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距离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

2021-03-30 04:04史佳宁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东道国逆向效应

史佳宁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1)

一、引言

自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OFDI在政策的鼓励下积极发展,世界排名稳步上升。2018年中国OFDI位于全球第二,投资存量居全球第三,近年来我国OFDI的动机逐渐转变为以技术寻求和开展技术合作为主,同时,我国加强了对于海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并购。这表明我国正在试图通过OFDI实现企业及产业的技术水平进步,提升国内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在已有文献中对逆向技术溢出影响因素的讨论主要包括:1.我国吸收能力;2.企业特定行为;3.母国与东道国的特征差异等。

心理距离作为衡量母国与东道国心理层面异质性特征的重要指标,对国际商贸以及OFDI均能产生影响。现有心理距离的研究中,其被定义为描述语言,政治制度,文化等心理层面差异的集合(Beckerman,1956),对跨国公司信息传递,以及企业管理者对市场环境差异的感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将心理距离引入逆向技术溢出的研究框架,有着一定的理论研究根据和意义。然而现有研究中,学者们对心理距离对逆向技术差异的影响缺乏关注。目前,关于心理距离的研究偏重于对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王增涛等,2018),并未探究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究其原因可能是构成心理距离的相关数据难以衡量且难以获得,国内对逆向技术溢出影响因素的研究还较新,尚未关注心理距离。通过对当前逆向技术溢出与心理距离问题的现实背景与理论背景的调查,本文将以Dow提出的心理距离界定和测量方法为依据,运用2003~2017年数据实证分析心理距离与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心理距离”这个概念的首次提出于1956年Beckerman的论文中,并被定义为描述语言,政治制度,文化等心理层面差异的集合,后经Trope & Liberman(2003)解释水平理论的不断丰富,促进了心理距离研究。目前心理距离作为衡量心理层面因素的指标被应用于问题识别、决策判断、创造性来源等实践领域。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发现目前学者们对心理距离变量的应用主要集中于OFDI区位分布,进入方式,出口行为等方面。例如Johansen(1975)在关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研究中将首次将心理距离与OFDI相结合,认为心理距离越近市场越容易被选取,对于OFDI更有利;王增涛(2018)通过Dow对心理距离的定义得到了心理距离各要素与中国OFDI区位选择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易江玲等(2014)利用典缘、地缘、人缘为要素,得出心理距离与OFDI区位选择有显著的负向关系等等。

关于心理距离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尚不成熟,少数学者就心理距离中部分因素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如Medeiros和Hearn(2017)报告了制度距离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绩效之间的显著正相关;Stoian和Mohr(2016)认为,参与OFDI可以使公司绕过本国市场和体制环境的缺陷,成为获取资产和利用市场机会获取优势资源和学习先进技术的“捷径”;部分学者从理论层面探讨过心理距离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途径。如Brewer(2007)认为心理距离越近越能促进企业之间的相互学习使得技术转移变得更为容易,因此,心理距离会对逆向技术溢出带来负面影响。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整理,本文发现心理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少,且此方面研究大多就心理距离的某一方面进行探讨,不足以描述心理层面因素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且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特别是以中国为母国作为样本时的实证研究支持。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心理距离及其组成要素对逆向技术溢出的直接影响及影响路径,拓展了逆向技术溢出相关的研究范围。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心理距离作为衡量母国与东道国心理层面差异的变量与企业决策者的主观感受直接相关,心理距离会对企业决策者熟悉和理解东道国市场造成困难。一方面,由心理距离带来的信息流动阻碍和感知难度会造成跨国企业管理者对东道国市场环境认知不准确,对市场信息来源渠道缺少正确的筛选和判断,做出不利于获取逆向技术溢出的投资决策。同时,由于信息传递渠道不明确,信息筛选和判断难度增加会阻碍公司获取技术溢出的难度。另一方面,当海外子公司的合作伙伴意识到两者间由心理距离带来的认知模式,商业习惯的差异时,可能导致在合作过程中的产生防备心理,双方缺乏信任和认同会导致信息交流难度增加,增大子公司获取东道国技术溢出的难度。因此心理距离会导致信息获取及流动阻碍,增大技术溢出获取难度,同时,心理距离导致的信任感缺失亦会增加技术溢出获取难度及关系维护成本。故本文认为在此方面心理距离对逆向技术溢出具有负向作用。

