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肺结核门诊防控新冠肺炎、强化患者管理的效果分析

2021-03-05 07:26朱淑英贺晓新王延莉高志东郑海伦王秀双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5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结核病肺结核

朱淑英,贺晓新,王延莉,罗 萍,高志东,李 波,郑海伦,王秀双

(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北京 10003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行最严格的防控措施[4]。新冠肺炎传染力极强,人群对其普遍易感[5-7]。

结核病是长期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曾广泛流行,目前仍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防控的疾病之一[8]。本研究所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采取了多项措施调整肺结核患者就诊流程,精准施策,保障了患者治疗管理的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1日至3月2日本研究所常规管理和治疗的187例肺结核患者,年龄17~86岁,其中初治166例(88.8%),复治21例(11.2%);耐药22例(11.8%),非耐药165例(88.2%);北京户籍119例(63.6%),外地户籍68例(36.4%)。

1.2方法 收集患者居家与门诊管理资料。实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措施,落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保障异地滞留结核病患者免费抗结核病治疗药品的通知》[9]、《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肺结核患者管理方案》[10],对患者进行治疗管理。(1)部署疫情防控,做好相关准备。2020年1月21日,专题研究部署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措施,门诊在做好肺结核患者诊疗工作的同时开展新冠肺炎防治。明确相关科室职责分工,做好物资准备,包括门诊用口罩、防护服、采集标本用咽拭子、红外线测体温仪等。组织开展全员培训,制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门诊处置流程,严格实施监测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初筛检查、会诊及隔离措施,畅通与区疾病控制中心的联系,用最短时间做好相关准备。2020年1月29日,本研究所全体人员停止春节休假,组织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相关知识培训。(2)调整岗位设置,强化就诊管理。增设预约挂号岗、就诊人流控制岗和预检分诊岗。为防止密集就诊,每天挂号不超过40人,门诊大厅实时就诊患者不超过10人,设候诊排队1米线,防止患者密集就诊。实行提前1 d人工电话预约就诊,预约电话岗位由业务人员担任,接听电话过程中注意提前采集患者个人信息,询问就诊需求,进行就诊前流行病学史调查,具体内容包括:从外地回京人员是否居家隔离14 d,发病前14 d内是否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是否与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等,严格把控患者就诊第一关。(3)发热患者的监测和处理。就诊患者在预检分诊处测量体温(额温),体温小于37.3 ℃、无流行病学史者,核实“预约挂号登记表”信息,发放挂号凭证,进入常规就诊流程;有流行病学史者,请患者居家隔离14 d后就诊;体温大于或等于37.3 ℃者,引领至“临时隔离间”,再次测量体温(腋温)。<37.3 ℃者,按上述流程处理;≥37.3 ℃者,通知当天备班医师,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及发热筛查情况。要求患者出示发热筛查凭证后进入本研究所常规就诊流程。对于未进行发热筛查者、无流行病学史者,要求患者自行前往“发热门诊”检查,提示做好个人防护,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流行病学史者由业务办安排后续患者转移事宜。(4)疑似新冠肺炎病例的发现及处置。接诊医师分析患者提供的外院(血常规及影像学等)资料,根据病情需要复查血常规及胸部CT,怀疑为疑似病例者,填写“疑似新冠肺炎病例讨论记录”,并召开门诊病历讨论会。会诊结论为疑似病例时,由业务办与区疾病控制中心/卫生健康委员会进行沟通,协助门诊完成疫情报告及患者转运工作。一层门诊工作人员和就诊患者全部就地隔离,配合区疾病控制中心进行后续处置。门诊做好患者安抚工作,业务办、总务科全程协助管理。对于体温小于37.3 ℃的就诊者,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首先完成血常规和胸部CT等检查。经综合分析,接诊医师高度怀疑为疑似病例时,按照上述流程执行。(5)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扎实做好结核病诊疗防控。为实现“新冠肺炎零报告,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门诊严格落实诊疗常规,细化工作流程,做到诊疗、防控无死角。①推荐患者就近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带化验单复诊。如果患者就近检查不便,可以在复诊当天上午抽血检查,在接诊医生处签订书面协议,开药后回家。待当天下午收到检查结果后,医生电话通知是否继续服药及服药注意事项,尽量减少患者就诊交通次数。②就诊过程中注意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新冠肺炎宣教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结核病宣传教育,提醒患者不要因为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顾虑而忽视结核病的治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避免中断治疗。③继续落实逾期未复诊患者社区追踪管理工作。根据传染病专报信息系统录入情况,结合病历实际,梳理在治肺结核患者定期复诊情况,群发短信提醒按期复诊。对逾期1个月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④异地滞留患者治疗管理。积极落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保障异地滞留结核病患者免费抗结核病治疗药品的通知》[9]、《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肺结核患者管理方案》[10]对患者进行分类治疗管理。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2007录入整理数据。

2 结 果

2020年1月21日至3月2日,发现发热症状患者3例,联系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协助送西城区发热门诊筛查。经检查排除疑似新冠肺炎,持检查结果再次就诊确诊为肺结核,遂收入本研究治疗。

在此期间,本研究所整理出17例逾期未复诊患者名单。通过区结防所所长微信群发布,由各区结防所通知患者所在社区落实追踪管理。17例患者追踪到位,按期复诊,保证了在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同时,通过跨省沟通,核实患者信息,落实了15例异地被隔离或滞留无法及时回原居住地患者的服药问题,保证了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和规律性。

3 讨 论

3.1严格鉴别诊断,做好肺结核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北京市新冠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以输入性病例和聚集性病例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咳嗽为主[11]。而肺结核临床表现也是以发热、乏力、咳嗽为主,二者需严格进行鉴别诊断。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更应该关注肺结核患者的正规管理,使其能够得到合理的治疗,同时防止新冠肺炎的传播。

3.2强化疫情期间管理措施,做好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 2020年1月21日至3月2日,本研究所通过制定、强化肺结核门诊防控措施,为在治187例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为复诊患者提供提前报告化验结果及先开药再指导服药的服务举措。这样不仅为患者节省了就诊的路途时间,而且保证了患者的治疗管理。同时,通过跨省异地沟通解决异地滞留患者不间断服药问题。对于病情稳定、治疗规律的患者开展疫情健康教育,对15例滞留外地患者由医生主动电话回访,询问服药情况是否规律,有效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

3.3层层把关,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传播 在人工预约挂号环节,对发热和有流行病史的患者进行第一道筛查。在预检分诊岗检测体温,做好防护,控制就诊人流。3例发热患者送发热门诊筛查,在医生问诊环节保持筛查新冠肺炎诊疗思维,确保门诊新冠肺炎零病例,防止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

综上所述,本研究所强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措施,不仅保障了在治肺结核患者的正常治疗管理,同时有效防止了新冠肺炎的传播。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结核病肺结核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355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