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向“认定”的转变模式研究
——以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为例

2021-04-02 00:37徐元洪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工种实操鉴定

徐元洪 魏 峰

(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广东 惠州 516086)

一、背景介绍

1.公司情况简介

惠州石化一期项目年加工规模1200万吨,二期项目年加工规模1000万吨和120万吨/年乙烯工程,主要产出高品质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40余种产品,在大亚湾地区形成了以惠州石化为核心的炼化一体化基地,拉动下游上千亿元产业链。是中国海油积极响应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战略部署,支持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广东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完善集团产业链,提升抗风险能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重要保障。

2.岗位达标培训、考核体系简介

岗位达标培训、考核体系是在成熟的“递进式”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技能人才培养、考核全流程管理体系。

首先,通过梳理惠州石化所有技能操作岗位对应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人员素质、操作规范、现场管理、现场安全环境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形成统一规范的《岗位达标标准》;其次,明确了各操作岗位从实习生到生产监督员全覆盖的达标指标项目、学习掌握要点、培训教材、培训方式方法、培训责任人、考核形式、考核标准及方式,编制对应不同岗位的《岗位达标培训手册》;最后,按照《岗位达标实施方案》的要求逐项培训学习,逐项考核确认,完成操作技能人员的标准化培养。并有机结合原有的“递进式”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体系,将相关培养、考核结果与技能人才工资、奖金、职业发展、晋升等切身利益挂钩,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形成技能人才自主学习、自主提升、自主成才的良性循环体系,在夯实惠州石化技能操作队伍能力水平的同时,为向精细化操作要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切实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二、原有技能鉴定实操考评模式分析

受装置集成化、复杂化、连续化的客观限制,石化行业的技能操作项目大部分无法实操考评,操作项目多需要分工协作,分析、评估多于实际动手,因此各类实操考评模式各有优劣,难以全面、准确地评定一个技能操作人员的真实能力水平,特点如下,详见表1。

表1 实操考评模式对比

三、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向“认定”的转变

1.转变基础

岗位达标培训、考核体系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二者得以相互融合、替代使用,具体表现为:

(1)引领划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技能操作岗位设置的参考依据,详见表2。

(2)同源拓本。在岗位达标手册中的各岗位工作内容划分,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能力区分尺度为依据,即本质划分相同,但岗位达标中的标准要求更贴近生产装置实际,在满足行业工种横向拓展要求的同时,又深挖本岗位日常操作涉及的内容,纵向深入挖潜。

表2

(3)高标严控。一方面,岗位达标考核要求技能操作项目全覆盖,远高于原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模块抽考数量;另一方面,岗位达标考核形式不拘泥于单一模式,突破了组织形式僵化的弊端,不同实操项目设定不同考核形式,最大化地方便操作技能的真实水平检测。考评合格线标准由传统的60分提高至80分。使得所学、所考、所用相匹配,避免两张皮,高分低能的鸡肋“人才”出现。

(4)基础牢固。全年岗位练兵、年终岗位考核、年初技术比武的“递进式”岗位培训扎实开展,从未间断。信息化在线培训系统应用,既满足了员工理论知识的日常学习与自测,又提供了技术革新的孵化平台。生产运行部门80%以上的技术岗位人员同时具备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考评员/高级考评员资质,多数技术骨干人员曾参与22个工种题库、7个工种标准的开发与制定。

(5)政策配套。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岗位任职资质挂钩,关乎每名技能操作员工的钱袋子,建立了技能人员成长、发展的双通道。一条为技能通道,建立了“纵向单工种技能晋升,横向多工种技能拓展”的二维阶梯式职业发展通道;一条为岗位通道,在操作序列中,将岗位考核、技能等级认定与员工岗位上岗结合,形成基于岗位晋升或技能晋升的网状职业发展模式,使得技能人才只要是金子就有发光的机会。配套6项制度及多种激励手段,例如,《员工职业发展管理办法》《技师、高级技师聘任管理办法》《技师、高级技师考评推荐管理办法》等,为培养工匠建立摇篮。

2.构架方案

对于基础工作岗位(副、主外操)、低认定级别(初、中级)按照授权逐级下放的思路,采用完全认定方式,即相应岗位达标手册考核合格即可对等获取相应工种的级别证书。对于高岗位(内操)、高认定级别(高级),采用认定与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即内操岗位达标考核合格获得推荐参与高级工认定考评的资格。为突出考核重点,提高考评质量,提升考核效率,着重对内操岗位密切相关的正常操作、事故分析与处理模块进行专项认定考评,既突出了岗位操作特色,又提升了高级工的技术含量。详见表3、表4。

3.应用效果

(1)促管理。培训与考核过程有机连成一体,系统化、标准化、可追溯化,人员成才高效、有序,人员素质与技能岗位、技能水平匹配有据可查,为技能培训提供方向指引。良好的技能操作理念、方法得以固化,人员操作动作标准化,间接杜绝误操作等行为的不安全因素。

表3 技能等级认定理论考核与岗位达标理论考核融合方案

表4 技能等级认定实操考核与岗位达标实操考核融合方案

(2)提效率。充分发挥岗位达标体系实操考核的灵活性和实战性,利用现场设施、设备对员工进行实操能力的认证,员工无需再集中进行认定,有利于发挥生产用人部门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实操认定的工作效率和实战能力。

(3)降成本。依托现场对技能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不产生培训、鉴定、差旅等直接费用,同时,还节省临时调班成本、考评员协调成本和认定期间临时住宿成本等间接费用。按照认定考评人均收费标准290元/人,在近3年的实际应用中,认定初级工23名,中级工77名,高级工390名,直接节省认定考评费约14万余元。

(4)巧融合。岗位达标培训、考核体系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有机融合,实现了技能考核环节的“实操”考评化,杜绝了能考不能干,依靠记忆、背诵侥幸过关的情况,抽题考变为全覆盖考,操作能力评价无死角。同时,也为技能等级鉴定向技能等级认定提供了一条快捷转变的渠道,既保证了原有执行标准的不降低,又顺利实现了向企业自主开展、贴近生产实际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惠州石化通过岗位达标体系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相融合的应用方式,一方面,实现了创新驱动,提高了技能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装置运行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充分调动了技能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做到操作无差错化、过程可控化,指标精细化。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提升产品产量、质量,降低吨油消耗,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实现了降本增效。在低油价“严冬”环境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意识,从源头控制投资成本,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深入开展成本费用管理,降低人工成本,有效提升资源共享水平,提高综合成本利用率。使技能等级认定考评与生产实际结合更加紧密,更容易实现自身造血更新,提高技能人才评价的精度与准度,为石化行业创新性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猜你喜欢
工种实操鉴定
师生安全实操培训的路径探索
5G通信技术在特殊工种工作中的应用实践
公立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实操易错点分析
2019年幼儿教师暑期实操培训班优秀作品选登
特殊工种,劳动保障当及时“成长”
我能按照从事有毒有害特殊工种办理提前退休吗
浅议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的主要职责
青铜器鉴定与修复初探
八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的鉴定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