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优质双季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分析

2021-03-25 23:04周建玲李亮金陶国华
江西农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再生稻晚稻早稻

周建玲 李亮金 陶国华

(1.进贤县南台乡人民政府农业农村办公室,江西南昌 331706;2.进贤县前坊镇人民政府农业农村办公室,江西南昌 331712)

以往,在水稻种植过程在过度追求产量而忽视品质,不适应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机健康农产品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为此,政府提创单改双、应种尽种、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增施有机肥的、多种形势补贴粮农等一系列举措,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想使有机双季稻稳定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加大对有机双季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推广普及该技术,让粮农和广大消费者受益。

1 品种选择

双季稻品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水源、人力资源等选择,保证早、晚稻品种生育期合理搭配。品种应选择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强以及生育期适宜的早、晚稻品种。早稻品种可选择江早361;晚稻品种可选择泰优398、万象优982 等。此外,还可以采取再生稻种植模式,种一季收二季,省工省本、轻简化栽培,选择生育期在130 ~135 d,再生能力强、高产优质的品种,如晶两优1468、甬优4949 等。

2 适时培育壮秧

根据水稻移栽方式采取塑盘育秧和旱床育秧。其中,塑盘育秧可分抛秧和机插两种。大田用种量均为22.5~30.0 kg/hm2,但应根据品种个体的分蘖能力适当增减。浸种前适时晒种,做好种子消毒工作,采取间歇浸种,提高发芽势及发芽率。播种前3 d 施足秧田基肥,基肥用壮秧剂或复合肥,合理稀播壮秧。播种时间应抓住有利天气适时抢播,早稻采用塑膜覆盖保温育秧,有条件还可实行工厂化集中育秧,早稻在3月15-30 日播种、晚稻在6 月15-30 日播种、再生稻在4 月1-15 日播种为宜,秧龄均控制在25 d 之内,移栽前5 ~7 d打好1 次送嫁药,预防稻瘟病和二化螟等病虫害。

3 适时直播移栽

3.1 直播 由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且短缺,轻简化生产深受农民喜爱,但是年度内连季、年复一年直播,将会加大稗草籽在土壤中存在的基数,从而增加稗草防控难度和防控成本,为有效控制稗草,应增加水田的翻沤次数,直播、移栽轮换、翻沤田减少土壤种的草籽存积,减轻稗草危害。直播时间一般早稻在4 月1-15 日,宜早不宜迟,早稻生育期在110 d 内。

3.2 移栽 水稻移栽分为人工栽插、抛秧、机插3 种,栽插采用宽行窄株,株行距以13.3 cm×26.6 cm,每蔸2 ~3 株,栽插密度为27 ~30 万蔸/hm2。机插应控制栽插深度,宜浅不宜深,保证秧苗快速返青分蘖,确保水稻正常生长,否则将会延长水稻的生育期。

4 水肥管理

4.1 水分管理 水稻的水分管理主要采取间歇灌溉的节水技术。近年来,水资源紧缺,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节水灌溉首先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建立节水灌溉设施,然后按照“壮根、通气、调温、节水”的理念,遵循“浅水促分蘖,晒田壮秆攻大穗,深水护胎、浅水灌浆、干湿壮籽”的水分管理原则,满足水稻生长发育需要。再生稻应在头季稻齐穗15 d 后进行二次晒田。

4.2 肥料管理 庄稼一只花,全靠肥当家。肥料的施用量与水稻的产量息息相关,施肥量过少或过多都达不到理想的产量。施肥量过少满足不了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过多则会导致水稻生长过旺,易倒伏。专施化肥易造成土壤酸化、土壤板结,污染土壤,使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导致农产品质量差。为提高水稻产量及品质,应选用科学的施肥技术。一是秸秆还田。水稻机收时,留桩15 ~20 cm,稻草切为段长10 ~15 cm,以保证水田翻耕不起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疏松土壤。二是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搭配。通过土壤检测,根据土壤养分的丰缺情况和目标产量测算各养分的施用量,保证有机质、氮、磷、钾合理平衡施用,以达到目标产量,保证农产品品质优良。三是“三控”施肥技术。在不减少有机肥施用量的基础上,通过“控肥、控苗、控病虫害”,减少施氮总量10%,减少用药1 ~2 次,促使目标产量增产5%以上。该施肥技术的关键是追肥推迟5 ~7 d,基肥∶追肥∶穗肥比为早稻5 ∶3 ∶2、晚稻5 ∶2 ∶3。四是再生稻关键施肥技术。基肥比早稻增施20%~30%,头季稻收割前10 ~15 d,施尿素150 ~180 kg/hm2做促芽肥,收割后3 d,结合复水施尿素150 kg/hm2加氯化钾112.5 kg/hm2作提苗肥,一般不追肥。五是喷施叶面肥。每季均可在孕穗至齐穗期用磷酸二氢钾1.50 ~2.25 kg/hm2加水叶面喷雾,以增加功能叶的活力,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质量。

5 病虫草害防治

防除杂草坚持“耕作轮换、无封闭不直播、打草打小、封杀结合、精准用药、安全第一”的理念。病虫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杀虫灯、性诱器、黏虫板等物理防治方法,结合生物农药防治。生物农药施用时,应采取精准、适量、科学用药。充分遵循绿色防控理念,减少用药次数和使用量,严禁使用有机磷农药,确保农产品优质。

6 收获

待谷粒黄至95%~98%时及时收割,晾晒归仓,有条件的或天气原因无法晾晒的可用烘干房烘干。

猜你喜欢
再生稻晚稻早稻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早稻迎丰收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
安徽安福县:发放晚稻测土配方施肥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