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拓展性活动教育体系的建构与运行

2021-03-02 01:11谭焱良周原宇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高职院校

谭焱良 周原宇

摘要:活动教育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高职院校必须探索适合自身的活动教育体系,突破原有育人模式,以“求真”的格物致知活动、“求善”的文明道德活动、“求美”的体育艺术活动、“求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及“求创”的就业创业活动等建构一个具有拓展性的高职院校活动教育体系,打造“五环相扣”活动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建立支持保障机制、组织管理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三位一体”的活动教育运行机制,以更好地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系列举措,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活动教育体系;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2-0030-06

“活动”既是一个日常用语,也是一个基础性的教育学概念。与学科课程一样,活动课程也是一种经典的课程类型。所谓活动课程,就是以活动作为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当一所学校的活动课程比较系统、规范且产生了较为显著的育人效果时,就可以说在这所学校的情境中存在一种较为成熟的活动教育。在我国学校体系中,高职院校是一类相对特殊的院校,比较适合活动教育的开展。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改革的主题,并提出要“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和世界青年技能日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这意味着活动教育已纳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日程。

一、高职院校活动教育概述

活动教育是一个持久的教育议题,中西方都传承着丰富的活动教育思想。在阐释高职活动教育概念之前,有必要简要梳理一下“活动”的观念史。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广场哲学活动和我国古代孔子的游学活动可以看作是活动教育的源头。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通过接触实际事务、参与实践活动能获得知识;裴斯泰洛齐探索与劳动相结合的教育途径;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提出改革学校课程,倡导从做中学,并建构一套主动作业体系[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都指出活动对于人的意识形成、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陈鹤琴提出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做中求得进步的“活教育”思想;陶行知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提倡教学做合一[2]。此外,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学者顾明远力倡“活动教育”,即学生成长在活动中,从中受到锻炼,进而茁壮成长[3]。活动教育从历史深处走来,从现实价值中走来。

关于活动教育的内涵,有学者认为它是为实现学生综合发展的新型教育观。有研究者这样来理解“活动教育”:在“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引领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院校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并加以教师的辅导,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深入實际、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寓教于乐,在活动中使学生的个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发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总之,活动教育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它属于必要的主流教育形式,不是一种辅助的从属教育形式。一所学校的活动教育如果是缺失的或低水平的,那么其教育实践则存在重大缺陷。

活动教育的特征有:第一,实践性。实践性是活动教育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认为,凡是活动,必是一种实践,是做和行动的表征;毛泽东同志指出,人的认识离不开实践。实践是教书育人的必要环节,是贯彻“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举措,是活动教育之基础。第二,主体性。主体性是活动教育的主要属性,指学生通过活动教育的实践过程所展现出来的能力、作用以及地位。在活动教育中,学生唱主角,先生居幕后,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以学业为中心,策划活动,以学识为导向,务求实效,关注、联系、服务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感悟人生、培养良好的品质及道德。第三,开放性。突破常规教学的局限,保证学生活动类型的多样,活动时间可覆盖所有时段,包括节假日以及寒暑假,活动地点也从校内延伸至校外,甚至国外,活动内容则可融合中外活动教育的精华。一般来说,参加活动的对象不受年级和专业的限制,保障了学生参加活动的自主权。第四,整体性。学生活动教育结构的整体性,包括内外部两方面,其中内部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外部则是策划、实施、总结等方面,两部分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最终融为一体,实现交联互动。第五,灵活性。在遵循校纪校规的前提下,活动内容的安排可由学生自行确定,灵活设置活动的地点、人数、时间,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每位学生可通过充分对比,遵循自身意愿做出选择。第六,辐射性。学生通过活动将校园文化的精髓广泛传播开来,将所学知识奉献于社会,并从中汲取营养反哺学校,促进高职院校与社会交融,及时反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以便调整专业,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急需的人才。

