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导向的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析

2021-02-16 01:08黄娉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目标导向西游记有效策略

黄娉

摘 要:为进一步有效提升农村初中名著阅读的教与学,笔者针对当前农村初中名著阅读展示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西游记》故事情节再述专题展示课教学为例探究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拟定阅读总目标,引领整本名著的阅读教学全过程;拟定阅读推进阶段目标,促进学生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拟定成果展示目标,提升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目标导向;名著阅读展示课;《西游记》;有效策略

一、当前农村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经过实地及网络调查,当前农村初中名著阅读展示课的有效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浅尝辄止地教”和学生“漫无目的地学”两大方面。

(一)教师“浅尝辄止地教”

就教师方面而言,一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教育资源分配问题,相对于城市,农村大部分教师本身对于名著阅读的知识储备少,名著阅读素养不高,导致教师对学生阅读名著的要求不高;二是大部分农村教师对学生名著阅读学习的指导目标过于笼统,阶段目标指向不明确,每一阶段的阅读教学缺乏目标导向和任务驱动;三是有些农村教师常常用一两节名著“导读”课,将其认为的这本名著书所谓的知识点分析、归纳出来。在整个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对整本书的个性化阅读。

(二)学生“漫无目的地学”

对于学生来说,一是学生阅读名著缺乏主动性,初中生的自制力较差,面对电子产品的诱惑导致学习兴趣淡薄。二是学生缺乏阅读整本名著的方法指导,不知阅读名著的目的是什么,导致有些学生也仅是完成简单的阅读任务。

在这样一个看似进行了名著阅读教学的课堂,实际上是伪名著阅读教学,这种无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导向和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价机制,仅注重速成的整本名著阅读的教学,注定不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整本名著。

二、目标导向的内涵及其意义

名著阅读教学的目标,指引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又检测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完成度。对于整本名著书的各个阶段阅读教学目标的细化、优化设计,可以避免出现无效教学和无效课堂。

《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生(7-9学段)在语文阅读方面有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阅读收获等方面要达到的目标,在阅读名著上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初中生的阅读目标均指向于掌握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能在阅读中发现并解决疑难处,能说出自己独特情感体验和阅读体会。如果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对新课标所提出的四项核心素养的分解表述,那么初中整本名著的阅读教学就是对新课标提出的语文四项核心素养的综合、整体的提升。

任何教学构想都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有两个。第一,以专题研究为核心,读懂、读透一本书,亦即建构“解释性理解”。第二,通过读懂、读透这本书,建构读书经验,学会研究性阅读方法。因此,笔者以《西游记》的阅读展示课教学活动为例,设计阅读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以此为导向,以专题展示课教学为载体引导学生更好地读懂、读透整本名著。

三、利用目标导向设计提升名著阅读展示课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拟定阅读总目标,引领整本名著阅读教学全过程

基于目标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设计,首先要明确教与学的目标,即需要弄清楚“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这是名著阅读教学活动的总目标。笔者以《西游记》阅读教学为例,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单元目标、文本本身的价值及农村学生的学情,设定了《西游记》阅读学习的总目标。学生根据阅读总目标,明确自己在阅读时的方法和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这几个目标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如在阅读过程中做批注;阅读文本时,采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等。阅读整本书的教学目标,是由读到写,全面训练并提升农村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活动。

(二)拟定阅读推进阶段目标,促进学生阅读活动深入开展

农村学生面对此著作,空有整本书阅读目标要求并不能推动他们自觉地阅读文本。在《西游记》的阅读学习总目标设定后,还需要确定阶段性目标推动整本名著阅读学习的纵深发展。推进阶段目标的设定是解决学生“如何读”的问题,这一阅读过程需要分阶段设计评价目标,指导学生先分解阅读,再整合阅读。

于是笔者在教学《西游记》时,以开设专题探究为载体,以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的形式,先让学生从《西游记》的故事情节着手,在《西游记》推进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开设故事情节再述专题展示课。

