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分析

2021-03-30 09:58黄海燕
智慧健康 2021年5期
关键词:西沙耐药性炎性

黄海燕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结核病防治所,山东 临沂 277700)

0 引言

在针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药敏试验中,其感染的细菌至少对利福平、异烟肼这两种或更多的药物产生耐药性时,即被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MDR-TB)[1]。目前,MDR-TB 以中青年为主要患者群体,治疗相对棘手,常用抑菌药物在该疾病临床所得效果有限[2]。特别是当前国内临床用药中滥用药物愈发多见的情况下,对抗生素使用的控制力度不够,直接造成MDR-TB 确诊率的显著提高[3]。再加上MDR-TB 的传染性,已成为人类健康安全的潜在问题。本文结果指出莫西沙星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不良反应少,用药舒适度有保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4 月到2020年4 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其中应用莫西沙星治疗的43例纳入观察组,另外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43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为24~69 岁,平均(36.58±6.95)岁;患病时间4~9年,平均(4.36±1.05)年。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为24~70 岁,平均(37.01±6.52)岁;患病时间4~8.5年,平均(4.47±1.21)年。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比较小(P>0.05)。纳入标准:①对研究选用药品无严重过敏反应患者;②对于本次研究分组及相关内容熟知并同意参与的患者。排除标准:①依从性非常差,药物治疗效果无参考价值的患者;②因各种因素未完成整个疗程的患者。

1.2 方法

确诊后均进行抗肺结核的常规治疗,每日给予25mg/kg 乙胺丁醇,10~20mg/kg 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1 次/日;250mg 丙硫异烟胺片3 次/日,15-30mg/kg 吡嗪酰胺片,2-3 次/周。与此同时,观察组:莫西沙星(国药准字J20150015,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0.4g*3s),1 次口服1 片,1 日服用1 次。对照组:左氧氟沙星(国药准字H20040091,第一三共制药有限公司,0.1g*10s),1 次口服0.7g,1 日服用1 次。

1.3 观察指标

治疗中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作出详细记录并在治疗后统计不良反应率;治疗予以患者痰菌检查,对比治疗2/6/12 个月的痰菌转阴率;治疗效果判断标准,①显效:症状经治疗后基本得到改善,胸部影像中观察到>80%的病灶被吸收。②有效:症状经治疗后有较大的改善,胸部影像中观察到>40%、<80%的病灶被吸收。③无效:治疗效果没有达到上述标准。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对比两组炎性因子、肺功能指标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2.2 两组痰菌转阴率比较

治疗12 个月后观察组的痰菌转阴率比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2。

2.3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3。

表2 比较两组痰菌转阴率[n(%)]

表3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n(%)]

2.4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的FEF、FEV1 等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F、FEV1、指标水平均有所上升,其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表4 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2.5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的IL-1、IL-6、TNF-α 等炎性因子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IL-6、TNF-α指标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比较两组炎性因子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表5 比较两组炎性因子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3 讨论

肺结核可通过呼吸道发生感染,结核分枝感染是该疾病的主要成因,患病者有咳嗽、乏力、身形消瘦的表现,部分还会伴咳血,病程越长对肺部的损伤越大[4]。这种疾病的治疗以周期长为主要特点,因此部分病人在治疗中可能因为症状改善而自发停药,不仅容易使疾病复发,也使得体内病菌产生更大的耐药性[5]。另外,以往临床对药物使用的控制力度不足,导致各地滥用药物的问题滋生,在肺结核治疗中,抗结核药物及其他抑制病菌药物的胡乱使用,也是助长致病菌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6-8]。目前,在肺结核患者中,经药敏试验,若致病菌同时对两种以上治病用药存在耐药性且痰涂片为阳性,即被确诊为MDR-TB。MDR-TB 形成直接造成治疗难度的变大,复发率变高,不仅仅是对患者自身生活造成不便,同时也对其家庭施以了更多的压力。呼吸道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途径,而呼吸行为是人存活必然会进行的,因此呼吸道这一传染途径是无法避免的,世卫组织曾指出,在不对结核病进行控制下,1例结核患者年平均感染人数在10~15 人之间,而MDR-TB 由于患者带菌时间长的缘故可传染更多的人。因此关于MDR-TB 的治疗必须引起重视。同时,也有学者指出免疫力功能减退也同样是大多数MDR-TB 患者具有的特点,而结核杆菌在进行免疫应答时中高度参与的T 细胞将在TNF-α 的作用下促成炎症因子,进而使得患者机体发生炎症反应。左氧氟沙星使用后吸收较快,患者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安全性有所保障,但研究指出,这种药物的抑菌效果不够理想且容易产生耐药性[9-12]。而莫西沙星与其同属喹诺酮类药品,是第四代药物,使用中对结核杆菌的清除作用更好,且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同时还能抑制体内衣原体、支原体等细菌,可用于MDR-TB 合并其他类型的细菌感染情况。王魏阳[7]等以分组形式将莫西沙星(观察组)、左氧氟沙星(对照组)的效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33%、不良反应率6.67%,对照组有效率80.00%、不良反应率23.33%,明显莫西沙星治疗优势更大。

在本文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4.65%)比对照组(23.26%)小,治疗12个月的痰菌转阴率(72.09%)比对照组(95.45%)高,治疗总有效率(93.02%)比对照组(74.42%)高,治疗后,观察组FEF、FEV1 等肺功能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L-1、IL-6、TNF-α 等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总而言之,莫西沙星的运用能够较好地清除细菌,针对耐多药肺结核有更确切的疗效。

猜你喜欢
西沙耐药性炎性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抗生素耐药性并不新鲜——它早在人们使用药物杀菌前就存在了
关于“耐药性”,你知道多少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