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哮喘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并分别测定血清总IgE,以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

2021-03-30 09:58罗东平陈镇炎郁昌木
智慧健康 2021年5期
关键词:支原体外周血粒细胞

罗东平,陈镇炎,郁昌木

(惠东县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300)

0 引言

支气管哮喘也被叫做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常发生于儿童[1]。该疾病的发生和外部环境、呼吸道感染以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同时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T 淋巴细胞等炎性因子也参与了疾病的发生[2]。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近年来患病人数逐渐增多,给患儿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支气管哮喘主要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以及T 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系统引起的气道慢性炎症,其常见触发因素为呼吸道感染。本文将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哮喘患儿中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 进行检测,以此评价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详细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20年1 月至2020年12 月期间在我院医治的89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经酶联免疫法测定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 滴度≥1:80。其中30例肺炎支原体伴喘息患儿作为A 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6例、14例;年龄3 至11 岁,平均(6.54±1.51)岁。肺炎支原体未伴喘息患儿作为B 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7例、13例;年龄2至12 岁,平均(6.49±1.54)岁。2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C 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5例、14例;年龄3 至12 岁,平均(6.58±1.49)岁。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排除近一个月内接受激素治疗者或呼吸道被感染者。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5例、35例;年龄3 至10 岁,平均(6.56±1.52)岁。对比基本信息各组对象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对比。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 检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抽取1ml 外周静脉血液,加入EDTA-K2 实施抗凝处理,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以此为依据计算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和相对计数。正常参考值:相对范围在0.5%至5%之间;绝对值在0.5×109/L 以下。血清总IgE:抽取2mL静脉血液,不实施抗凝处理,置入-25℃冰箱保存待测。通过ELISA 法检测血清总IgE 水平,所有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执行。

1.3 观察指标

对比四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率和血清总IgE 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四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对比

由检测结果得知,A 组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 组和C 组之间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 所示。

2.2 四组研究对象血清总Ig 水平对比

由检测结果得知,A 组血清总IgE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 组和C 组之间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2 所示。

表1 四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对比(,%)

表1 四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对比(,%)

注:和B 组、对照组对比,aP<0.05;和A 组对比,bP>0.05。

表2 四组研究对象血清总Ig 水平对比(,IU/mI)

表2 四组研究对象血清总Ig 水平对比(,IU/mI)

注:和B 组、对照组对比,aP<0.05;和A 组对比,b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病机制相对复杂,外部环境和遗传因素可共同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3]。以往临床认为哮喘主要是平滑肌功能障碍所引发的病症,随着纤维支气管镜的广泛应用以及对支气管粘膜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研究的深入,逐渐认识到哮喘属于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引起气道炎症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IgE 所介导的T 淋巴细胞炎症,另一种是非IgE 介导的T 淋巴细胞依赖的炎症,而后一种渠道的主体细胞包含嗜酸粒细胞和T 淋巴细胞。研究发现,哮喘的发生和重复发作与呼吸道感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病毒的基础上,近年来支原体已成为哮喘病因研究中的热点方向,临床逐渐重视支原体感染和哮喘之间的关系。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A 组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 组和C 组之间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检测结果得知,A 组血清总IgE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 组和C 组之间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肺炎支原体在小儿肺炎中最为多见,临床认为肺炎支原体是导致哮喘急性发作、长期治疗无效以及哮喘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侯静等[4]学者指出,在喘息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几率在21 至30%之间。陈华海[5]学者研究也报道了,哮喘患儿中约23%的血清肺炎支原体-IgE 及IgM 抗体水平为1 ∶32,而参照组呈阴性。肺炎支原体会通过对机体的刺激作用形成IgE,并介导1 型变态反应,进而造成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下降,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最终引发哮喘[6-9]。所以肺炎支原体一方面是感染源,另一方面也属于过敏源。本次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伴喘息患儿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率和血清总IgE 水平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未伴哮喘患儿和健康患儿,同时和支气管哮喘患儿差异较小。进一步表明了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发病之间密切相关,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是导致哮喘加重和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10]。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通常合并喘息症状,同时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 水平大幅上升,因此肺炎支原体感染易诱发小儿哮喘,需积极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从而避免小儿哮喘的产生。

猜你喜欢
支原体外周血粒细胞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对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价值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长效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