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理论视角下冬奥会与张家口城市发展研究

2021-03-01 04:20王金茹张利娟
关键词:张家口市冬奥耦合

王 丽,王金茹,张利娟,2

(1.河北北方学院 法政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第24届冬奥会的举办给张家口市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推动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落地生根、深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高质量构建河北北翼发展新高地成为张家口市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1-3]。城市发展受多种因素和系统的耦合影响[4]。冬奥会与举办城市相互影响,举办城市的发展程度会制约冬奥会的举办水平和规模,冬奥会带来的投资[5]、产业关联[2]和环境改善[6]等诸多特征又能促进城市发展。基于此,文章将冬奥会和举办城市有机联合起来进行研究,从区域定位、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分析冬奥会和张家口市城市发展的耦合关系,以期实现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与张家口市城市发展双赢。

一、冬奥会背景下张家口市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冬奥会是世界级赛事,国际奥委会对举办城市有明确的建设要求和标准,张家口市的城市建设有了新标杆和新尺度,同时也有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一)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张家口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财政支撑不足,设施配套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水平偏低。2022年冬奥会提出要提高赛事场馆和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和保障能力,优化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提供一流服务,确保冬奥会圆满成功。2022年冬奥会是张家口市第一次举办世界性赛事,需要协同推进城市市政、交通、场馆及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冬奥会顺利举办。

(二)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

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2022年冬奥会,中国提出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城市碧水蓝天。张家口市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功能定位使其在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肩负的使命非常艰巨,张家口市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面临许多新要求。因此,张家口市更需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推进生态治理,美化环境和严控污染,确保赛时期间环境质量达标。

(三)城市产业转型考验升级

绿色冬奥的理念对张家口市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张家口市目前的产业发展处于转型关键期和阵痛期,绿色产业支撑力不足,生态治理及补偿资金缺口较大,冰雪、可再生能源、大数据和生态旅游等产业基本上处于起步开局阶段[1],短期内难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冬奥背景下,对张家口市城市产业绿色转型的考验升级,亟需输入人才、资金和技术等新鲜血液[3],从而使冬奥赛事的成功举办与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互融互促,齐头并进。

(四)协同发展目标要求提升

2022年冬奥会由北京携手张家口市共同举办。张家口市承担大部分的室外雪上项目,举办地点主要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的乡村山地,赛事场馆的建设需要依托山地和冰雪资源。冬奥接待任务则分散在张家口市内、崇礼区和冬奥赛区等多地。因此,需要城乡紧密协作。要加快张家口市区与崇礼区之间的公共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的一体化和均等化建设进程,协调城乡间的经济发展,加快城乡结合部改革。冬奥会高山雪上项目设在北京延庆区,冰上项目设在北京城区,北京城区、延庆区和张家口市要三地一体联动,共建共治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相关部门联动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程度,拓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要素流动渠道,建立环境协同治理机制。

二、冬奥会和张家口市城市发展的关系耦合机制

冬奥会和张家口市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中两者产生了相互关联与相互影响的关系,即发生了耦合。城市是集约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科技的空间地域系统[4],不断发生人口流动、环境变化、经济波动和文化变迁等。城市发展是城市在空间结构上不断拓展和优化以期达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改善与提升[7],城市发展需以人为本,最终实现对自然环境和空间结构的合理利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积聚。冬奥会以体育比赛为核心,人构成了系统主体,场馆构成了系统客体,主体间、客体间以及主客体间相互作用并相互联系,形成互动,构成了冬奥的整个系统。冬奥系统从开始阶段到赛事运转,再到最后的赛后运营,必须以举办城市的城市系统为依托。

冬奥会与张家口市城市发展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耦合关系(图1),彼此互相支撑、交流和融合。前期是冬奥会的申办和筹办阶段,举办城市为冬奥会提供地域、经济、环境及相关政策的支撑。中期是冬奥会和举办城市交流的关键阶段,举办城市全力进行奥运村、赛事场馆和交通通讯等配套设施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同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治理改善生态环境,配套升级城市硬实力;举办城市侧重赛事安保、媒体转播、餐饮住宿和文体旅游等服务保障,建设城市文化,树立城市形象,打造城市软实力。冬奥会带动了举办城市的市政建设、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后期主要是冬奥系统和城市系统的融合,举办城市充分利用冬奥会的赛事遗产,宣扬冬奥精神、宣传城市文化以及完善城市形象,将冬奥遗产及其衍生品融入城市并耦合形成统一体系,扩大乘积效应,借力冬奥延续城市发展。