笔者将《西游记》故事情节再述专题展示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 运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整体感知《西游记》的主要内容。2. 通过学生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探究,学生能搜集《西游记》中各自感兴趣的取经故事,能以小组为单位推选出本小组认为最精彩的取经故事,为其撰写解说词。3. 每个小组能推选出代表上台讲述本小组的故事解说词,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为下一个“人物形象”专题展示做铺垫。

在《西游记》故事情节再述专题展示课的学习目标确定后,笔者开始着手学生展示课的课前准备,将本班30名学生分成五个小组(6人一小组),按学号分章阅读,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先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采用泛读的阅读方法阅读完整本书。

在阅读推进阶段,由于涉及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防止无效合作,笔者在实行学生合作探究的前期“强制性”规定了小组每次讨论的内容,要求每个小组做好组内成员分工表及研讨活动的成果记录,并且小组长要向教师汇报专题研究的进度。同时,笔者还设计自主阅读阶段,组员自评与他评目标评价表,让小组的每个成员将自己阅读的内容记录在表上,以此督促学生完成自主学习阶段的任务。

名著阅读教学是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结合,自主阅读是名著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如果没有自主阅读,那么合作探究中的集体讨论就取代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合作探究活动的成果展示将是个别学生的舞台,这就违背了名著阅读教学的初衷。因此,在名著阅读成果展示的目标评价中,第一步就要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进行目标评价,学生的自主阅读任务完成后,才能进行推进阶段的合作探究活动。

(三)拟定成果展示评价目标,提升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阅读名著时,学生的内在思想会发生变化,阅读成果需要提供外在的展示舞台。笔者针对学生自主与合作阅读、思考的成果,在成果展示阶段设计评价目标,将学生自评与他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相结合,让学生更全面地知悉其阅读“现在在哪儿”。以下是依据《西游记》故事情节再述专题阅读成果展示的目标评价表(见下页表)。

展示课的目标评价量表需要表现出梯度变化,对于学生在阅读整本书后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行分层评价,对于语文核心素养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针对其在成果展示阶段出现的问题,依据目标评价表进行指导提升。

根据上述《西游记》故事情节再述专题阅读成果展示课的目标评价量表,笔者在课堂上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请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代表根据自己小组确定的展示形式向大家介绍本小组搜集到的相关人物的取经故事解说;接着是全班学生认真聆听各组代表的解说词,并做好记录,从五个小组的讲述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取经故事”,并說出喜欢的理由;最后是评价小组要认真记录各小组代表的故事解说词及现场表述情况,待各小组讲述完故事后进行有理有据的评价。

由于前期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活动做了大量的准备,五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推选出五个“取经故事”(大闹黑风山、三打白骨精、趣经女儿国、三调芭蕉扇及盘丝洞斗妖),而且五个小组都能按照故事情节展示课的目标评价量表进行讲述解说词,解说词基本上能达到“A”等级,只有个别小组代表较为胆怯,因此拿了“B”等级。

笔者认为农村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给出的目标评价表,在前期做好大量搜集工作,能基本达到展示课的目标要求,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实属不易。

《西游记》故事情节再述展示课,通过设定展示目标评价,学生根据目标评价量表反观自身的阅读成果已达到何种水平,又能依照目标评价表修正自己的阅读不足,最后使得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四、结语

总之,本文基于目标导向的内涵,对农村初中名著阅读展示课的开展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在名著阅读展示课教学中设计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阅读及展示阅读成果,这一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语文教师在开展名著阅读展示课时一点启发,以便在今后名著阅读教学展示课堂上更好地提升农村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煜辉.探索和发现的旅程——整本书阅读之专题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3]刘儒德,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王志汝.基于单元目标导向的名著阅读动态评价案例研究——以《昆虫记》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1(08).

[*本文系广东省“十三五”规划教育科研一般项目《初中名著阅读教学课型构建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2020YQJK497)的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目标导向西游记有效策略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目标导向在班集体管理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对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的探索
目标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