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类词缀“家”探析

2021-03-25 09:59张立达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词根词缀后缀

张立达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汉语是孤立语,缺乏形态的变化,主要靠语序和虚词表示语法关系与语法意义。因此,汉语与英语等有丰富形态变化的语言相比,词缀较少。学术界公认的现代汉语里,前缀有阿、第、初、老等,后缀有子、儿、头等。汉语中有不少介于词缀和词根之间的语素,例如:可、准、半、员、家、界和类等。“家”在现代汉语中既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作为构词语素组成新词。而“家”作为构词语素,可以是词缀也可以是类词缀。

一、“家”非类词缀用法

“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共有三个字条,其中一个字条音为“jie”同“价”,不是我们要考略的“家”的用法,此字条将不予考略。剩下的两个字条,一个音为jiā,一个音为jia。

jiā音字条中“家”可用作名词和量词。用作名词时,表示①家庭;人家;②家庭的住处;③借指工作的处所;④姓氏。用作量词时,用来计算家庭或企业。

jia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标出是用作后缀,此字条有两个义项,一个用于口语中,一个用于方言中。用于口语中的“家”,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例如: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和学生家等。用于方言中的“家”,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例如:秋生家、老三家。关于“家”的词缀用法,学界的看法是比较统一的,笔者不做过多论述,文章主要对“家”的类词缀用法进行分析。

二、“家”类词缀用法分析

目前,学术界对类词缀的定义众说纷纭,最早提出类词缀概念的是吕叔湘,1979年他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类前缀”和“类后缀”的概念,他指出:“类前缀和类后缀作为前缀和后缀,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时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所以得加个‘类’字。”[1]之后学者们在吕叔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类词缀的定义。郭良夫认为:类词缀语义未完全虚化并且具有一定构造新词的能力;[2]马庆株进一步提出类词缀一般不是轻声;[3]张小平认为类词缀构词位置固定、不能独立成词、构造新词时具有类化性、词汇意义大部分虚化;[4]李进玉认为类词缀在意义上具有“类化”和“泛化”的特点、构词时具有定位性、在语法功能上可以标示词性;[5]曾立英认为:类词缀具有能产性、定位性、意义半虚化的特点并且类词缀是不成词语素。[6]此外,辞书中也有关于类词缀的释义。《辞海》:“类词缀在构词上结合面宽,意义有所虚化而尚未完全虚化的词素。其作用与词缀相类似。可分为类前缀和类后缀。”[7]《汉语知识词典》:“类词缀又称类语缀、准词缀、准语缀。指介乎词根和词缀之间的半实半虚的语素。这种语素有向词缀转化的倾向,但意义还没有完全虚化。”[8]

综合上述定义,笔者认为类词缀有如下几个特点:1.位置相对固定;2.意义未完全虚化;3.表明词性;4.一般不是轻声(这是针对类后缀而言)。

关于“家”的类后词缀身份,已经有多位学者确认。吕叔湘、赵元任、马庆株、陆志韦、刘月华、陈光磊和王珏等都认为“家”是类后缀,但是对“家”在现代汉语中的类后缀用法的详细分类和类前缀用法却很少有学者谈及。笔者依据《现代汉语词典》[9]中“家”的义项,对“家”的类词缀用法进行分析。

“家”的类词缀用法主要在音为jiā的字条中,此字条共有12个义项,笔者对这12个义项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类词缀的用法。这12个义项中去除名词和量词的用法,笔者认为共有6种类词缀用法。

(一)类前缀用法

笔者查阅文献,学者们有讨论“家”类后缀的用法,几乎没有人谈及“家”的类前缀用法,笔者认为在12个义项中有两个义项是类前缀用法。

1.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

这类“家”主要用于前缀 ,位置固定,具有区别性的语义特征;“家”与词根组成“定中结构”的复合词,这类词都是名词。综上几点可以判断在此种结构中“家”为类词缀。

2.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家兄、家弟、家妹。

这类“家”也是主要用于前缀,位置固定,具有标识语义的作用。“家”组成的此类词也都是名词。

(二)类后缀用法

之前学者们认为家的类词缀用法主要有一种,即表示在某种学问的研究中或在某些活动中有成就的人。笔者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12个义项,分析认为“家”共有四种类后缀的用法。

1.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家、店家。

这类“家”主要用于后缀,位置固定,是对一类人的统称,但是与成为词缀“家”的义项相比,意义还没有完全虚化。“家”组成的此类词也都是名词。

2.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此种情况“家”可以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组合。

(1)名词+家

政治家、哲学家、数学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

(2)动词+家

作家、画家、革命家、教育家、旅行家、作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

(3)形容词+家

幽默家、专家、滑稽家。

这类“家”主要用于后缀,位置固定,表示一类人,但是意义没有虚化。此种情况,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与家组合而成的词也都是名词。