图1 冬奥系统与张家口市城市系统的关系耦合机制

三、冬奥会和张家口市城市发展的耦合特征分析

冬奥会和城市发展存在耦合关系,耦合的系统间相互促进为正向耦合,相互制约为负向耦合。增强正向耦合并弱化负向耦合才能实现冬奥会和张家口城市发展的互利共赢。

(一)冬奥理念和张家口市城市区域定位的耦合

2022年冬奥会提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节俭办奥”的重要理念,冬奥举办理念和张家口市城市区域定位高度契合(图2)。张家口市位于京津冀生态核心区域,区域定位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但同时,张家口市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绿色转型和生态兴市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目标。“以人为本”的冬奥理念要求以运动员为中心,张家口区域定位中也表明首都“两区”建设要以人文本,并最终依托生态绿色产业达到生态兴市。“可持续发展”要求注重长远效应和生态保护[8],兼顾举办城市赛事体育、经济和环境的长远发展,首都“两区”正是基于张家口市城市特性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长远考虑。“节俭办奥”理念提倡节约成本,增加社会福利和民生福祉,这尤其符合张家口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现状,也是张家口市举办冬奥会的必然选择。因此,张家口市城市区域定位为冬奥会雪上项目的举办提供了支撑基础,冬奥理念也成为张家口市城市区域定位内涵的一部分。

图2 冬奥会举办理念与张家口城市区域定位的耦合关系

(二)冬奥会和张家口市城市经济发展的耦合

冬奥会和举办城市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了冬奥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图3)。举办城市为冬奥会的申办、筹办和举办提供财力资本和人力资本这两项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这两项要素会影响冬奥赛事产品的规模和水平。一般而言,城市经济水平越高,生产冬奥赛事产品的规模越大,质量越高,生产能力也越强,两者形成正向耦合。此外,冬奥举办会反作用于城市经济发展,表现为短期内刺激城市总需求,长期内影响城市总供给。城市总需求的增加会促进政府层面和居民层面消费增长,带来冬奥场馆、场馆配套和基础设施等投资增加。同时,冬奥效应也带来奥运产品和服务输出,吸引外部资金流入。城市总供给的提升则会给当地带来扩大就业、增加资本存量、提升人力资本、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技术进步等一系列变化,从而实现城市经济长期发展。冬奥赛事对举办城市需求和供给的影响最终体现为GDP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趋于合理[5],可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主办城市缓解经济衰退。

图3 冬奥会与张家口市城市经济的耦合关系

(三)冬奥会和张家口市自然生态环境的耦合

自然生态环境是城市的天然物质载体,也是城市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冬奥会和举办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间也存在耦合关系(图4)。举办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冬奥会提供了资源支撑,冬奥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促进举办城市改善和提升生态环境。张家口市承担冬奥会雪上项目,场馆新建和比赛运行需要消耗当地的水源、山体、植被和能源等自然资源,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程度的资源消耗。绿色办冬奥的理念促使张家口市提前进入生态兴市和生态强市的发展之路,确立了首都“两区”建设目标,通过实行冬奥环保规划、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培养生态环保意识和养成环保习惯等多种途径优化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做大白色冰雪产业、做细绿色生态农业、做精绿色生态旅游和服务业以及做强可再生能源产业。基于白色、绿色和再生产业,张家口市开展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通过蓄水集水节水净水、治理水超采、多源增水引水改善水文条件、调节径流和净化水质提升城市水源涵养能力,打造水源涵养区。采取差异造林、抚育现有林和改造提升低质林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治理“三化”草地、禁牧、退耕复垦还草、建设草原公园和现代示范牧场完善草原生态系统建设;退耕还湿、建设湿地公园和提升湿地质量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山体植被,引导不具安全、不符环评以及不达许可矿山有序退出,治理荒山矿山以及矿业转型绿色发展推进矿山荒山综合整治;提高林草湿生态用地比例,加强对水气土等环境污染的防治,提升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固碳释氧等生态服务功能[9],成就生态环境支撑区。