活动教育之所以是合理的,其主要原因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活动益智。叶圣陶先生指出:“课外活动能打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向社会学习,完善课堂知识,掌握求知和独立思考的方法,提升汲取知识的能力,养成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学好学的习惯。活动教育能使学生开发智力,掌握应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做到活学活用,为以后继续学习深造或就业做好准备。二是活动怡情。学校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人,使人向善。通过各类活动,夯实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意志力、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培养和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三是活动修身。品质的形成是人的意识与实践互动、优化升级的过程,是对法律制度、道德规范行为所认同的结果。通过活动教育,让学生们体悟并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协作、勤劳勇敢、朴实善良、敬业奉献的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活动增能。活动教育是第二课堂,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凝聚正能量。通过参与系列活动,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将知识淬炼,内化为主体的一部分,同时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竞争与合作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五是活动强体。身体素质是指体格、耐力与适应性等。一个人想要成事,前提是有健康的体魄。活动教育可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增强体魄、健全人格、磨练意志,调节和宣泄情绪,增强抗压能力,发展兴趣和爱好,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塑造形体美和心灵美的时代新人。

二、高职院校活动教育体系的建构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实践性教学,这从客观上为活动教育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活动教育的体系化是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一方面需要一定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需要一定的实践依据。下文要介绍的五环相扣的活动教育体系,其理论基础是经典素质教育理论。众所周知,教育学上的素质概念是指人在环境、教育和活动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各种品质与能力,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后天的社会素质。真、善、美是三种经典的素质类型。除此之外,基于时代精神的启示,不难发现应对复杂的问题的实践能力、创造价值的事业开拓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素质类型。于是,在传统的真、善、美的框架下增加了实践能力,简称“实”,就业创业能力简称“创”。这样,就初步建构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在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教育实践中已初现该体系的端倪。它主要包括求真、求善、求美、求实、求创五方面,这五个方面是一种相互补充又彼此交叉的关系,可以简称为五环相扣的活动教育体系。这一活动教育体系的现实意义集中体现于拓展方面,一方面拓展了活动教育的内涵,另一方面也拓展了活动教育的外延。

(一)“求真”的格物致知活动教育

所谓“求真”,就是对真知的渴求,对真理的追求。“道可道,非常道”是对事物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对真理的无限渴望和追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强调教和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务实求真的精神。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尚欠缺,主要表现为创新基础知识浅薄、创新意识不强和创新思维缺乏。“求真”的格物致知活动意在培育学生追求真理、锐意创新、突破范式、改进技艺的精神。高职院校应采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从多方面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搭建学生自由发挥的平台和空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研究的习惯,提升其科学实践和创新创业的能力,从而实现技艺的突破与飞跃。

对此,高职院校可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发明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亦可在突出各院系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举办各类技能大赛,激励学生提升自身的技艺水平,让学生体悟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品质。同时,组织院校之间的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互通有无,相互借鉴,进一步推动小发明、小创造的成果展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创新意识。

(二)“求善”的文明道德活动教育

所谓“求善”,就是要心存对道德法则的敬畏和对优良道德规范的遵循。罗素认为,人最重要的本性是善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品质整体水平呈一定的下降趋势,曾经的乐于助人已慢慢逝去,仅剩对人、事的冷漠。因此,大力开展“求善”文明道德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善、追求善、崇尚善、好行善的品质。该活动主张从实际出发,从身边做起,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深入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投入其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高尚品格,实现自我价值。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环节,应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個人品德,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中,始终把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放在突出位置,让学生养成遵守职业规范的习惯,处理好事业与职业的关系,逐步形成敬业精神;始终把培养高职学生的个人品德放在基础位置,让学生养成友善的品质,友善地对待身边的一切,心存善念,与人为善。

高职院校“求善”的德育活动可以形式多样。一是可举办与重要纪念日、重大时政活动等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其中包括义卖活动、志愿服务、读书分享会、辩论赛、演讲比赛及知识抢答赛等。二是建立德育基地,如参观各类历史博物馆、伟人故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体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三是开设主题教育网站,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四是发展学生理论学习组织,深入学习经典理论,与时俱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感染学生,让学生们认识善、宣扬善、传播善,行善积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精神文明。