3.学术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此义项专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流派。笔者同意吕先生的看法,此义项的“家”在现代汉语中能产性不高,主要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流派。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该义项“家”在词中的位置不固定,可以出现在词中,例如:百家争鸣、一家之言。但是,既然此时“家”作为类词缀,其位置就不像词缀那样要求严格,并且“家”组成的这类词语都是名词,具有意义上的共性,可以组成一个聚合群,所以,笔者认为此义项中的“家”应该被看做是一个类词缀。

4.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该义项中的“家”看做名词,笔者认为该义项可以作为类词缀使用。此义项中“家”一般不能独立成词,主要用于后缀,位置相对固定,意义没有完全虚化,且这类“家”组成的词都为名词。

“家”在四种类后缀的用法中音为jiā,都不读轻音。综上分析可知,“家”共有六个类词缀用法,两个为类前缀,四个为类后缀。

三、类词缀“家”溯源分析

“家”字目前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其从此发展为现在的类词缀也有一个过程。

(一)“家”的语义溯源

《说文解字》:“家,居也,从宀豭省声。”随着甲骨文的出土,学者们更倾向于家从宀从豕,会意字。关于家的本义,学界历来争议不断,主要有四种意见:第一种同意许慎“居”的意义,但是对居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家最初为豕之居再引申假借为人之居;另一种则认为家就是人的居室。第二种认为“家”的本义为宗庙,是宗族进行祭祀的场所。第三种认为家的本义为社会组织。第四种则把“家”定义为以血缘聚居团体为基础的财产单位,即家族。第一种观点是较为具体的概念,与今天的意义较为相近;而后三种则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并且他们的意义范围要比今天的大很多。笔者查阅语料库显示,目前,“家”在文献中的记载最早出自《周易》,其大部分的意义应为“家庭”,如:

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2.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笔者又查阅了《汉语大词典》,“家”jiā音共有31个义项,其中与本义相关的有如下几个:① 人所居;住房;② 特指自己家庭的住房;③安家落户;定居;④ 家族;家庭;⑤ 室内;大门以内;房屋的里边。在《王力古汉语词典》中“家”共有四个义项:家庭;古代的卿大夫的采邑;夫妻互称为家;学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家既有家庭;人家的意思又有家庭的住处的意思。“家”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而文字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家”字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应该已经产生,这时人类已经懂得饲养牲畜定居生活。河北省磁山文化遗址发现猪、羊和狗等已经被饲养,为了防止野兽的侵袭,人们会将牲畜放在屋内,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人在上面住,牲畜在下面。以上都说明在原始社会,“家”有屋、有人、有牲畜。至于豕是一个象形,它应该是家中牲畜的代表。所以,笔者认为“家”的本义应该是许慎所说的“居”,即人自己的居室。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明的不断进度,逐渐产生了祭祀、宗族、阶级社会等概念,各种新事物、新概念也不断涌现。“家”由本义引申出家族、学派等不同的意义。

(二)“家”类词缀历史溯源

“家”共有六种类词缀用法,①笔者对这六个义项分别进行检索分析,大致分析出其不同的虚化年代。

类1家畜、家禽的用法应该早于家兔、家花,所以笔者主要对家畜和家禽进行检索。查阅CCL语料库显示:家畜最早见于西汉《淮南子》,如:“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家禽最早见于六朝《全梁文》,如:“家禽野兽,殚四生之品;无不放舍焉。是时朝臣,至于民庶,并各随喜,又钱一千一百一十四万。”可见家畜一词比家禽出现的早,“家”该类词缀的用法在西汉或更早就已经出现。

类2家父在三国曹植《宝刀赋序》中就已出现:“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可见“家”谦辞类词缀用法在三国以前就已出现。

类3检索显示,田家一词东汉时便有:“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报孙会宗书》)东家、行家等词则较晚之后产生。可见“家”此义项的类后缀用法,最迟至东汉时已经产生。

类4根据语料库显示,法家在文献中要比儒家、墨家等词出现的早。“法家”在战国《管子》中就已出现:“管子曰:‘非法家也。大夫高其垄,美其室,此夺农事及市庸,此非便国之道也。民不得以织为绡而貍之于地。彼善为国者乘时徐疾而已矣。谓之国会。’”儒家、墨家等词在东汉时才出现。由此可见“家”的此类词缀用法,在战国更早前已经出现。

