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

2021-02-14 14:29唐世凯
南方农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要素数字生产

王 晶,唐世凯

(1.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2.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23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列为全党的重点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于2020 年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全部农村人口实现绝对脱贫,进入相对贫困治理新阶段。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新突破,农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同比2010 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尽管“三农”工作取得前所未有之成就,但中国农业依然存在一系列难题尚未攻克。李佳南指出,当前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从总量不足转变为低端农产品供给过剩和中高端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1];赵金中指出,中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资源浪费兼具生态环境污染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生产效率极为低下,已成为中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障碍,农业产业迫切需要创新增长方式[2]。在中国农业发展滞后的主要背景下,段晓云和王春棠认为农业数字化是全面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3];荆文君和孙宝文认为数字经济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力支持,是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匹配机制,具有激励效应[4]。

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今后中国农业的前进道路指明了方向。数字经济是一个经济学概念,TAPSCOTT 认为,数字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虚拟特征明显,可把其视为一种新型经济或知识经济[5]。杨佩卿认为,数字经济是网络科技和自动化技术及智能化科技等兴盛发展后的必然产物,对助推经济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6]。何枭吟和成天婷指出,数据经济是以数据要素为主要生产要素并和实体经济进行高度融合的现代经济发展方式[7]。

综上,数字经济可被定义为,以虚拟网络和计算机为主要载体,通过数据技术手段来引导资源有效分配的新型经济形态,其本质是通过数据创新技术来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模式,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或产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是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鉴于此,以数字经济为切入点,探讨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措施,旨在解决中国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

1 数字经济的重要作用

1.1 驱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1)数字经济作为一种与实体经济高度相融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等技术的运用来促使农产品在生产和加工环节实现自动化、机械化运转,推动农业生产朝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是加速农业大国朝农业强国转变的催化剂。2)数字经济模式下催生的集生产、加工和销售及信息技术服务和资源调配等一体化优势的新产业、新业态,充分发挥了数字交易平台的优势,规范和简化了农业生产流程,延长了农业价值链、丰富了农业功能链、拓宽了农民增收链,使农民能够分享到更多数字经济带来的增收成果,加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3)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行业细分,由此诞生出多种商业模式和新型业态经济,创造了更多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激发了市场需求,倒逼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4)数字经济的创新特性和渗透特性加速了不同产业间的融合重组,以数字技术为纽带把不同产业或同类型产业的不同产品或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打破了原先的产业发展结构,推动了更多生产部门和新型业态经济的出现,对于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一个积极的市场信号。

1.2 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数字经济是保障生产要素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化肥、农药及农膜等的过度使用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在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和生态环境污染日趋加剧的双重引力下,迫切要求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直接导致了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与现代政策需求的不协调,急需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落地。

数字创新技术的出现加速了农业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提升了产业的生产效率,避免了过多的资源消耗。精准农业作为数字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8]。在精准化作业的农业生产中,实现了对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状况等数据信息的自动化分析并及时反馈给生产者和智能化控制系统,以此来对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必不可少的要素资料进行按需按时按量分配,既保障了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又实现了农药、化肥和农膜等具有双重特性的生产资料的减量化投放,是一种有效的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策略。

1.3 推动农业效率提升

数字经济推动农业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诱发农业产业效率变革。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农产品要经过多次中间交易环节才能被送到消费者手中,而中间交易环节往往会带来多次成本提升,导致资源浪费现象常态化,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造成了利益损失。但数字经济的兴起催生了电商交易模式,解决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大幅缩短了市场距离,拉近了生产者和消费间的空间距离,消费者可以通过淘宝、京东或其他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来购买生活必需品。电商交易模式的出现,不仅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还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实现了双赢。