(三)“求美”的体育艺术活动教育

所谓“求美”,就是对人的感性的关怀和对美与艺术的鉴赏。顾拜旦将体育文化的价值概括为美与尊严。柏拉图倡导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灵魂。教育部发文强调,学生应培养1~2项体育爱好,参与1~2项艺术活动,将体育艺术活动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造就学生高雅气质、优美风度,塑造体育精神。爱因斯坦说:“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应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辨别力。[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5]。如今,学生对美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颇,主要在于理解片面化及表面化,对美与丑的区分把握不准;以盲目追星、崇洋媚外、赶潮流时尚为美,忽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之美。“求美”的体育艺术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分享美的品格。该类活动以体育运动、先进文化为导向,秉承“百家争鸣”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体育艺术活动进行广泛的探索和深入的挖掘,把体育精神(如女排精神)传扬开去,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展示;不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魄,提高身体素质;引导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将外形塑造与内心塑造相统一,力求达到形体美、气质美、精神美,在懂得欣赏自身美的同时也要包容地欣赏他人之美。

为此,高职院校可从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传达艺术之美及体育之美。根据学生的特长及兴趣爱好,结合各社团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定期举行展演、书评大赛、书画摄影作品展、原创歌曲大赛、舞蹈挑战赛等,并以学年为周期举办社团文化艺术节,打造“学院—俱乐部/协会—系—年级—班级”的五级体系。二是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校园吉尼斯大赛、趣味体育节、礼仪竞赛、寝室文化节等,以彰显校园体育艺术文化、班级文化及寝室文化,使学生的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升华。三是开展艺术进校园活动,渲染文化氛围。活动以中华经典剧目为主要演出内容,以京剧、昆曲、民族音乐、民族歌舞等为主要演出形式,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以此创造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擦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拥有审美功力,提高艺术修养。

(四)“求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所谓“求实”,就是积极投身各类实践活动,从而强化实践意识和提升实践能力。荀子的“闻见知行”主张行是学习的最高阶段,蒙台梭利指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性学习理论指导下,“求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意在改变过去懒散不作为、过分依赖家长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养成说话要实、做人要实、谋事要实的风格,树立主人翁意识。活动要求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务实创新、实干兴业。有研究表明,一生中仅有10%的知识是在学校习得,其余则在实践中获得。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故更应加强学生的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做学合一,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增强实力。

高职院校可利用寒暑假期间开展“三下乡”、支教、结对帮扶等活动,还可到行业一线参与调研活动,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此外,可通过建立专门的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校社合作、校区合作”等模式进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为社会实践活动注入新的活力,给学生提供见习的机会,让他们到企业、社区,到今后从事的岗位中去增进技能、积累经验。学生可通过以上活动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最终实现知行合一。

(五)“求创”的就业创业活动教育

所谓“求创”,就是强化就业创业意识,提升就业创业素质。大众创业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之源,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颇低,追根溯源,学校的培养教育责无旁贷。“求创”的就业创业活动目的在于改变当前学生们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想法,逐步养成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品质。学生通过活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逐渐形成自立自强、奋发有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首先,根据学生的独特性,由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为学生制定符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此阶段侧重于职业意识的强化;其次,学生根据规划进行知识储备及能力提升。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应借鉴国外一些大学的做法,如美国的“成功起点”计划,以此锻炼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实践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应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邀请资深专家和成功企业家做专题讲座,定期举行企业高峰论坛、大学生基层创业事迹报告会、模拟招聘会等活动,将优秀企业文化及企业精神渗透到活动中来。并通过建立校外就业实习基地等途径,为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提供实习和顶岗工作机会,增强就业本领。此外,还需进一步鼓励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以增进对创业就业知识的了解,更好地培养能力;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提供平台保障;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实行帮扶、指导与服务;完善网站功能,提供最新信息;开设有针对性的“线上+线下”创业培训课程,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6]。总之,应通过以上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把支持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三、活动教育的运行机制

为保证学生活动能够顺利实施和稳健发展,高职院校的活动教育应建立一个良性、长效、完善的运行机制(见图1),逐步做到制度上有规范、组织上有保障、效果上有标准、行动上有指导、经费上有来源,这些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个体通力协作和主动参与。

