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区闲置用地临时性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2021-03-25 07:25马军山
乡村科技 2021年34期
关键词:宁海县闲置用地

李 玉 马军山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1 相关概念

1.1 旧城区

《辞海》中将“城区”定义为城里和靠城的地区,与“郊区”相对。而旧城区一般作为一定地域内城市发展的起点,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在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承载了城市的文化。旧城中心区也集中体现了城市文化和地方特色的精髓,不仅对城市的生长、发展及繁荣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城市文脉、空间特色的传承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1]。

1.2 闲置用地

闲置用地有很多其他的表述,如闲置土地、闲置空间等。闲置用地的产生有多种原因,政府因素和个企因素是比较常见的因素,还有一些社会因素也会造成闲置用地的产生,如拆迁过程中户主的不配合等,而城市的发展与发展所带来的空间结构的变化是闲置用地产生的主要原因[2]。学者陈燕[3]在其文章中对闲置空间作出定义:“空间的闲置说明空间没有使用,或不具备空间机能特质,而造成空间闲置的因素非常多。有些是因为所有权人放弃了对空间的使用,有些是原使用者已不存在,这类空间是真正的闲置。而有些空间是因为管理不当或缺乏管理造成了闲置,这类空间是被闲置的空间。”

1.3 临时性景观

临时性景观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是一种相对于传统长久性景观而言的概念。从存在的时间、运用的材料及设计形式上都相对灵活[4]。临时性景观以其短时性、经济性、灵活性和参与性等特点能很好地服务于周边居民,还能很好地解决一些闲置场地的危险问题,且临时性景观在一定情况下还可演变成长久景观[5]。当临时性景观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时,更能很好地留下历史印记、传承历史文化。笔者所指的临时性景观是在一定时间内服务于周边居民、对城市文化具有一定保护的并有机会演变成长久景观的景观构成。

2 旧城区闲置用地景观建设可行性论证

2.1 旧城区闲置用地景观建设必要性

2.1.1 旧城区居民高质量生活的需求。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拥抱自然,释放压力,绿地成为人们的精神慰藉。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深入和人们对城市生活环境的进一步追求,城市逐渐片区化、综合化、便捷化,在注重人们生活配套设施的完善性和充足性的同时,大片公园、绿化逐渐失去活力,人们往往更愿意选择面积小、易到达的口袋公园,这种情况在用地紧张,缺少大片公园、绿地的旧城区更加明显。且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而绿色景观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可缓解甚至解决部分问题[6]。

2.1.2 城市文化的传承与体现。拆迁过程中由于对城市中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和遗迹认识不够或不及时,导致许多传统风貌特色遭到破坏,继续保留与呈现城市文化所积累的集体记忆与情感,对城市的建设相当重要。而闲置用地的再利用是保护历史空间的方法之一,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空间、功能的更新是尊重时代发展、延续记忆、尊重地方历史文化内涵的积极表现[7]。通过空间使用机能的延续,一方面可使闲置用地尤其是那些具有历史价值或地方特色的建筑物免于毁坏或闲置;另一方面可引入新的城市活动使其与旧有环境共生,从而重塑城市历史空间新的生命。新的景观产生使城市、居民和文化产生关联,可使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延续下去[8]。

2.2 宁海县旧城区闲置用地景观建设可行性

2.2.1 用地性质时间上的可建设性。宁海县旧城区目前正处于城市更新阶段,用地性质得到重新规划。对于已出让和未出让的土地,不同建设类型的土地闲置时间不同。部分已出让土地有半年到1年的闲置时间,而与文物保护点和道路相关的建设有两三年的闲置时间,且宁海县政府短时间内不会搬迁,因此县府规划新址又有一段时间的空闲期。在这些闲置用地上可针对周边情况进行临时性景观建设。

2.2.2 场地条件的优越性。宁海县旧城区目前现存很多历史遗迹和文化要素,部分历史遗迹和文化要素保存良好,对这些物质文化进行保护的同时,可结合场地打造休闲景观。宁海县旧城区现存有部分长势良好的植物,如老街两侧的行道树、具有年代的大树,都可结合场地保护利用起来。此外,宁海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为城市的更新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

3 宁海县旧城区闲置用地临时性景观设计策略

3.1 场地现状调研

3.1.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为宁海县旧城区,具体范围以县政府为中心,北至北大街,南到环南中路,西临兴宁南路,东接桃源南路。

3.1.2 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调研、部门访谈、文献查阅等方法对宁海县旧城区进行调查分析。

3.1.3 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对城市文脉进行梳理,确定城市必须保留的历史文化点;同时确定了土地性质及近期市民需求和城市管理工作要求等,得出以下结果。第一,城市文化破坏严重,一些历史文化已经消失。对场地现存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行分类整理,结果如表1所示。第二,场地闲置用地主要有3类:一种是现存历史遗址及周边空地,一种是已出让土地用地红线退让出来的空地,最后一种是已出让但短时间不会建设的土地和未出让土地。第三,旧城区绿地面积过少,居民活动空间不足;停车场地不足,车辆停车占用人行道,影响交通;道路两侧的建筑立面破损严重,街道两侧店铺招牌破旧等。