2 数字经济的现状分析

2.1 数字经济市场发展概况

目前,数字经济在全球发展势头迅猛,悄然成为应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和加速器。据2020 年《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数据,全球47 个国家数字经济规模合计突破32.6 万亿美元,在全球GDP 中占比43.7%。中国作为经济强国,数字经济为传统经济的发展持续添薪续力,贡献了难以言喻的力量,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体量庞大,增速明显。据《白皮书》数据,2020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规模超过5.4 万亿美元;增速全球第一,同比增长9.6%。从中国数字经济的结构上来看,多种业态经济多元化发展,且呈快速增长态势,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表1所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市场主要由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云计算、网络视频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等产业构成,产业规模分别为3 031.0 亿元、718.7 亿元、1 781.8 亿元、2 412.0 亿元和1 961.0 亿元,同比增长15.0%、16.0%、33.6%、44.0%和47.0%[9]。

表1 2020 年中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

2.2 数字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

2.2.1 城乡数字要素流通渠道不顺畅

数据是数字经济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是推动传统经济发展步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和传统生产要素不同的是,数据要素的特有属性决定了它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是相互分离的,这就给数据要素的有序流动、高效参与经济建设带来了挑战[10]。城乡发展失衡是造成城乡数据流通渠道受阻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经济中,数据要素自发地向资本实力较为雄厚的城市集聚,农村薄弱的经济基础较难形成吸引数据要素流入的引力。此外,数据交易体系不完善也是造成城乡数据要素流通渠道受阻的主要因素,大大减缓了数字化乡村和数字农业建设。

2.2.2 数字要素与传统农业产业间的融合深度不够

网络科技的兴起,广泛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人类迈入数字化生产阶段的标志。中国异常重视网络科技的研发和应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拓宽数据要素交易渠道和促进数据要素交易方式多元化,大力培育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但在数字经济建设进程中还暴露出了一些突出问题,广大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懂农业、爱农业的农村技术人才匮乏,直接造成了数据要素和现代化网络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够广泛、结合不够紧密、融合不够深入。

2.2.3 数据技术创新研发体系不完善

保持技术创新活力是保障数字经济长久不衰、又快又好发展的一剂良药。在中国数据信息技术研究领域,还存在科研院所间的交流互动机制不健全、技术创新型人才匮乏及科研成果研发和落地奖补体系不完善等短板,成为阻碍中国数字农业建设的拦路虎。此外,相对缺乏的基础技术人才和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阻碍了先进的数据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换率低往往是制约数据技术进入农业生产的瓶颈问题,也是造成数字农业建设进程缓慢的根本问题。

3 数字经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措施

3.1 拓宽城乡数据要素市场流通渠道

受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农村发展相对滞后,无论是农村经济发展还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均较为落后,对数据等先进生产力的吸引力严重不足,加之不完善的城乡要素流通体制机制,导致城市先进的数据要素较难自发流向农村。因此,要致力于打破二元体制的限制,始终坚持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军地位,以地区资源禀赋条件为落脚点,着力打造富民兴边产业,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财政投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遍地开花,为城市先进的数据要素自发朝农村配置筑牢产业承接基础。还要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2 推动数据要素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推动农村4G 网络基建成果和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成果结合,特别是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推动精准农机、智慧农业工程建设,把数字智能系统嵌入农业生产经营过程。1)在生产前端,搭建好“天”“地”农情信息采集和监测系统,全天候、无死角对农业生产信息进行监测。2)生产中端,进一步落实好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与作物生长情况等监测工作,加快推动无人机喷洒农药、农机耕种等科技成果落地和普及。3)生产后端,推进农产品质量检测和溯源系统建设,加速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和现代化物流系统,全面推动农业销售数字化。

3.3 完善数据技术创新研发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抢占科技制高点。1)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强化现代信息技术领域和农业科研领域专家间的互动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数字农业科研成果鉴定及科研成果落地的奖补机制,全面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研发积极性,共同搭建数字农业全产业链研发平台。2)加强对关键数字农业核心技术的攻坚,以操作简单、流程优化、功能多元为核心,自主研发一批实用性强的农业信息技术。3)完善农村互联网工程和商业平台搭建工作,着力提升农情监测、智能化生产和平台销售水平,加速构建区域一体化、全国一体化数字共享中心,在全面提升数字农业建设水平的基础上,保障从事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条的工作者能够充分分享数字农业红利。

猜你喜欢
要素数字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答数字
数字看G20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成双成对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