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及回顾性分析

2021-03-30 09:58颜为平
智慧健康 2021年5期
关键词:脂肪性酒精性肝功能

颜为平

(敦煌市七里镇青海油田医院,甘肃 酒泉 736202)

0 引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是一种典型的慢性肝病,对肝肾功能的损伤较大,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方能缓解病情,改善预后,逐渐恢复肝、肾正常功能,并保护其他功能组织不受侵害[1-3]。本文为总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此次特从我院抽取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患者和5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我院于2016年5 月至2020年5 月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同期收治的5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照组)共同纳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总结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异同点,从中归纳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两组患者的基本病例资料如下:在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39例,年龄35~75 岁,平均(61.82±6.95)岁,体质量为24~30kg/m2,平均(27.86±2.04)kg/m2。在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8例,年龄35~73 岁,平均(55.76±6.62)岁,体质量为22~27kg/m2,平均(25.05±1.58)kg/m2。两组患者对比基本病例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具有临床对比价值。本次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会研究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和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②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③无饮酒史或者乙醇摄入量男性低于140g/周,女性低于70g/周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严重合并症和器官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②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③精神疾病史患者;④免疫系统障碍疾病患者;⑤家属不知情且非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的患者;⑥不配合相关指标检测的患者。

1.2 方法

先收集整理所有入选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建立个人医疗档案,以此作为归纳临床特征的数据基础。采集所有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3mL,作为血脂指标检测的标本,先对标本进行离心分离血清处理,之后采用终点法检测胆固醇(TC)的水平,采用氧化酶法测定甘油三酯(TG)的水平,采用直接测定法检测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然后再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项肝功能指标。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对比项目主要为性别比例、年龄和体质量(成人的BMI 数值分布情况:过轻-低于18.5kg/m2,正常-18.5~23.99kg/m2,过 重-24~28kg/m2,肥胖-28~32kg/m2,非常肥胖-高于32kg/m2)等[4]。

②对比两组患者合并症发病情况,对比项目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肥胖症等。

③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指标,对比项目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5]。

④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MELD 评分,肝功能指标对比项目主要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MELD评分计算方式为:R=3.8ln[胆红素(mg/dL)]+11.2ln(INR)+9.6ln[肌酐(mg/dL)]+6.4,分值越高,表明病情越严重[6]。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有实验数据均纳入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具体分析,计量资料均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 则可认为本次研究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

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n(%),]

表1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n(%),]

2.2 两组患者合并症发病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肥胖症等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明“三高”症和肥胖症都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发病的诱因,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合并症发病情况对比[n(%)]

2.3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的TC、TG、LDL-C 以及HDL-C 水平对比差异较小,数据统计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明血脂水平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发病关联较小,不是该病的显著临床特征,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指标对比(,mmoI/L)

表3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指标对比(,mmoI/L)

2.4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MELD 评分对比

观察组的AST、ALT 和TBIL 指标均优于对照组,MELD 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明肝功能指标可以成为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重要临床特征,详情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MELD 评分对比()

表4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MELD 评分对比()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一种无过量饮酒史,由其他各种原因造成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蓄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7]。该病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这两种情况都会极大程度影响肝功能,甚至于随着疾病的发展恶化,还会累及其他的器官组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8]。对此,必须总结临床特征,联合其有效的临床诊断方式获得正确的诊断数据,据此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采取及时有效的诊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9]。

目前,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不良生活习惯,各种疾病频发,社会卫生健康问题越发严峻。其中,根据大量的临床统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发病率有增长趋势,且发病群体逐渐年轻化,已然成为影响社会安全健康的重大危险因素之一[10]。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必须从根本上预防该病的发生,并且依据其显著特征获得警示,提高该病的早期确诊率,做好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在于临床特征的发现总结,只有显著的临床特征才能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的年龄、女性患者的比例、体质量等指标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肥胖症等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项血脂水平指标对比,P>0.05;观察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和MELD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年龄、性别和“三高”、肥胖症等合并症以及肝功能指标都可以成为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重要临床特征,需在后期临床诊断中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大对其研究力度。

综上所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尤其是女性患者更为多见,具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以及高血脂等合并症的患者也更容易发病,其肝功能指标变化较小,结合以上特征采取早期诊断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脂肪性酒精性肝功能
书 讯
书 讯
书 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探讨血清缺糖基转铁蛋白在酒精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