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情”能力培养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改革策略研究

2021-03-07 16:48贾俊兵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共情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贾俊兵

(张家口市万全区旧堡小学,河北张家口 076250)

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当今教学中的重点[1]。在如今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新时代下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习成绩以及专业技能的突出, 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高尚的道德素养。小学时期又是学生成长的启蒙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

共情能力是指个体站在他人的角度, 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感受他人、接受他人,并同他人产生情感共鸣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是落实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需要, 也是改善学生人际关系、健全学生人格的需要。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需要培养学生的共情识别能力、共情理解能力和共情应对能力。

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的引导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内容,共情在情感教学中对于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正确发展观的建立拥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教师在当下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需要考虑到新课标对品德教育提出的要求,转化教学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目标,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以肯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在成长阶段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如何才能运用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对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的提高,该文将阐述笔者的几点观点和建议。

1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共情能力培养持有的教育优势

共情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学家罗杰斯提出的,共情泛指凭借自身知识以及经历,对当事人在某段时期的感受有深切的体验[4]。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小学是极为重要的阶段,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尚未定型,是塑造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素养的良好时期,对学生未来成长发展的意义重大[5]。因此,需要重视小学生的能力培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验能力与感悟能力。

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体验能力以及感悟能力培养有极为突出的优势,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世界观、发展观的建立拥有良好的促进作用[6]。根据新课标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提出的要求,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当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能够结合现代教育的观念挖掘品德教育的价值,灵活的使用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紧紧跟随教师脚步,借助所学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分析能力,以便帮助学生能够更快地完成新知识的学习[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能够掌握学生的想法,并在教学的环节中换位思考,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诉求合理的开展教学工作[8]。通过引导让学生可以深入的挖掘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育人价值,从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与道德观念。

2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的诸多学科中所占的地位在逐渐上升,因为其对学生道德素养与共情等能力的培养,有其他几门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但是大多数当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还会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约束[9]。

首先,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很多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习惯新的教学方法,使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共情能力以及思想观念培养方面的作用效果大幅削弱[10]。大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在灌输式教学方式下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并没有做到换位思考,在教学方法上也没有积极的学习现代教学方法对以往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很难能吸引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使班级中出现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讲的现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爱玩爱闹的通病,但是教师并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教学引导,而是采用严厉批评的教育方式,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天性,还会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当前的心理特征,无法合理的根据学生当前的状态创建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工作,使得学生在当前难以融入课上教学活动中,致使思想品德课程教育难以对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效果。

3 提升思想品德教学水平的策略

3.1 使用多媒体设备构建动态教学课堂

小学阶段学生的感性思维以及形象思维仍居于主导地位,考虑到学生分析理解知识无法从客观的角度进行,缺乏独立的判断,因此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中[11]。为了解决此方面问题,确保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发挥其实质作用,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使用网络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在丰富形象的图像等资源下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要点。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建立良好的课程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内容使用影像资料、图片、音频,让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可以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便于学生理解、吸收,借此快速推进教学工作,达到培育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可以慢慢改变感性思维、形象思维意识分析知识的方法,逐渐地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可以凭借主观意识进行问题的理解与判断。

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以及日常行为表现,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以学生情感需求与思想观念培养需要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思想品德教育可以获得良好的实效性。

3.2 引用问题是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需要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采用科学的方法遵循学生心理特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12]。为了可以发挥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共情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教师还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将学生放置在课堂主位,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分析学习知识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应该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自行思考知识内容,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可以使学生逐渐由感思维分析问题变为理性客观地分析问题。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逐步思考知识内容,在问题导向下,使教学工作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流程依次推进,在展示课程内容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13]。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课上表现,分析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的情况,还应该做好教学干预,确保学生可以在教学环境中,有效的利用课程资源学习教材知识,并理解教材内容。教师需要多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指点,保证教学工作可以顺利地进行。

3.3 创设自由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能力培养的环境

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为学生创造可自由发展自身能力的空间,培养学生形成共情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工作进行期间,需要挖掘教材在共情能力培养这方面的资源,通过多媒体设备打造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环境,以便快速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学习期间给予学生以正确的指导[14]。

比如,教师在讲《人类的家园》时,考虑到学生对于该节课内容理解的情况,向学生展示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现状,让学生了解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虽然当下已经开展相应的保护工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向学生展示目前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对《人类的家园》这节课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除此之外,教师还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以往野生动物非法捕杀的画面以及野生动物被制成食用食品广泛售卖的场景,向学生指出此类行为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结合幻灯片展示的图片以及教材内容,分析该节课的课后问题。在学生观看完相关资料后对该节课内容有更深层的把握,并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发表个人的建议。在多名同学相互探讨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学生对此类问题的看法,通过互帮互助不断的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深度。最后教师询问每个小组最终讨论得出的意见,并对多个小组的探究答案进行总结,结合课程主题进一步深化内容和主旨,让学生可以通过本节课树立野生动物保护的概念,建立起基本的法律意识。通过教师的引导,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素养,以此达到共情能力培养的教育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考虑学生个体情感理解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以此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4 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人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模式已无法取得理想的品德与心理素质教育效果, 需要将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 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小学思想教育对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有着良好促进作用,教师必须在当下规避以往错误的教学方式,积极的分析学生当下的成长规律以及心理特征,同时在因材施教的原则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关注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看法,并综合多方面信息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做好课上教学节奏的把控,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科学的教学模式下,形成良好的共情能力,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猜你喜欢
共情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