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单元主题的拓展阅读策略与思考

2021-02-16 01:08蔡惠霞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单元主题拓展阅读

蔡惠霞

摘 要:寓言是历史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寓言的学习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寓言故事”主题为例,思考在寓言故事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拓展阅读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寓言故事;单元主题;拓展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必须教会少年阅读!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就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在小学中就应该使阅读达到完善的程度,否则就谈不上让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组元,编排了四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故事和诗歌。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

一、阅读前——让寓言故事苏醒过来

一个有经验的阅读者,在进行正式阅读前,往往会进行一些前置性活动以帮助接下来的阅读能顺利进行。在本单元教学前,笔者充分发挥“快乐读书吧”的作用,以此作为教师与学生前置的热身运用。笔者根据要求推荐阅读3本寓言集:《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并指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明确阅读要求。

二、阅读中——让寓言故事活跃起来

基于统编教材编写理念的语文教学,需要打通文本、单元、学段之间的联系,整合资源,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因此,这个过程是指整合学习第二单元寓言故事的过程,把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整合起来进行寓言故事教学。

(一)根据课内拓展课外

根据每篇课文的性质,甄别相关的寓言故事,补充拓展阅读内容,做到一课一拓展,或多次拓展。

以上的拓展内容有来自本单元“日积月累”的成语寓言,更多的是“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目。

(二)方法迁移,拓展阅读能力

本单元所选的教材文本,虽然比较浅显、短小,但文本内容可供深入阅读的各种线索,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寓言整体意义的可能性。再回顾本单元的語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师要确保在课堂教学中稳稳把握这一语文要素,更重要的是完成方法的迁移,使学生在课堂中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1. 学好一篇,讲好一类

讲故事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把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类似于复述,但是讲故事更有趣味性。所以,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熟悉故事内容,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这样,学生才会对故事有清晰的印象,提高讲故事的条理性。

在教学本组寓言课文《鹿角和鹿腿》时,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提取关键信息,抓住重点,读好故事,为后续能正确讲述故事奠定基础。讲故事时如果能加入主观的理解,并将新的信息与以往的旧知联系起来,这种精细的“讲述故事”更有利于学生长久记忆,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语文素养。为此,笔者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讲故事后,再进一步升华到加入主观理解的层面上讲故事。经过这一环节的讨论,学生理解了《鹿角和鹿腿》中的道理,再次讲这个寓言故事时,就可以把自己对故事道理的理解完全融入讲故事的情节中,从而增加“讲”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寓言故事的教学变得活泼生动。学生通过学习《鹿角和鹿腿》,进行迁移学习方法,拓展阅读《橄榄树和无花果树》。

“学好一篇,讲好一类。”这样拓展阅读,既适时又适度,同时为“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服务,解决学生在课外阅读时的困惑,分享阅读方法。

2. 形象朗读,理解故事人物

朱自清先生说过,对一篇课文的理解,一半在声音里头。寓言故事充满趣味性,让学生在形象化的朗读中,可以以读代讲,以读带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情境,体会语言情感,理解语言韵味。教学《陶罐和铁罐》这一则寓言,让学生图文对照,分别读出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通过指名读、分组读、同桌互相欣赏读的方式,学生充分读出铁罐和陶罐的心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读,深入体会铁罐和陶罐的内心活动。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强化对故事形象的认识。

有了《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的朗读指导后,拓展阅读克雷洛夫的《鹰和田鼠》,学生带着问题“你觉得故事中的鹰和田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初步浏览故事。学生不难在故事中提炼出鹰的“骄傲”和田鼠的“勇敢正直”。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鹰和田鼠的语言描写,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在朗读中与寓言对话,悟其中之道理。

3. 比较阅读,体会寓言的特点

课堂教学难点突破,就要寻找矛盾的聚焦点,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文本中的矛盾冲突。《池子和河流》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它以诗歌的形式来展现一个寓言故事。笔者引导学生对比此寓言故事跟前面学习的不同之处。这个步骤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寓言故事可以通过比较阅读,发现各文本的体裁不同之处,更好地为他们读寓言服务。

接着拓展阅读《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婵和狐狸》三个伊索寓言。第一次比较,三个故事中主要人物说的话有什么相同之处;第二次比较,他们说谎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第三次比较,让学生异中寻同,找找三则故事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学生发现:寓言的结尾处都讲了一个道理,寓言的语言都比较简练。

这样,教学由内容理解到寓言感悟,最后又过渡到对言语形式——寓言体裁特征的把握上。有了这读寓言故事的方法指导,之后学生课外阅读寓言故事,比先前的阅读在广度、深度和高度上会有更大的提高。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三、阅读后——让寓言故事沉淀下来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教育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影响”。要让学生会读书,可设计喜闻乐见的活动,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班级三方面,为学生的拓展阅读提供更多更大的舞台。由此,笔者得出以下的研究效果。

教师方面。教师通过“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阶段的教学方法研究,懂得如何整合一个单元教学的策略。教师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时,总结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并把策略运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不断升华。

学生方面。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但喜欢看,更是喜欢读,喜欢演,喜欢交流。在单元学习中,学生掌握一些寓言阅读的方法,把课堂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的拓展阅读实践中。

紧扣“拓展阅读”这个概念,教师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的过程无疑就是拓展阅读量的过程,而学生在阅读广度、深度和高度上的提升中,更是体现这一概念,这就是教学相长的奥秘。

阅读可以让儿童从他人的思想、情感、苦难、探险等经历中获得间接经验,感受丰富多彩的人生。阅读是生命中最美的遇见。教师作为书籍与儿童相遇的牵线人,应想方设法地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深度、高度。然而,拓展内容的广度、深度、高度的标准如何把握?不能以教师片面所认为的“三度”的标准而确定学生“三度”的标准。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寓言故事为例,谈拓展阅读策略,在实践过程中引出点滴思考,期盼获得“抛砖引玉”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曹爱卫.低年级语文这样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2]周一贯.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黄伟.小学低段故事类文本教学的策略研究[J].小学语文教师,2019(Z1).

猜你喜欢
单元主题拓展阅读
整合理念下单元主题教学策略浅探
实施整体教学 落实语用训练
初中语文作文单元主题教学引导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
“单元主题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乐在读中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对英语单元主题实践作业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