表1 物质文化遗存统计表

3.2 调查结果分析

对于物质文化的保护应结合居民的需求进行,使居民能够自发认识文化、保护文化。不同类型的闲置用地进行不同的景观建设,结合历史文化打造休闲绿地、历史慢行道等;此外,街道建筑外立面的破坏不仅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对外立面进行整治,对破损道路进行修复,并增设停车空间,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3.3 宁海县旧城区闲置用地临时性景观设计策略

3.3.1 文化保护与建设同步进行。快速的城市节奏极大地改变了旧城居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活动。一些承载着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和空间的破败或消失成了传统文化延续的阻碍,老人拥有记忆却没有记忆的承载点,青年人仅仅从只言片语中更是无法感知文化,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也渐渐脱离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原有的生活文化气息逐渐减弱,因此文化保护与建设同步进行相当重要。城市更新理念下的旧城景观改造需针对地域文化进行保留与传承,强调保护具有个性且具有历史价值的城市空间场所[9]。通过对宁海县旧城历史建筑与构筑物结合景观进行规划与保护,将其规划成一个个以历史建筑和构筑物为中心的片状口袋公园,最终形成一个以历史建筑和构筑物为中心的片状口袋公园系统。这些公园服务于周边居民,根据建筑特点分别进行建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10]。

古树名木和古井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承载着宁海县旧城区珍贵的记忆。这些历史要素不仅需要保护起来,更要与人们的生活结合起来,使人们主动了解历史,传承文化。考虑到城市居民对景观绿地的需求,可以各历史要素为中心,在实行圈地保护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打造成一个个点状历史小游园,在植物种植方面因地制宜,以乡土植物为主。在小游园中设置解说牌,对古树名木和古井进行介绍,并拓展相关知识,使人们可以了解相关历史[11]。

3.3.2 城市记忆的保留与重塑。宁海县旧城区有两条重要的水系,即桃源河与玉带河。除此之外,城内还有2处重要的水景——泊水塘和蒲湖。两条河流经大半个旧城区,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但在如今的宁海县旧城区只能隐约找寻到两条河流印记。宁海县旧城区目前正在恢复蒲湖并建设蒲湖公园,而两条蒲湖引水线则是根据玉带河和桃源河遗址规划的。由于城市建设,两条引水路线大多为暗渠形式。通过在两条引水路线途径的闲置用地进行景观建设,打造出旧城区线状口袋公园系统。该系统通过景观建设和文化元素的应用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各年龄段人们的需求。并且围绕着玉带河与桃源河两条水系打造出一条城市历史慢行道,在满足居民健身需求的同时更好地传播与传承城市文化。

在这些口袋公园的景观布置上可提炼当地历史文脉,通过改造使旧城的历史积淀及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得到提升,从而使旧城焕发新的活力,使地域特色焕发生机[12]。具体措施可运用一些旧城的文化元素,通过景观的艺术装饰及加工,融入到场地中的一些标志物中,如一些古树、门楼、古井,或城市家具、标志标牌等常见景观设施;同时可通过对当地特色材料的使用,如石材、陶、木、砖和乡土植物等,结合景观造景的手法,对场地进行文化融入[13]。

3.3.3 景观整治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宁海县旧城区拆改期现状给整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从时间上来看,这个影响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需进行景观整治。

第一,建筑外立面整治。对于处于主要城市出入口的城市建筑来说,外立面的整洁与否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具有重要影响。例如,由于拆迁,一些建筑外立面破损严重,摇摇欲坠的窗户对于居民来说具有不小的安全隐患。因此,整治建筑外立面十分有必要[14]。宁海县兴宁南路建筑立面损坏严重,建筑下面随意停车,很容易造成危险,且周围没有任何景观元素,相当生硬。对墙体进行美化处理,建筑外围营造观赏植物景观,既杜绝危险又使周边居民有绿可赏。中大街是宁海县旧县城具有悠久历史的一条重要街道,该街道两侧拆迁与建设同步进行,协调街道两侧景观对提升该街道形象具有积极意义。中大街一侧墙体破败、管线杂乱,因此可对墙体和景观进行美化,对管线进行梳理。另一侧在进行施工建设,可对施工场地进行围挡,深入推进绿色标准化建设。第二,停车空间优化。旧城区用地紧凑,停车区间不足,部分道路被车辆占用,城市交通受到影响。通过对现有闲置用地进行规划设计,增加停车区域并对原有停车区域进行优化。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旧城改造的方向很多,景观改造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它在改造和更新旧城物质生活环境的同时可改造景观绿化环境,并建立景观基础设施系统,以满足人们对绿化的需求。旧城区闲置用地如何使用也是很多城市都要面临的问题,通过景观改造的方法使用闲置用地可解决很多问题。通过临时景观将闲置用地打造成一个个口袋公园遍布于城市中。随着用地性质的改变,临时性景观或灵活地改变其存在形态,或演变成长久性景观。而在打造这些景观时将其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在满足城市更新建设的同时又将文化传承下来,使城市再次拥有生机和活力,这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4.2 结论

旧城区在更新建设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口袋公园的建设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而土地的合理利用、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居民对于城市的需求等问题仍有待通过更多的方法去协调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进步,人们对城市绿地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如何通过景观协调处理好人与城市、城市与环境、城市发展与传承之间的关系,仍有待研究。

猜你喜欢
宁海县闲置用地
不做闲置主妇
宁海县黄坛益良五金厂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共享村落”萌芽——高陵区开发闲置民房资源
宁波市宁海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宁海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闲置集装箱船队运力已超100万TEU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