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素材与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结合的策略分析

2021-03-09 13:30郭丽玲
考试周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生活素材低年级小学美术

摘 要:新时期,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通过运用生活素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结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科学地开展美术教学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活素材与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结合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美术;低年级;生活素材

一、 引言

生活素材在美术课堂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通过构建低年级生活化美术课堂,加强了生活素材的应用水平,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了保证生活素材能够更好地融入美术课堂,教师要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 生活素材与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结合的意义

新课改也为小学美术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革新方向,从根本上改善了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呈现方式。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规划更为强调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关联性,让学生侧重从真实的生活中挖掘艺术形式的美感,从而引导学生以艺术的手法来表现思想意识和艺术作品,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与操作技能。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受到年龄限制,在思维和理解方面还未能达到理想的成熟水平,因此更需要运用生活化的元素来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亲近感,能够调动生活经验储备认知教学内容,从而顺利达成学习目标。可见在小学阶段的美术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效引入生活化的元素,对于学生提升知识储备与技能训练效果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有效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行业逐步将教育重点锁定在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升方面,因此小学美术学科的教育目标也应定义为提升学生的艺术与审美能力。美术学科可作为整个小学阶段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但部分地区的美术教育由于升学及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作用,导致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关注力集中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中,严重阻碍了美术学科的发展。而以生活化的角度设计和规划美术学科教学内容,并以写生或者手工操作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形式,这样可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美术学科地位的转变与提升。

(二)激发学生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

学生会集中在小学阶段完成知识与技能基础性锻炼,在此阶段将美术学科中添加生活化的元素,不但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还可充分迎合学生的兴趣倾向,使学生更为自主地参与美术学科的技能锻炼中。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手段,可有效降低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同时丰富课堂信息的呈现形式,更为突出生动性特征,从而大幅提升教学活动的质量。

(三)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

将美术学科教学活动增加生活化的元素,不但能够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提升观察和发现美的能力,还可促进学生运用艺术手法提升生活的审美情趣,从而可以创造出更具有美好情趣的生活。

三、 生活素材与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结合的策略

(一)搜集生活化教学素材

在低年级的美术教材中,更倾向于安排生活化的元素作为教学引导,其不仅从学生的认识水平着手,在生活与课堂内容之间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这种方式尤其在学生初步接触美术学科时更能体现出难得的意义和价值。教师需深度把握教材的特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使用,深度挖掘生活中有价值的信息,以生动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例如,在进行“有趣的瓶盖”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在课程开始前,为学生准备相应的瓶盖、易拉罐等教具,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开展设计和制作。学生对上述生活物品均较为熟悉,且能够熟练掌握不同物品的特征,因此可顺利完成剪、拼等操作,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落实到具体的物品创作中。此时教师应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更为宽泛的空间,不要硬性规定学生的设计思维,同时搜集更加多样的生活物品参与创作,并对学生的制作成品进行及时肯定。有些学生将纸板做成汽车的车身,将瓶盖当作车轮,完成汽车的制作;或者用瓶盖和瓶子做浇花用的喷壶等,这些创意均体现出学生较高的创造性思维。该种教学形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构建了更为可贵的创新空间,在生活和艺术之间搭建更为紧密的联系,从而为深化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提供前提。

(二)关注学生自我体验

新课标也更为提倡在美术学科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因此,学科教师在具体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时,需首先以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和体现出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的关联性,结合学科特征多元挖掘审美体验,从而实现提升审美意识的目标。学生可在体验中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运用绘画手段实现对体验世界的再现。例如,在开展“谁画的鱼最大”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鱼。如果教师仅从构图和绘画技巧等方面开展讲授,则难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对大小进行判别,从而让学生更为准确地建立大小的概念,并调动生活经验完成理解和运用。低年级学生几乎均拥有在雨中玩耍的经历,因此在实施“下雨了”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为学生构建下雨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自然调动生活经验投入创作。教师可从专业角度启发学生更为系统地掌握下雨的特征,包括雨点线条、密集程度等。联系生活经验能够促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和理解知识,有效降低学科知识的理解难度。结合美术教学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规划教学活动,能够在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从情感角度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美术学科教育工作者更应着力为学生构建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建自我体验的途径。教师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建相应的情境,引导其结合经验和教学内容进行分享交流,不断深化对知识及生活的认知。这样才能有效促使低年级学生不断提升知识和学科素养,并在情感层面获得更为理想的引导和启发。

