予古老技艺崭新的生命力。张丽琴著,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草木染服饰设计》一书立足我国古代染色史实,总结归纳了中国植物染的诸多经验,并融入了作者个人的设计思路、创新思维,为植物染应用在服饰设计中指引了方向。

《草木染服饰设计》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草木韶言,简要阐述了草木染的发展历程、草木染形成的有生命力的色彩、草木染作品所达到的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草木染技艺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草木染应用在服装设计中的可能性。第二章是染色要诀,介绍了植物染方式、煮染法流程、植物染面料、媒染剂、染色技巧等。第三章是草木之色,介绍了红色染、黄色染、青与蓝、绿与翠碧、紫色染、淡色染、棕灰染。第四章是纹饰之技,介绍了扎染、浮染、吊染、夹染、蜡染、雕版印花技艺。

一、草木韶言

草木染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草木染文化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最具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草木染体现了民间传统工艺的精良,体现了民间手工艺人的巧思。当代人需要把握草木染技艺的应用路径,扩展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范围,传承我国民间文化瑰宝,使草木染历久弥新。草木染工艺并非我国的首创,世界其他国家也存在,但因文化性的差异,草木染技法的呈现表达也不甚一致。作为草木染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我国的草木染作品烙印着鲜明的民间文化特质。自明清时期开始,草木染得到推广,民间艺人将草木染技艺应用在服饰设计中,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了时人的青睐。草木染成品向外推广,也深受国外消费者的喜爱,出口量相对较大。在19世纪之后,合成染料出现,逐渐替代了草木染的位置,导致草木染技艺越发鲜为人知,但草木染的文化价值无法取代,草木染承载的历史更是独具魅力。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展工业化建设,工业大国相继崛起。然而伴随的是,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加大了自然生态的压力。为了协调经济社会与自然社会的发展,我国制定可持续发展方略,面向全社会进行宣传,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服装设计领域,很多设计师开始追求健康绿色的设计方式,于是草木染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草木染的价值也再度得到认可。

二、染色要诀

从材质上来看,草木染工艺所应用的材料来自于大自然,因此应用草木染工艺所设计出来的服饰具有自然风貌,自然底色涂抹在不同衣饰上,丰富了草木染成品的内涵,提升了草木染成品的审美层次。民间手工艺人和设计师配合协作,最大程度传递了本人的情感,为观者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从工艺上来看,草木染是自然生态的伟大创造,也是民间手工艺者独具匠心的成果,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了华夏子孙对劳作与创造的热情。草木染工艺完全依靠手工,手工艺者需要通过纹绣、编织等完成作品。一针一线无不是手工艺人的心血创作,因此经过草木染工艺而制成的编织物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精品。

从纹样上来看,我国传统草木染服饰上的图案大多为自然物,对自然世界进行了描摹与再现,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愿望。很多草木染服饰图案以神话为主,且大多神话与本区域的民俗民风相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生活的环境与形成的风俗有着很大不同,情感表达也因之呈现出较大差异。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草木染技艺推陈出新,也与现代技艺相结合,丰富了纹样与图案。

