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干预对牛奶蛋白诱导的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干预研究*

2021-03-17 05:54黄永幸李小芹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5期
关键词:结肠炎奶粉直肠

郝 丽,黄永幸,李小芹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1.耳鼻喉科;2.消化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牛奶蛋白过敏(CMPA)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在婴幼儿时期极为常见,多见于1岁以内婴幼儿,其发生率在5%左右[1]。CMPA是特异性免疫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对于CMPA发生的原因,目前尚未有权威解释,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其与喂养方法、胎龄、分娩、纯母乳喂养等多种因素相关。CMPA危害主要集中于皮肤、呼吸系统及消化道方面,其中最常见的是导致消化道方面出现问题。CMPA会诱导和引发过敏性直肠结肠炎,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2]。对于此类患儿的干预多采用回避牛奶蛋白的方式,改用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替代及母乳喂养方式进行饮食干预[3]。相关研究中指出,饮食干预能逐步降低CMPA风险,使患儿症状逐步改善[4]。本研究在饮食干预的过程中依据患儿耐受改善情况,逐步调整氨基酸奶粉、水解奶粉等的使用,使患儿有一定适应曲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10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纳入标准:(1)符合CMPA症状表现,包括但不限于厌食、喂养困难、生长发育缓慢、吞咽困难、腹泻、腹胀、血便、便秘等。(2)牛奶蛋白回避试验阳性。(3)CMPA致直肠结肠炎;(4)患儿家属知情本次研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先天性消化系统发育不全;(2)其他原因导致的直肠结肠炎;(3)患儿家属配合度差或随访期间失联;(4)因CMPA出现严重过敏综合征、重度渗出性皮炎、蛋白丢失肠病等严重肠病。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12个月,平均(5.52±1.95)个月;病程1~4周,平均(2.15±0.96)周。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12个月,平均(5.68±2.02)个月;病程1~4周,平均(2.22±0.94)周。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1)对照组:常规回避喂养,如患儿为母乳喂养,则哺乳母回避所有牛奶制品,包括但不限于牛奶、豆类、鱼类、奶制品等;如患儿为人工喂养,则停止使用普通配方奶粉,改为氨基酸奶粉;如患儿为混合喂养,则两方面均进行改进。(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阶段饮食干预,第1阶段采用氨基酸奶粉替换普通配方奶粉,期间观察患儿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等,喂养患儿1~3个月;第2阶段以氨基酸奶粉+深度/适度水解配方奶粉喂养,观察患儿有无过敏情况发生,在患儿症状逐步缓解过程中,逐步将氨基酸奶粉替换为深度/适度水解配方奶粉,直至全部替代,喂养1~3个月;第3阶段逐步替换为水解奶粉,喂养1~3个月;第4阶段逐步更换为整蛋白奶粉。在每一个阶段,如患儿病情反复,可停留在上一阶段,待患儿稳定后再进入下一个阶段。每个阶段注意以患儿耐受为基础,切不可盲目进入下一个阶段。

1.2.2观察指标 (1)记录2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包括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血便症状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2)采用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儿家属对治疗干预的主观满意度,总分50分,得分大于或等于35分为满意。(3)6个月后检测患儿CMPA情况,采用皮试或排除-激发试验。

2 结 果

2.12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血便症状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2.22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78.0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患儿CMPA发生率比较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CMPA发生率为36.00%(18/50),低于对照组的75.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CMPA是指牛奶蛋白引发的异常免疫反应,是一种常见的食物过敏类型[5]。近年来的研究中指出,CMPA病例数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婴幼儿是CMPA高发人群,其症状程度不一,但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等;对于成年人而言,由于耐受力更强,同时能够自主选择其他食物作为替代,因此CMPA对生活的影响较小;但婴幼儿主要食物是母乳或牛奶,如出现CMPA,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影响较大[6-7]。目前,CMPA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婴幼儿胃肠功能不全或免疫系统发育不全相关。婴幼儿主要对牛奶中的a-酪蛋白、k-酪蛋白过敏,长期服用会导致患儿胃肠道损伤,发生急性直肠结肠炎,同时继发其他脏器损伤,对生长发育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母乳喂养也可能出现CMPA,其原因可能为乳母摄入了牛奶制品,经乳汁摄入,引起患儿CMPA[8]。本研究为保障CMPA致直肠结肠炎患儿的生长发育,采用循序渐进饮食干预方式帮助患儿逐步耐受牛奶蛋白。在患儿喂养过程中,以氨基酸奶粉、深度/适度水解配方奶粉、普通奶粉过渡方式,逐步改善患儿耐受情况[9]。本研究中饮食干预方式的选择是基于CMPA相关因素考虑而制定的。许靖[10]对某地区CMPA患儿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期间接触并进食牛奶、配方奶粉是导致出现CMPA的直接触发因素,提示患儿发生CMPA的最重要原因是进食了牛奶、配方奶粉。因此,本研究的饮食干预方案是符合科学规划的,通过氨基酸奶粉、深度/适度水解配方奶粉、普通奶粉的逐步过渡方式使患儿肠胃慢慢适应,逐步增强其耐受力,最终达到脱敏治疗效果[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经饮食干预,直肠结肠炎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饮食干预能促进患儿腹泻、血便等症状的及早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主观满意度更高,表明饮食干预能促进患儿症状缓解。其主要原因是在最初干预措施中使用的氨基酸奶粉对患儿胃肠刺激较小,在患儿胃肠功能逐步恢复过程中,逐步替换喂养的奶粉能顺应患儿胃肠功能发育,从而使其耐受情况逐步好转[1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经6个月饮食干预,观察组患儿CMPA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饮食干预能改善和减少CMPA的发生。

综上所述,饮食干预能促进CMPA所致的直肠结肠炎患儿及早康复,同时能有效减少CMPA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饮食方案是否成功与患儿干预方案的个性化调整相关,由于不同患儿CMPA程度不一,部分患儿经1~2个月的饮食干预,即可获得理想干预效果;极小部分患儿经长时间饮食干预也难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对于这部分干预无效的患儿,可及时调整饮食干预方式,或在患儿肠胃发育更为完善后再进行相关干预治疗。

猜你喜欢
结肠炎奶粉直肠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奶粉危机
妹妹的奶粉钱
你家奶粉只能冲着喝?这些妈妈们把奶粉做成了这个样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