(三)关注学生创造思维发展

当前我国的教育行业更为侧重对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尊重个性,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提供途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在想象力与思维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活跃性,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學时,也会出现不符合客观逻辑和更为夸张的表现形式,充分表现出学生的童趣和新奇的思维。在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美术学科教学时,更需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为首要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美术课堂上实现的成长。小学美术教学中折纸内容较为常见,对于年龄教学的学生来说,折纸的难度也相对较低,但折出新意便具有更大的难度。在开展“让我的飞机上蓝天”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先将自己制作的飞机成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飞机外形的体验来调动兴趣参与实际操作。教师还可将高年级学生制作精良的飞机向低年级学生展示,学生可对其进行拆解观察,对不同的折叠方式进行研究和总结,进一步提升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操作的积极性也能够获得较大程度的提升。当学生自行总结出不同的折叠方式后,教师便可倡导学生运用个性化的折叠方式完成飞机的制作,最终实现学科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积极鼓励同学们多观察生活

艺术的最初形式均是生活中呈现的真实场景。即使艺术作品再生动,也离不开生活的启发。小学低年级的美术教学内容也是如此,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形成观察生活的习惯,虽然以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能更为深入地观察和理解生活,但可使学生运用独立的视角观察和体验生活,从而形成难得的思维习惯。学生对外部世界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并倾向于运用个性化的方式进行认知和理解。如在踏春活动中,便可调动各种感官对花草树木进行认知和记忆,并将其运用艺术化的手法进行呈现。教师也可在学生开展观察活动前,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能够明确观察的内容和顺序,从而总结出更为准确的观察信息。此外,每个学生的视角和能力等均存在差异,因此在对固定的事物进行观察时,也會形成不同的体验和结果。教师因鼓励学生以个性化的观察和表达方式呈现美术作品,并将个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融入其中,使作品具有更为生动和灵活的艺术美感。教师在规划日常教学活动时,需侧重引导学生形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并向学生传授观察和体验生活的技巧,明确美术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完成既定的绘画任务,而且是运用艺术视角和思维不断挖掘出生活中的美好,并运用个性化的方式将生活中的美进行艺术呈现。

(五)美术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将课堂获得的学科技能应用到生活中,才能充分体现学科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更为积极的创造思维,提升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主动性。将生活素材引入到教学课堂不仅要将生活中发现的美感作为教学内容,还需反向将课堂所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生活领域,将二者充分融合。让美术学科内容和技巧融入生活中,实现其应用性价值,可促使学生运用知识大幅提升生活的艺术水平,增强学科学习的成就感,调动更大的积极性应用到学科知识的探索中,充分认识到学科学习的意义。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美术学科知识应用到自家的装修设计中。如果学生对自身的卧室设计缺乏灵感,此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知识参与室内设计,并启发学生制作出一些设计样稿。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艺术思维开展创作,将自己的空间设计成符合自身的审美,这样学生更能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价值,进一步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课堂所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更有效地促进学科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将美术知识在生活中适当应用,也能够从某种层面解放学生的思维天性,按照一定的逻辑和理论指导开展自由的创作,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个性,并在学科技能的应用过程中充分提升生活的艺术水平,通过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创作实现审美素养的提升。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生活素材更加贴近实际,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认识,通过应用生活素材开展美术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也进一步构建了更加高效科学的教学课堂。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并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以及创作力。

参考文献:

[1]吴必凯.生活化视域下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9(36):35-36.

[2]王伟娟.海洋资源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的应用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9(18):158.

[3]余志洋.美从生活中来:生活化材料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长江丛刊,2018(32):29.

作者简介:

郭丽玲,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生活素材低年级小学美术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