图4 冬奥会与张家口城市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

(四)冬奥会和张家口城市人文环境的耦合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文环境是城市发展更持久的内在力量,城市人文环境体现了对生活环境的文化衡量和人文要求。冬奥会是一种体育文化产品,通过与承办城市的联系,渗透奥运精神,重塑城市人文环境,对当地文化生活产生出人意料的重大推动。冬奥会与城市人文环境的耦合关系,是在申办、筹办、举办甚至后奥运过程中伴随城市发展形成的(图5)。冬奥文化、冬奥精神和城市人文环境在物质、管理与精神3个方面高度耦合。城市物质人文环境是冬奥会体育文化产品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冬奥文化通过场馆器材、建筑交通和基础设施等的使用属现其审美功能,进而承载和促进城市人文环境的优化发展。城市管理人文环境为冬奥会的管理形态提供了发展方向,冬奥会则通过强制性的社会力量对城市管理产生深远影响,以冬奥文化的独特方式塑造城市生存方式和人文特征,进而成为人文环境的缩影和象征,发挥对社会秩序的维持和整合作用[10]。城市人文环境基础会影响冬奥会的举办方向,城市人文融合冬奥理念形成特有的冬奥精神,奥运人文的繁荣必定建立在城市人文素质提升的基础上;冬奥精神与城市人文环境精神的糅合形成了承载城市文化内涵和社会文化心理的精神形态,为城市居民提供实现文化认同的机会,进而成为颂扬城市人文环境和强化文化内涵的一种方式。

图5 冬奥会及冬奥文化与张家口城市人文环境的耦合关系

四、耦合视角下张家口市城市发展优化策略

冬奥会给举办城市带来极大关注,张家口市应充分利用冬奥会和城市发展的正向耦合,将冬奥需求融入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支撑冬奥,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借力奥运经济,开展张家口市城市建设

奥运经济带给张家口市的短期冲击和长期影响是张家口市城市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借力冬奥,发挥奥运经济效应,开展城市建设,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开发场馆的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功能;加强公共交通路网建设,建设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公共交通体系;加强城市基础和配套设置的改建升级,加强冰雪体育配套建设,普及冰雪运动;发挥张家口市“口岸商埠和草根经济”的传统文化优势,依托奥运经济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完善张家口市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实现冬奥会和张家口的耦合协同发展。

(二)结合奥运理念,助推张家口市城市可持续发展

深度结合冬奥会倡导的节约、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打造张家口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掘体系,关注环境、比赛理念、场馆建设和遗产管理等各方面的可持续性。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合理布局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绿色低耗能建筑,完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普及绿色和清洁能源,强化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多途径宣传节能和绿色理念,培养居民环保意识;动员民间和社会资本参与冬奥建设,减轻政府负担;倡导建设节约型城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依托冰雪资源,推进张家口市“两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依托冰雪资源和生态绿色资源,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借力冬奥,构建京津冀冬奥经济产业带,统筹京津冀及周边的旅游优势、体育优势和张家口市的资源优势,打造京张冬奥体育旅游产业带。延展京津冀公共交通网络,打造京津冀公共“交通圈”。借力冬奥,深化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机制,打造京津冀宜居生活圈,促进张家口市首都“两区”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建设、冬奥会筹办、脱贫攻坚和生态致富等有机衔接,推动张家口市与首都双联动,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多联动,推进共建共享,互利共赢,打造冀北发展新高地。

综上所述,冬奥会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对环保、科技、交通和服务等多领域都提出了高要求。将冬奥需求融入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支撑冬奥举办,借冬奥契机加速区域协同,是实现冬奥筹办和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张家口市应充分利用冬奥和城市发展的正向耦合,助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冀北发展新高地。

猜你喜欢
张家口市冬奥耦合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小乌龟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河北省张家口市工业街小学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