由此本文提出假设1:中国与东道国心理距离越大,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越差。

从技术溢出的途径上,陈昊与吴雯(2016)认为中国OFDI流向研发资本密集的发达国家和研发资本稀疏的转型及发展中国家时具有两套不同的传导机制,当向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时,我国企业可通过并购直接实现先进生产技术的获取并传导回国内,抑或是通过子公司嵌入高新技术集群网络,利用跟随模仿、资源共享、合作研发、人员流动的方式汲取东道国研发要素,并通过企业内部化渠道将获得的技术、信息、研发成果反馈回国,最终通过产业内技术外溢和示范效应提升母国的技术水平;而当向发展中国家投资时技术溢出渠道更倾向于通过扩大市场规模降低单位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即“研发”一词)成本以及通过收获的利润回报支持母公司技术研发工作实现母公司的技术提升。鉴于以发达国家为东道国与以发展中国家为东道国逆向技术溢出途径的差异,心理距离对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可能会受到东道国发展水平的影响。

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以发达国家为东道国时心理距离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不同于以发展中国家为东道国时心理距离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四、数据来源及变量测量

(一)样本选择

通过分析中国近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及存量情况,本文选取了2003~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30个主要国家的国家面板数据作为样本,中国对以上国家直接投资额占总额的70%以上,样本选择具有代表性。

(二)模型设定

本文借鉴韩玉军(2015)在衡量逆向技术溢出影响因素的模型并加以改进,同时将模型中所有变量均变换为对数形式,以减少异方差问题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改进后模型形式如下:

(三)变量测算

1.因变量

(1)文化距离

对于国家文化距离,Hofsted(1980)提出衡量文化差异的6项指标(权力距离,风险规避,个人/集体主义,男性/女性主义,长期/短期倾向,放纵/限制),在变量拟合上借鉴欧式指数文化距离公式,计算文化距离。

(2)教育水平距离

本文根据Dow的测量标准对数据进行了更新。教育水平距离共包含三个指标:成人识字率,初等教育入学率,中等教育入学率。本文利用熵权法得到贡献率加权矩阵分别为22.4%、48%以及29.6%。

(3)工业发展水平距离

本文参考Dow的方法,重新计算了工业发展水平距离。由于Dow方法中每千人收音机持有率,报纸消费量,电视机持有量的数据具有一定时代局限性。因此,本文借鉴王增涛(2018)做法,工业发展水平距离包含指标:人均GDP、能源消耗、城镇人口比例、非农就业率、移动手机订阅量和互联网的使用率。利用多因子贡献率矩阵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17.3%、13.1%、9.8%、32.9%、16.2%以及10.6%。

(4)政治距离、宗教距离、语言距离

本文决定采用Dow在2012年于个人网页上更新的心理距离数据库中的数据,将三者分别命名为。

数据来源于:https://sites.google.com/site/ddowresearch/

(5)地理距离

由于七个影响维度在计算过程中其数值的量级不同,我们将KS指数方法进行改造构建心理距离测量公式。

2.被解释变量

本文通过B-K模型衡量逆向技术溢出程度这也是目前国内学者使用较多的方法(韩玉军,2015),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表示t年中国向j国OFDI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一国OFDI所收获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越大,则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水平越高;表示t年中国对j国的OFDI存量;代表t年j国的研发资本存量;表示t年j国固定资本形成额。其中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计算公式为;其中为折旧率,取值5%;为t年j国的研发资本支出量。为了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本文利用以2000年为基期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对进行折算,同时利用各国固定资产形成额指数对进行折算。

3.控制变量

本文通过阅读文献整理了五个控制变量,分别是用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人口比例衡量的东道国人力资本水平(hr),用东道国R&D支出占GDP比例衡量的东道国R&D水平(rd),用母国R&D支出占GDP比例衡量的母国R&D水平(rdd),东道国GDP(GDP)以及东道国人口总数(pop)

五、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在整合数据并清理缺失值后,样本观测值共计465个,表1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及序列相关性,本文将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各维度变量进行逐一分析。

