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思考

2021-03-09 01:05李壮美
求知导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实践思考个性化阅读初中语文

摘 要: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对语文的整體学习非常有帮助。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日常个性化阅读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个性化阅读贯穿语文学科的各个模块,初中阶段是鼓励学生大量进行个性化阅读的阶段。掌握个性化阅读技能,提高个性化阅读能力,不仅是当前学生的需要,还是教师教学任务的要求。基于此,文章对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初中语文;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2-0055-03

作者简介:李壮美(1977.12—),女,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五中学,中学语文一级教师,被评为县“第三届名师”、县“优秀教师”、县“教学标兵”等。

引 言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还体现在应试能力方面。在现实中,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内容。但部分教师教学方式、手段比较落后,导致许多学生对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着恐惧、抵触或轻视心理。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书就像药一样,有效的个性化阅读可以治疗愚昧,让人变得更加聪明。这句话中强调了“善读”二字,启发我们不仅要关注个性化阅读量,还要理解文本内容,提高个性化阅读效率。在当前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发现学生个性化阅读量大,但个性化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这是因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无法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一、初中个性化阅读教学具有的特性

(一)融入学生的个性

在个性化阅读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将个性和思想认知融入个性化阅读中,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使学生以最佳的心态进行个性化阅读学习和情感思考[1]。在这样的个性化阅读中,学生能够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行为和自主探索,主动参与个性化阅读,从而获得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效果。此外,教师对学生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个性化阅读过程至关重要

不同的学生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这是受文化基础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上的观点和情感也会存在差异,会产生思维碰撞。教师要通过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更深入地参与个性化阅读,详细地分析文本内容,深入思考作者的情感。这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本内容,养成良好的个性化阅读习惯,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个性化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行为,尤其是初中生,他们需要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个性。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积极参与个性化阅读活动,实现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可以提高想象力和思辨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积极挖掘个性化阅读文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兴趣不强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兴趣并不强烈,他们只是为了个性化阅读而个性化阅读。换句话说,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习成绩。在这种个性化阅读模式下,学生很难体会到个性化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也无法收获个性化阅读所带来的成就感,反而降低了个性化阅读兴趣。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在个性化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为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积累关键句型和写作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向学生传授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因此,学生在遇到不同类型的文本时,会下意识地依赖教师,希望教师能帮助他们理清文章的情节。这导致学生很难建立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探究意识,无法解决不同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而限制了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有待更新

语文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初中阶段学生认知和生活经验相对匮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然而,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重要作用,最终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全面。教师不能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最终导致学生感觉知识学习枯燥、乏味。

(四)忽略个性培养

目前,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会直接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一)注重在个性化阅读中积累字词

初中语文教学涉及很多古诗词。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每个字词的读音和正确含义,并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查询不理解的字词。学生在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后,就会更加容易理解古诗词的美,同时也会掌握一些基本的句子结构形式。

例如,《使至塞上》这首诗也曾被《红楼梦》中的香菱提起。香菱对其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圆”字进行了分析,虽然香菱觉得用“圆”来形容太阳太俗气,但又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代替。香菱对“圆”一词的解释启发我们,当遇到类似的古诗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欣赏,以便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表达技巧和相应的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除常用的拟人、隐喻等修辞手法外,诗人还会用典故作为自身情感寄托的载体。例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就是用典故来表达情感的诗句。同时,诗歌的个性化阅读也是需要教师重点教学的内容。在要求学生个性化阅读古代诗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诗人的想象中巧妙地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时增加学生在古诗词个性化阅读中字词的积累量。

(二)合理安排个性化阅读时间

个性化阅读时间的安排是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也是充分保证个性化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对个性化阅读时间进行安排时,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传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会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自身的“教”上,而对学生的“学”有所忽视。要想构建高效课堂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主性,同时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最大限度地提高个性化阅读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自主进行个性化的文章阅读,把自己不懂的字词和句子标注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对文章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将自身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然后再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合理安排个性化阅读时间往往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

效果。

(三)引导学生课外多进行个性化阅读

对于初中生来说,课堂上的个性化阅读内容相对有限。要想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和个性化阅读水平,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个性化阅读,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化阅读习惯的形成,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书籍,扩大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范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减少作业的布置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个性化阅读。例如,《少年维特之烦恼》《巴黎圣母院》《罪与罚》《朝花夕拾》等都适合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推荐书籍后,教师需要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个性化阅读情况,为学生解答疑问,使学生逐渐产生强烈的个性化阅读兴趣。

(四)基于个性化阅读方法讲解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提高

大多数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缺乏相应的方法和技巧,导致在考试中个性化阅读现代文时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在现代文学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技巧的传授。第一,考试受时间限制,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个性化阅读。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传授个性化阅读技巧:先读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通常是文章的中心。若个性化阅读小说,文章题目也是故事线索,因此,看题目极其重要;然后,快速浏览全文并划分结构。最后,看问题,根据问题仔细阅读文章,明确问题是什么及如何回答。学生完成了这三个步骤,便会对文章有相应的理解,回答考试问题就会得心应手。日常的个性化阅读与考试中的个性化阅读是不同的。日常个性化阅读不受时间的影响,时间比较充裕。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文章,通过多次的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直至学生透彻理解文章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

(五)采用不同的个性化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素养

在具体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常见的个性化阅读方法有两种。

(1)带注释的个性化阅读。批注个性化阅读法是让学生通过批注的方式,从内容思考、情感延伸和内容归纳几个方面来个性化阅读文本。这既能给初中生更多的自主权,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2)探究性个性化阅读。探究性个性化阅读是教师在个性化阅读前制订教学目标和具体的个性化阅读内容,并设计相关的思考问题。教师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文本,了解作者的情感,能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真实。

例如,在讲授课文《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问题: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描述济南的冬天的?通过对文章的分析,你能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吗?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能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素养。

(六)采用个性化阅读交流形式,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习惯

个性化阅读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应打造个性化阅读交流的空间,采取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化阅读习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将个性化阅读体验转化为自己的主观认知。例如,在开展“热爱生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班级学生围绕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探讨是如何了解生命的,应该如何更好地热爱生命。这样,学生就能积极参与个性化阅读,积极思考和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化阅读习惯。

(七)发挥教师引导者作用,建立科学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体系

在以往的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教师一直扮演着个性化阅读知识点的总结者和传递者。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加快课堂的进程,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个性化阅读探究和文章分析的过程中。基于此,教师应明确自己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引导者角色,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个性化阅读线索,但不干预他们个性化阅读的思路,并在此过程中建立科学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制订个性化阅读目标,创造科学的个性化阅读指导和问题指导体系,使个性化阅读课堂更有意义。

(八)科学引导学生,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兴趣

对于生性好动的初中生来说,面对一篇较长的文言文、哲学文等内容相对枯燥的文章时,难以产生兴趣;而对于内容有趣的叙事,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会更高。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教学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热情不高,对个性化阅读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感受到文章的魅力。以《故乡》为例,这是鲁迅写的一部小说,其中心思想比较复杂。如果学生不能理解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自然就很难读懂这篇文章,肯定不利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學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例如,教师可以提问:我们知道,作者描写闰土时是采取对照的方法,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突出闰土呢?借此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投入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中。

结 语

阅读和理解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前提。现代语文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不断的创新,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兴趣和自学能力,提高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实用的个性化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个性化阅读习惯,进而提高个性化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林秋恋.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6):35.

1415501705223

猜你喜欢
实践思考个性化阅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统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国有企业落实中纪委“三转”要求的实践与思考
微课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