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与预防对策分析

2021-03-10 14:32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黄疸胆道胆汁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河南 三门峡 450000)

胆道支架是缓解胆道梗阻治疗方法,初期该项技术适用于良性肝胆管狭窄,后不断改良、推广,现已是治疗胆道狭窄的重要技术尤其是恶性胆道梗阻,具有创伤小、接近生理结构不会影响胆管分支的引流[1]。但对于梗阻性患者,往往存在全身状况差、肝功能异常等,术后可能出现胆道感染,影响预后[2,3]。为分析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现以1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总结预防措施,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2020年10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进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0 d是否发生胆道感染分为病例组(38例)、对照组(136例)。

1.2 方法

收集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的临床资料,如患者术后30 d内出现炎症症状及胆汁培养阳性,排除其他感染灶者。收集两组基础资料及手术资料。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血常规(WBC、HGB、PLT)及凝血指标(PT、APTT)、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术前黄疸天数、术前有无胆道感染,同时比较其手术资料,包括梗阻分型、梗阻长度、支架长度、支架直径、药物使用情况、术前KPS评分、引流支等资料。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对1≤T<5的数据进行连续型校正。

2 结果

2.1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

2.2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见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术后胆道感染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感染严重者还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1,3]。本研究中通过回顾性分析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发生胆道感染患者的术前已经部分状况不佳,如患者合并黄疸天数较长(≥15 d),往往提示血清内胆红素异常升高,可能与术前疾病有关,如胆管癌、异常结石等,但两组在这疾病类型方便并无明显异常。研究者认为,如患者术前有持续黄疸,而胆红素存在多种同工酶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中,一旦持续升高,患者可能引起机体的免疫系统[1]。另外,针对胆管梗阻患者,术前胆道感染时间较长,机体肝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会发生断裂,血胆屏障的渗透性改变,胆道压力升高发生细菌移位,及时予以胆道支架仅缓解梗阻症状后,肝细胞的修复较为缓慢加之手术的刺激,由此引起术后胆道感染[2,3]。高位梗阻及梗阻长度均是独立危险因素,系高危梗阻一般是肝门部胆管癌或恶性肿瘤侵犯至肝门部所致,机体的肝内胆道系统交通减少,且该部位手术操作难度大,增大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梗阻长度通常提示局部胆道受侵犯的严重程度,梗阻过长者,对支架的压力越高,胆道系统破坏程度亦越高,感染的可能性随着升高[1,3]。但术前KPS评分主要评估患者生活自理的情况,主观性较强,也可能系患者自觉症状严重而夸大评分,非独立危险因素。

结合上述影响术后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者总结预防措施如下:a)如患者术前黄疸天数较长且术前已存在胆道感染者,注意术前饮食调整,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氨基酸等食物;如患者食欲较差,术前可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积极调整身体状况;另外在手术穿刺成功后,胆道造影前尽量排除胆汁,缓慢注入造影剂,不宜过快,减少胆汁淤积刺激。避免胆汁经过毛细胆管与肝脏之间交通支破坏Odiss括约肌功能,加重感染。b)针对高位梗阻或梗阻长度较长者,术中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牵扯,避免机体应激性炎症;术后积极观察引流的量、色及性质,针对高危患者,术后还需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根据抗生素的半衰期合理使用。c)注意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若患者有发热、寒战倾向,可予以抗厌氧菌药物行PTCD管冲洗,操作中避免胆汁流入血液。

综上所述,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诱因多种多样,与患者的全身状况密切联系,如患者选择胆道支架治疗,需充分评估其身体状况,针对术后感染高危患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黄疸胆道胆汁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