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粉碎性肱骨干骨折临床研究

2021-03-17 05:54邹庆峰张继源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5期
关键词:桥接粉碎性肱骨

邹庆峰,张继源

(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云南 大理 671000)

肱骨干骨折是四肢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简单肱骨干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且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对于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分型标准中B、C型粉碎性肱骨干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差,通常采用手术治疗[1-4]。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近年来国内学者(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雄鹰教授)自主研发的[5],该内固定装置的临床应用为人体四肢及骨盆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国内多家医院使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及骨盆骨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6-7]。本研究对本院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粉碎性肱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粉碎性肱骨干骨折49例,其中男33例,女16例;年龄18~45岁;车祸伤30例,高处坠落伤17例,重物砸伤2例;B型骨折32例,C型骨折17例。纳入标准:(1)AO/ASIF分型为B、C型;(2)均采用上臂前外侧入路行骨折复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术,且为同一组术者完成;(3)术后1、3、6、9、12个月按时复查;(4)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排除标准:(1)肿瘤及瘤样病变所致病理性肱骨干骨折;(2)AO/ASIF分型为A型骨折;(3)未按要求随访满1年。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或全身麻醉插管下麻醉,患者取仰卧位,上臂前外侧手术入路。术前先采用C型臂透视并确认骨折线远、近端,确定骨折线长度,初步判断置入内固定长度并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后,于上臂前外侧肱骨骨折线近端做一条长5~6 cm纵向切口,切开皮下组织及筋膜,沿着肌间隙钝性分离至骨膜。在骨折线远端同样做一条长5~6 cm纵向切口,切开皮下组织及筋膜后,沿着肌间隙钝性分离至骨膜。肱骨中下段注意保护好桡神经。C臂透视下肱骨骨折复位满意后,组合桥接棒及连接块2套。肱骨内、外侧形状塑形满意后,外侧自远端切口向近端切口插入合适长度桥接棒,复位肱骨骨折,同时调整桥接棒、侧块位置临时固定。C臂透视肱骨骨折复位满意后,骨折线远近端合适部位分别置入3~4枚锁定螺钉,同样方法固定肱骨内侧。根据骨折类型等情况,可选择2个单连接棒内、外侧固定或双连接棒外侧固定。透视下验证骨折复位及桥接内固定系统位置满意后拧紧固定模块,若骨折块比较碎,可在骨折块旁临时置入侧块于连接棒,拧入螺钉固定骨折块。止血后,放置负压引流,逐层关闭切口。

1.2.2评价指标 术后72 h内且引流量小于50 mL时拔除引流装置,肩肘固定带临时固定。术后1周开始肩、肘关节主动功能锻炼。对术前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评价。术后1、3、6、9、12个月复查X线片。术后6个月采用Neer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大于9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70分以下为差;采用Mayo评分评定肘关节功能:大于90分为优,>75~90分为良,60~75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

2 结 果

49例患者术后均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5.3±2.3)个月,术前住院时间为(7.8±1.3)d,总住院时间(13.4±2.4)d,手术时间(85.0±12.6)min;术中出血(180.0±45.0)mL。术后,1例患者出现桡神经损伤垂腕症状,予以营养神经、针灸理疗,4个月后功能逐渐恢复。术后Neer评分及Mayo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Neer评分优30例,良15例,中4例;Mayo评分优32例,良15例,中2例。图1为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粉碎性肱骨干骨折。

表1 术前、术后Neer评分及Mayo评分比较分)

A为术前,B为术后。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49例患者均临床愈合,且术后复查,患者骨折线均消失,骨折端骨痂密度增大,开始改建塑型,形成坚固的骨连接。术后1例患者出现桡神经损伤垂腕症状,考虑术中过度牵拉所致,予以营养神经、针灸理疗4个月后逐渐恢复。因此,建议术中不可长时间牵拉或压迫桡神经,避免出现神经损伤。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Neer评分及Mayo评分明显优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患者肩关节Neer评分与肘关节Mayo评分优良率均大于90%。提示患者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优势及使用时注意事项如下。

3.1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优势 (1)连接棒为圆柱形结构,可根据不同解剖需求术中塑形为与肱骨形状相适应的形状,可塑性好,使用方便[8]。(2)连接块可置于棒的任何位置,术中还可增加连接块,以确保骨折内固定更加稳固,使骨折固定操作更加灵活[9]。(3)螺钉为锁定型,增加了固定的可靠性,同时螺钉与连接块锁紧前,可绕棒任意旋转,使螺钉定位定向多样化,实现万向锁定联合固定机制,减少了普通螺钉固定式把持力低或钢板强度差等问题。(4)对于肱骨中下端骨折,为避免损失桡神经,术中暴露桡神经,避免过长时间牵拉损伤。对于骨折端有大块骨折块,可增加连接块锁定钉固定,变骨折端剪切力变为压应力,增加骨折端稳定性,有利于骨折愈合。

3.2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粉碎性肱骨干骨折的注意事项 (1)粉碎性肱骨骨折复位后很难维持,需要术者利用2枚或多枚克氏针临时固定维持骨折位置。达到近似解剖复位后,将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连接棒塑型后使用螺钉加以坚强固定。(2)粉碎性肱骨骨折位于中下段时,暴露骨折端时不可避免地要分离并保护桡神经,不可长时间牵拉或压迫桡神经,避免出现神经损伤。(3)对于骨折线呈螺旋形或有多块骨块形成的长节段骨折,除了应用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固定外,建议再以单独的拉力螺钉垂直骨折线固定,把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剪式应力转换为骨折块间的压应力[10]。

综上所述,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可作为治疗粉碎性肱骨干骨折的一种有效的选择。

猜你喜欢
桥接粉碎性肱骨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Microchip推出首款车载以太网音视频桥接(AVB)全集成解决方案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板栗嫁接不亲和的表现及对策
利用桥接技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苹果腐烂病树桥接复壮技术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