类5王力认为“家”表示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的用法是从学派的意思发展而来的,[10]例如:建筑家、艺术家等。笔者赞同王力的观点,所以,此种“家”的类词缀用法应该晚于表示学派的家。根据语料库显示,画家一词最早在北宋话本《梦溪笔谈》中就已经出现:“画家为之自有法,但以肩倚壁,尽臂挥之,自然中距。”可见家的此类词缀用法,最迟北宋也已经出现。

类6公家一词根据语料库显示,最早见于春秋《墨子》:“舍公家而奉季系。”可见此类词缀的用法出现较早。

经语料库检索分析可知,“家”的六种类词缀用法中,“公家”一类词出现的最早,其次是表示学派一类的类词缀,而“家”出现在画家、作家、艺术家等词尾的用法出现的最晚。这六种类词缀按产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如下:类6>类5>类1>类3>类2>类4。

四、“家”类词缀的发展趋向

学界普遍认为类词缀有三种发展前景:1.完全虚化,语法化为典型词缀;2.停留在类词缀阶段;3.倒退回原始词根阶段。关于“家”类词缀的发展趋向,笔者通过分析做一个大概的预测。

类词缀是介于词根和词缀之间的语素,要预测类词缀的发展方向,就要理清类词缀和词根、词缀之间的不同之处。“一些类词缀,意义还没有完全虚化,或多或少和词根有一些联系,语音形式上又与词根相同。”[11]由此可见,类词缀发展为词缀则要意义完全虚化,后缀则要变为轻音;类词缀倒退为词根阶段,则意义要实词化。否则类词缀则保持它类词缀的身份不变。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提到了语缀能产和不能产的问题。之后尹海良又进一步发展了吕叔湘的观点,他认为:词缀主要是组合构词能力强而类词缀是生成新词能力强;词缀语义完全虚化,因此,词缀可以脱落词根而词义不受影响,类词缀则不能轻易脱落。[12]结合上述的论述,笔者将从意义虚化、轻读音和能产性等三个部分讨论“家”的发展趋势,其中,以意义虚化为主,能产性和轻读音为辅。

类1我们应该注意到家雀儿、家鼠和家燕等三个词。这三个词虽然与人工饲养和培植的意义关系不紧密,但是这三个词是“家”的这种类词缀用法的泛化。家雀儿、家鼠和家燕的别名为麻雀、老鼠和燕子,因为这三种动物伴人而居,与人类关系密切,所以在名字前加“家”。这种“家”的用法是在家鸡等词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虚化。笔者认为类1很有可能完全虚化为典型的词缀。

类2用作谦辞,并没有具体的意义,发展到今天其语义已经非常虚化。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谦辞和亲属称谓基本上已经固定,因此类2也就不太可能产生新词。从以上两点笔者认为类2很有可能完全虚化成为典型的词缀。

类3读音为jiā,其意义较为实在,并且还有很强产生新词的能力,一些新兴行业的兴起,都会促使类3新词的产生,例如:淘宝的发展和兴盛产生了淘宝卖家。此外,笔者认为在短期内该义项不会虚化,因此类3将会停留在类词缀阶段。

类4与类3的情况一样,具有较强的产生新词的能力且较长时间内该义项不会虚化。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说:没有“演奏家”一词,可是该词现在已经被我们使用。综上,类4也会停留在类词缀阶段。

类5和类6类词缀用法产生的年代都比较早,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开始使用。这两类的词汇集合群数量较少,不太会产生新词,可是这两类词义不容易虚化,目前读音依然为jiā,因此类5和类6在很大概率上会保持其类词缀的用法。

综上所述,可知“家”的类前缀用法很有可能会成为典型的词缀而其它4类则长时间内停留在类词缀阶段。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还发现“家”作为类词缀产生新词的能力,与其组合的词根能不能产生新词有很大的关系。和类3、类4组合的词根,有很强的能产性,所以这三类就有较强的产生新词的能力。而与类2、类5和类6组合的词根不能随便产生新词,所以这三类产生新词的能力较弱。

五、结语

本文从“家”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出发,归纳其类词缀用法,笔者共分析出“家”的六种类词缀用法。“家”的类词缀用法产生年代较早,最早在春秋战国或更早时期已经产生。经过分析,“家”的类词缀用法,除了表示谦辞用法的“家”很有可能成为词缀,大部分会滞留在类词缀阶段。

注释:

①基于文章的第一部分,对“家”六种类词缀用法进行标号,从类前缀到类后缀分别为类1、类2、类3、类4、类5和类6。

猜你喜欢
词根词缀后缀
词根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词根来改善英语词汇学习
释西夏语词缀wji2
倍增法之后缀数组解决重复子串的问题
名词类后缀“手”的语法化动因与机制研究
河北霸州方言后缀“乎”的研究
说“迪烈子”——关于辽金元时期族名后缀问题
高职英语教学中“词根教学”的应用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