(一)支持保障机制

学生活动规模、空间的扩张,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从量变走向质变,这使得活动的开展需要以相应的资金、场地等物质资源作为保障。必须明确的是,资源的获取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财政及税收优惠政策等能大力促进学校实践基地建设、增强企业参与力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等。在此,如何对学生活动的资金流、物流、人才流进行资源配置、合理运用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第一,除财政拨款以外,高职院校还可根据活动的类型向不同对象筹措活动经费,进一步拓展资金渠道。例如,文娱体育类活动可与个人、娱乐服务性企业、服装制造企业、运动产品企业等进行沟通,并在此过程中确保活动经费筹措的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对活动经费设立专门的学生活动专用结算账户及财务核算体系,进一步建立学生活动经费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费利用率。第二,活动场馆及基地需提高使用率,适量开放办学与社会共享设施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活动场所需满足安全实用、科学灵活的要求,在开展各项活动前,应仔细检查各种设施,做好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工作,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安全制度,以有备无患。第三,学生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跟进,便于快速作出反应,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从长远来看,高职院校应创建活动教育教师队伍,“输血式”引才和“造血式”育才并重,引进国外该领域的优秀人才,聘请国内权威专家学者为领头雁,对干部教师和学术骨干进行培训,建立学生活动研究小组,关注和研究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掌握动态信息,以便发现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组织管理机制

要科学定位活动管理部门,将监管与服务有机统一。制定科学有效的規章制度是基础,包括学生活动申报制度、审批制度、常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使活动的组织管理更加规范化、高效化、常态化;形成校级—院级—班级三级联合管理网,进一步加强各级学生活动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功能,实施团队建设战略,理顺学生活动组织管理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明确分工,注重发挥基层的作用,强化以院系为主的年级活动管理,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建立服务学生活动的专门机构,想学生之所想,应学生之所需,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管理模式,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学生服务;按照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素养、良好的服务意识以及较强的法律意识等标准精选活动管理人员,带领优秀学生干部,打造学生活动管理队伍,树立终身学习、躬亲实践的理念,不断更新活动管理方法,高效优质地组织好学生活动。

(三)评价反馈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机制,有利于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促进活动教育的有效实施,达到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教的效果。有关部门应围绕活动教育制定科学适用的考评体系,并运用合适的应用软件,提高科学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通过计划、辅导、诊断、评价、反馈、激励与改进等程序,对活动教育的实施过程及结果进行及时而全面的考核。在此基础上,遵循强化育人原则,注重学生活动的点、线、面结合,考察活动是否有效地实现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遵循联系实际原则,考察学生是否将课堂所学用于实践、实现学以致用;注重效果原则,考察活动是否达到让学生受教育、长真知、增才干、促成长的目的,力求教学相长;遵照区分类别原则,各项考核指标的设置和权重要紧密结合学生活动教育的类型与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针对活动本身,应从活动主题、活动计划、活动实效以及社会影响度几个方面分多个小项进行评价:如活动主题有导向程度、政策支持程度、普及程度等;活动计划有科学程度、新颖程度、规范程度等;活动实效有学生参与度、适用度、满意度等;社会影响有社会认可度、美誉度、实用度等。针对学生群体,应以学年为单位,纳入学分管理体系,紧密结合专业教育丰富实践教学,既有利于活动教育体系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又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动教育学分应根据各院校开展活动的实际情况将五大类活动进一步细化,并给予相应的分值,结合学生毕业管理的有关规定,与学院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直接挂钩。对此,学校需成立活动教育中心,统一领导、组织实施学分认证的审定工作;各学院成立活动教育分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评价考核等。在考评内容上,主要对知、情、意、行、能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在考评方式上,灵活运用量化考评与定性考评,做到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及有关单位点评、家长参评相结合;从考评手段来说,可用问卷、访谈调查等。对于活动中的先进分子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以充分发挥评价反馈机制的激勵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507.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78.

[3]顾明远.学生成长在活动中[N].中国教育报,2014-07-26(004).

[4]韩东钦,熊旭.爱因斯坦教育观:用专业知识培养独立人格[EB/OL].(2014-03-10).http://edu.people.com.cn/n/2014/0311/c1053-24604155.html.

[5]白宛松.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6]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0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高职院校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油田企业清洁生产初探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