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组织变革与创新路径分析

2021-03-30 04:04任晓梅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企业

任晓梅

(青岛中军融合认证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将信息化技术手段运用到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当中,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通过使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代替传统模式下的人力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创建可以使内外部交流沟通更加方便,从而促进企业的高效发展。将信息化应用到企业的管理当中,已经成为组织效率提升的关键。

一、信息化建设对组织管理创新的作用

(一)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

科技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生活的节奏,社会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大,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效率和速度对竞争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发展的效率。信息化建设已经融入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也在迅速增加,图1为人工智能领域投资情况分布。信息化的创新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可使企业形成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如果企业想要在残酷的竞争中得到一席之地,就应当促进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发挥出企业的创造价值。

图1 人工智能领域投资轮次分布情况

(二)促进组织工作效率的提升

信息化系统的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信息管理化的手段把组织的产品设计研发、采购、生产制造、财务、营销、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大大提高了组织的整体工作效率,并根据自动采集的数据做出分析,从而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信息化的建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紧紧跟随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创新。科学化的管理是当前时代发展的全新要求,将信息化的内容融入企业的管理中,符合科学管理的要求,可以培养企业自身的核心优势,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加速了组织形式的变革

管理的信息化是组织重新整合内外部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组织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由于整体组织职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组织结构难以满足要求,组织结构必须相应地进行调整,使组织变革的步伐大大加快。

二、管理信息化背景下组织变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意识相对滞后,管理模式缺少创新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手段的创新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在部分企业中有些领导者的意识层面,还是停留在原来的传统管理模式下,尤其是管理层的意识。信息化管理的模式是企业借助效率更高的工具和手段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过程,信息化只是手段,管理层的战略决策能力、管理思想、运营方式、业务流程才是关键,最终目的是企业运用全新的思想以及方式进行管理,实现组织愿景。目前,国内大多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还是管理模式的创新不足,领导者缺少企业家思想。

管理涉及组织的所有资源及活动,其中人的因素尤其重要。而且,人的思想、意识活动都是非常复杂的过程,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很难通过计算机软硬件进行系统分析去做出准确的判断。企业应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能过分追求信息系统的数据准确性,而忽视了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创新。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挖掘内在的潜能,对工作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完成高效的任务,才能实现组织效能最大化。

(二)企业内部信息化软硬件投入不足

目前,就国内企业整体而言,信息化程度偏低的企业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尤其是中小企业对这方面的投入还相对不足。由此,导致公司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信息传输的效率较低,增加了管理的成本;部分企业信息设备资源缺乏,仍然在运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同时也增加了管理的差错率,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需求,导致公司的发展缺少后劲,不能形成核心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从目前情况来看,企业的发展速度与信息化的投入密不可分,企业应当引进先进的管理工具,重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提高整体管理效率。

(三)缺少主动创新的动力

大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定的惯性,企业在发展初期就会形成相对稳定的组织架构,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原有的组织形式往往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但是,组织架构的调整影响又比较大,企业一般不会愿意主动去进行调整创新,从而就会导致公司的管理体系并不能始终满足各阶段发展需求。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系统的思维,根据组织的发展现状对组织架构的形式主动创新,重新进行职能定位和流程优化,在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加强管理方面的创新。

三、管理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组织变革与创新路径分析

(一)创新组织管理模式

在管理信息化背景下,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对企业管理架构进行重组和变革,应趋向扁平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实现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的集成化管理目标。这意味着要求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输更为便捷,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管理者与员工、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直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二)重新设计和优化各项业务流程

企业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组织范围内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重新设计和优化各项业务流程,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同步发展,这必然将原来管理金字塔体系打破,实现扁平化的流水线管理方式,通过企业核心价值产生的主线条衔接并重建每个员工、每道工序、每个部门的工作,并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研、产、供、销四大主要过程和人力、财务等管理环节所有数据,既实现资源共享,又能够实时监控,同时分析趋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适当预防措施,防范各种风险。这样,在新的管理思想和流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实力量。

(三)创新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配套的规章制度

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发展,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任何一种好的管理理论都源于企业管理的实践,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信息化管理的大趋势下,企业内部为了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地开展,同样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使得工作者可以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避免产生推诿扯皮的现象。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应该是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动态调整,持续改进完善。

(四)从全局出发,树立系统性创新思维

企业就像是一台机器,整台机器的有效运作自然离不开所有零部件的协同配合。管理的信息化使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也要求企业的管理者统筹全局,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创新布局,并落实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细节当中,使各项工作能够均衡发展,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仅如此,企业还应当对内部进行调整,改变以往的观念,以全新的发展观展示出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五)在管理中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技术力量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管理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要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优势,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进行系统的更新升级,从而促进自身能力的综合发展,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获胜。为了使企业发展中的某些短板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应当关注信息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结合发展趋势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例如:产品质量的相关数据、客户满意情况的统计分析等。通过数字化的信息来发现问题,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在制造研发、产品创新、营销服务当中开展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自动采集信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必然面临的大环境,组织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信息化系统的创建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推动组织进行变革和创新。其次,组织的变革和创新又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来源。企业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中,应当创建高效交流的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合作,整合各项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地进行系统构建,从而保证组织工作得到有效的管理。管理信息化的出现符合市场的发展趋势,企业想要在竞争中立足,不仅需要构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信息化系统,还要进行管理理念创新,最终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猜你喜欢
信息化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