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益生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性

2021-03-30 09:58杨小聪
智慧健康 2021年5期
关键词:胆红素白蛋白蓝光

杨小聪

(兴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 梅州 514500)

0 引言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临床常见病,患儿发病率较高,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死亡。患儿常有皮肤发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上升等表现,有些患儿随着生长发育日趋成熟,黄疸逐渐下降,但也可能因未结合胆红素过高,通过血-脑屏障,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不经治疗干预,可造成永久性损害。临床治疗以早退黄、预防并发症为主要原则[1]。此次研究以我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白蛋白+益生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收治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为我院在2018年3 月至2020年3月之间收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90例患儿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n=45)男性25例,女性20例,其年龄居于2~15d,平均(8.25±2.56)d,体重在2.4~4.8kg,平均(3.52±1.16)kg;观察组(n=45)男性24例,女性21例,其年龄居于1~15d,平均(8.34±2.45)d,体重在2.3~4.9kg,平均(3.68±1.32)kg。两组患儿基础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蓝光照射治疗,采用多次间歇照射法,每次照射时间为12-15h,连续治疗3d;观察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白蛋白、益生菌治疗,其中蓝光照射法同对照组;白蛋白(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S19993024),按照患儿体重每千克用量为1.0g,每日1 次,连续治疗3d。滴注过程中注意先慢后快,并关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益生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科兴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次0.5 袋,一天2 次,温奶送服。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ϒ-谷丙氨酰基转移酶(ϒ-GT)、游离脂肪酸(FFA)与碱性磷酸酶(AKP)。②疗效评价标准[2]:显效为患儿皮肤与黏膜发黄等症状消失,检查结果显示血清胆红素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为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好转;无效为以上标准均未达到。③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 进行数据处理,患儿总胆红素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描述,患儿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用(%)描述,以P<0.05 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44/45),对照组为84.4%(38/45),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组间血清指标比较

实施治疗前,TBIL、HS-CRP、ϒ-GT、FFA、AKP两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HS-CRP、ϒ-GT、FFA、AKP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皮疹、腹泻、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观察组、对照组血清指标比较()

表2 观察组、对照组血清指标比较()

表3 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由于新生儿生理解剖特点特殊,出生时肠道内无细菌,结合胆红素不能还原为尿胆原、粪胆原从体外排出,患病时患儿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肠蠕动减弱,正常肠道菌群的建立比较慢,所以肠道内胆红素排出量较小[3-4]。蓝光照射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其原理在于胆红素吸收相应波长的光线之后,脂溶性Z 型胆红素将转变成水溶性E 型胆红素,直接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但经单纯蓝光照射后形成的E 型胆红素并不稳定,极易反转录为Z型胆红素,白蛋白是一种胆红素载体,结合E 型胆红素后可起到稳定作用[5-7]。因新生儿出生时其肠道内缺少细菌,未能重复性吸收胆红素,口服益生菌后可直接定植于肠道,肠道内无菌环境随即改变,其结合胆红素将还原为尿胆原,随粪便排除人体。同时肠道益生菌还可减少对结合胆红素的分解,从而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刺激肠胃蠕动,以排出肠道内胆红素。在上述机制影响下,可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益生菌,以达到更好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8-10]。

本次研究中选取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后,分别给予蓝光照射、蓝光照射+白蛋白+益生菌治疗,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44/45),对照组为84.4%(38/45),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前,TBIL、HS-CRP、ϒ-GT、FFA、AKP 两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HS-CRP、ϒ-GT、FFA、AKP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该结果提示,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益生菌治疗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获得明显疗效,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安全性与有效性。

综上所述,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益生菌治疗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确切,可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促进胆红素下降,安全可靠,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胆红素白蛋白蓝光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防蓝光对眼睛来说有必要吗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更纯粹的“影院级”4K蓝光机 杰科BDP-G5700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