表1 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分析

本文在对各变量取对数规避异方差问题及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后,为避免序列相关性,本文将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各维度变量进行逐一分析。模型1检验了控制变量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回归结果符合本文对于控制变量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关系的假设。

模型2—8是心理距离各维度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逐一回归结果,其中文化、教育水平、宗教、语言、政治距离均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在当母国与东道国的文化、教育水平、宗教、语言、政治距离相近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更加明显。模型3结果显示地理距离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关系不显著,即地理距离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不明显。

模型4中回归结果显示母国与东道国的工业发展水平距离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1%

显著性下的正向关系。本文认为此原因与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相关,以追求逆向技术溢出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为了推动企业转型投资额较大。同时,与我国工业发展水平距离较大的国家大部分为技术水平差异大的发达国家,此方面的积极影响掩盖了消极影响。模型9是心理距离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回归结果,心理距离在10%的置信水平上与被解释变量显著负相关,假设成立。

为了对比心理距离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在以发达国家为东道国时与以发展中国为东道国时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将样本按照全球发展中心(CGD)公布的发达国家名单将样本分为两组,其中发达国家组包含19个国家:丹麦、挪威、瑞典、新西兰、比利时、加拿大、捷克、德国、西班牙、芬兰、法国、英国、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荷兰、美国、斯洛文尼亚;发展中国家组包含11个国家:智利、阿根廷、爱沙尼亚、匈牙利、立陶宛、拉脱维亚、墨西哥、波兰、巴西、秘鲁、哈萨克斯坦。在发达国家样本中,心理距离每上升1%,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降低0.029%,发展中国家样本中心理距离每上升1%,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降低2.454%,由此看出当以发展中国家为东道国时,心理距离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负向影响更大,且更加显著。计算两组心理距离前系数的90%置信区间不重合,因此,两系数具有明显差异。心理距离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具有国别差异,其中以发展中国家为东道国时心理距离的影响大于以发达国家为东道国时的影响,故假设2成立。

为了验证心理距离及各构成维度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是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本文将样本按时间重新归类回归。共分为2003~2009及2010~2017共两个时间段,所得结果相同,故本文的样本范围内,结论是不随样本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表2 回归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本文结果具有稳健性,本文将采用陈江虹(2015)在测量心理距离时使用的四因素模型对结论进行检验。陈江虹认为心理距离由文化距离、社会发展水平距离、政治制度距离及地理距离四因素共同决定。其中文化距离使用KS文化距离指数算法测量,计算方法如下;社会发展水平为综合衡量东道国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变量,使用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进行测量;政治距离衡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利用世界银行数据库中经济自由度进行衡量;地理距离测量方法与本文一致。

本文将新维度及新测量方法更改完成后,回归结果说明,KS指数方法测得的文化距离、人类发展指数代表的社会发展水平距离、经济自由度代表的政治制度距离都对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产生显著的消极作用;地理距离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不显著。心理距离对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与本文所得结果一致,因此,本文的结果具有稳健性。

六、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文化距离、宗教距离、语言距离、工业发展水平距离、政治制度距离、地理距离、教育水平距离等为维度,构建了心理距离测量指标体系,之后选用自2003至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较高的3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验证了心理距离及各组成因素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经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文化距离、宗教距离、语言距离、政治制度距离、教育水平距离均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第二,工业发展水平距离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地理距离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无显著的影响;第四,心理距离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五,心理距离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具有国别差异,其中以发展中国家为东道国时心理距离的影响大于以发达国家为东道国时的影响。

本文的结论对于寻求OFDI逆向技术溢出具有重要的启示。第一,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由于沿线国家在语言、宗教信仰、文化、教育水平、工业发展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由于沿线发展中国家众多,心理距离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我国应该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了解缩短心理距离。一方面,营造更好的经商环境;另一方面,更好地激发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第二,在以发达国家为东道国进行OFDI时,也需要注重对境外工作人员的培训,尽可能地通过缩小心理距离使其对于东道国的信息刺激更加敏感,提高吸收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效率。

猜你喜欢
东道国逆向效应
逆向而行
懒马效应
逆向思维天地宽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东道国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竞争力变化对跨国公司总部策略的影响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全球化下的跨国公司本土化研究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