三、草木之色

在清末合成染料传入我国之前,民间手工艺人一直是从自然中提取色彩,聪慧的劳动人民萃取了草木颜色,使自然颜色活灵活现。中国古代记载的天然染料包括矿物染料和植物染料,包括赤铁矿、朱砂、石黄、蓝铜矿、孔雀石、铅粉等等。我国古代书籍对这些染料进行了记载,并提供了色彩着染的方法。《考工记》就记录了朱砂浸染羽毛的流程,而我国出土的在这一时期的历史文物也确实证实了草木染工艺的存在。汉代以后矿物染方法应用较少,民间艺人大多应用植物作为染料,将我国印染文化推向了高峰。在应用草木染时,需要将植物根茎等作为染料。大自然鬼斧神工,很多植物的果实叶子等都可以萃取颜色,为纤维物涂抹颜色。最常见的植物染材料包括兰草叶、栀子等等,前者能够将纤维物染成青色,后者可以将纤维物染成黄色。在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学者正式提出了“草木染”这一概念,肯定了植物染料在染色领域的重要地位。《夏小正》中记载了兰草的染色方法,而荀子所说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也印证了兰草的应用价值。《周礼》中出现了“染人”一词,即专门负责染色的官员,说明当时已经开始追求服饰颜色的变化。我国封建王朝不断发展,染色工艺越发醇熟,对植物颜色的萃取也更为普遍。“染人”应用茜草染红色,应用皂斗染黑色,所应用的植物草叶不同,所染出的颜色也不尽相同。在商周时期,我国草木染技术比较成熟,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提到了诸多色彩词汇,包括青色、绿色、葱色等等,说明了当时植物染色体系已经初具规模。手工艺人对染色方法进行再造,将不同植物染料混合在一起,并遵循先后顺序浸染纤维物,色素调配搭配适宜,比如《考工记》中提到的“七入为缁”,就指出了植物染料的浸染次数。除了对色彩进行创新外,我国还应用了媒染剂。春秋时期手工艺人广泛应用媒染剂,“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中的“涅”就是一种黑色染剂。发展到魏晋时期,我国草木染技术得到创新,宫廷与民间都开始种植植物染料,民间出现了转门贩卖染料的商人。染色工艺更加精进,出现在服饰中的色彩多达十几种,包括郁金色、缃色、缥色等。隋唐到清朝这段时期内,我国草木染技艺真正进入了繁荣期,色彩越发丰富,且形成了色谱。红色系包括水红色、猩红色、绛红色等;蓝色系包括天青色、翠蓝色、宝蓝色等;黄色系包括鹅黄色、杏黄色、土黄色等;绿色系包括豆绿色、叶绿色、墨绿色等。此时草木染技艺在服饰设计上的应用价值不言而喻,尤其是女子服饰大多经过草木染工艺制成。如今草木染在服装设计领域仍然具有参考性,且可被作为植物染料的草叶越来越多。设计者最常用的植物染料是茜草、苏木、栀子、艾草等。单一色素浓度可以调节,不同色素相配可以形成新颜色,套染出来的服饰作品同样魅力十足。

三、纹饰之技

第一是扎染。扎染又被称为扎缬、绞缬等,是中国汉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染色技艺。扎染作为民间染色工艺,是传统文化的璀璨珍珠,至今仍然在服装设计领域流行。扎染工艺主要分为扎结与染色,手工艺人利用纱线等扎缝织物,并将颜色浸入到织物之中。扎染工艺的特别之处在于将织物打结后印染,而印染技法有一百多种,每种方法创造出来的印染作品都特色非凡。进入工业化社会后,机器扎染工艺兴起,扎染被应用在各种面料的衣饰中,使织物别具一格。扎染作品既可以朴素自然、清淡高雅,又可以时尚潮流、热情张扬,他满足了人们审美需求,在服装市场中得到了人们的追捧。第二是浮染。浮染方法主要是通过色素混合完成,植物燃料之间相互摩擦产生热量,附着在其表面的活性剂可以使染料浸入到织物之。在应用这一方法进行服装设计时,需要合理控制色素搅拌的温度、时间、着色剂浓度、着色剂熔点等等。第三是吊染。吊染是一种特殊的扎染工艺,能够避免色素混合影响视觉效果。吊染工艺控制了服饰不同部分的色彩浓度,能够使服饰色彩搭配和谐,传递简洁优雅的美感,让人们体味传统染色技艺的典雅。近几年来高档时装越来越重视吊染技艺的应用,吊染服饰已经成为时尚的代表。第四是夹染。夹染工艺需要先将织物固定,然后将染料浸入到织物之中形成特定花纹。在应用夹染工艺时要对染液进行精准控制,避免染色超出固定范围。第五是蜡染。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在布后面绘花,然后以蓝靛浸染,因此工艺的特性使得布面会形成一定的纹路。蜡染图案丰富且颜色生动,织物感官效果也相对较好。

我国民间古老技艺诸多,草木染是其中代表性的一门技艺。草木染工艺取法自然,集成了草木之色,体现了纹饰之美,将草木染工艺运用在服饰设计中,能够增添织物韵味,提升织物品味。《草木染服饰设计》一书总结归纳了中国植物染的诸多经验,介绍了草木染的发展历史、染色要诀、草木之色与纹饰之技,为植物染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意见与建议。

猜你喜欢
扎染染料织物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丝绒织物》等103项纺织行业标准发布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扎染对对画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神奇的扎染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活性染料的配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