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路径研究

2021-04-04 06:24范玉娇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7期
关键词:党组织康复医疗

范玉娇

徐州市康复医院院办,江苏徐州 221000

在党的十九大中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部署,其中分设诸多领域,针对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健康的医疗领域也做出了相关规定。规定中重点提出了需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将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融入医院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党的建设与公立医院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医院党建工作开展时需严格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整体纲领,融合十九大中对于公立医院发展的部署要求,突出党委在医院业务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助力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将党建的实际效应充分融入院内业务工作开展中,才能更好适应时代要求,政策要求及人民要求[1]。面对医院经营中现存的薄弱环节,党建部门迫切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加强党组织政治建设,共促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1 三级康复专业医院党建工作与业务融合的背景和意义

1.1 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康复医院集诊疗、康复、护理为一体,承担着延续性医疗的重任,坚持以为社会谋福利为中心,确保自身公益性价值得以体现,推动医院长远方向发展[2]。故在开展党建工作时,应强化院内成员对“四个意识”与“两个维护”的透彻理解,树立鲜明政治方向,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2 为强化院内党建思想引领的内在需要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将党的三中全会、十九届二中、十九大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明确了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所应开展的各项工作,将其予以总结可归纳为:发挥公立医院党委保落实、促改革、做决策、管大局、引方向的作用;院长下发医院下阶段工作计划时,也需在医院党委领导下开展院内各项业务,如行政管理、科研论文、教育教学、诊疗康复等各项本职工作[3]。借助党委的指引力量,将党的思想逐步融入日常各项工作开展中,对医院全面落实医疗新常态下卫生和健康工作方针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该院作为市内知名康复医院,理应发挥带头作用,率先落实好院长负责制与党委领导制;发挥党员先锋榜样作用,制定全新的院内议事规则,引领公立医院向着正确方向改革[4]。

1.3 可为百姓提供更为系统化的康复服务,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党建+业务开展时,要以严字当头,遵循党的中央八项规定,将院内的医德医风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全面整合,并强化对党员“三类教育”家风教育、政德教育及纪律教育力度,从根本上提升党委组织成员的思想认识[5]。以思想为基础,落实好医院党建工作开展的诸多环节,如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组织建设及政治建设等多维度内容,将能够为百姓谋福利的便利惠民服务、医院健康扶贫工作全面开展;并通过提升医院学术研究力,推进医教研发展工作,促进院内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水平提升,为百姓提供更多元化,精细化及专业化的康复服务[6]。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更要将党委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营造清正廉洁、清风正气的就诊环境,遏制商业购销贪腐之风,致力于提升医德医风与专业技术水平,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升百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7]。

2 当前党建工作与院内业务融合尚存问题分析

2.1 院内党建工作开展基础不佳

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引,回顾性分析该院2020年党建工作开展现状,共找寻出如下问题:①政策方面。党建人员对党的政策理解过于片面,仅对字面意思予以理解,理解不够透、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先进的党建思想难以指导工作开展;解决党建政策问题时,工作方式过于固化,探索性不强,在面对重大矛盾、重大阻力、重大风险时,承受力及解决能力均不足;另外,院内也未派专人督导工作,在工作内容安排科学度上不佳。②党的政治建设方面。部分成员政治意识不强,难以借助马克思列宁主义精神指导自身,致使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水平不足[8]。③党的组织路线方面。未全面发挥党委组织工作职能,仍呈现出党建工作与医院业务开展两张皮的现状,两方面工作相互独立,党对院内业务工作的指导意义难以发挥。④党内人才组织方面。在长期重业务轻党建的工作模式下,党组织选人用人均面临双重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匮乏对党建人才的业务培训,导致队伍建设水准难以提升至新的高度。

2.2 党务干部工作开展缺乏规范化表现

通过对党组织队伍建设水准不足的根本原因予以分析,主要与工作开展规范化不足有关,一方面培训工作未定时开展,“三会一课”培训时间不固定,且缺乏讲解人与培训人的意见交互,导致教学培训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医院党务干部专职用于党务工作处理的时间有限,与工作量不成正比,导致工作开展效率较低[9]。

2.3 党建队伍中所引入优秀医务人员过少

为更好地促进党建工作与医疗业务的相融,需选派具备足够政治素养及医疗技术的人员加入党建队伍中,但从当前来看,仍以管理类专业人才构成为主,忽视了发展优秀青年医务人员、学科带头人、医疗专家等医学人才的加入,为院内管理制度制定难以落实到实处的原因之一。

3 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路径研究

3.1 以党的精神为引领,逐步完善党的工作体制细则内容

强化对院内党建工作的重视,选派优秀医学青年人才、专家学者加入党建团队中,群思群力,构建党内管理新常态[10]。建立以顶层上抓党建工作的新氛围,定期向上级汇报月份、季度及年度工作总结;并根据总结内容及工作巡查结果述职评议制度、制定述责制度等。各级部门应保证权责相互制衡,工作上相互监督的领导体制,在面对重大决策时,能有效综合各部门间的意见,正确处理权责匹配一致的关系[11]。

3.2 以院长为党建工作引领带头人,将党对党组织的领导充分体现

3.2.1 营造民主化的党委成员议事规章制度 以《意见》为指导,更新院内议事规章制度内容,更新内容重点在于,针对院内的重点决策问题,需遵循四项要求:个别酝酿、民主集中、会议决定及集体领导4环节。其中会议决定为第三环节,最终决策仍需综合党委组织各成员的意见。在这其中,需尤为明确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需将集体的意见视为决策开展的指引方向,个人意见也需要充分听取,但最终仍需以大局利益为重。院长需全面听取各方意见内容,以行使院长负责制内容,最终构建一套完善的决策机制,减少决策错误、规范决策做法,强化决策责任,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每一个重大决策的制定过程,是符合医院利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有效手段[12]。

3.2.2 营造层级分明的党委成员议事决策规则 党委成员议事决策规则将其中院长所负责工作内容,可执行职权作出了清晰规定。院长为首要负责人,为下发各项规定的第一人,但具体决策内容仍需受到党委组织的管理。在院长与党委组织双方的协调下,共同负责医院的行政管理、科研、教学、医疗工作。

3.2.3 狠抓决策制定后的落实工作 选派专人巡查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制度做实做细,在每月的党委工作会议总结中,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方案,由党组织成员共同梳理会议工作内容细则,确保制度能够有效、持续高效得以落实。

3.3 提升院内成员整体思想认知,共创团结奋进、齐心协力的党建共识

思想共识的培养,需从以下三步走:①强化复合型干部培养。摒弃既往以文科专业为主的党组织人才引入政策,应更多地引入具备医学、政治、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通过后期培养,也可提升队伍整体人才质量。可通过挂职交流、岗位锻炼、交叉任职等手段,实现对干部一对一,成体系,长远的培养目标,着力于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②日常培训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力度。院内培训效果固然显著,但结合线上线下培训同步开展,能有效弱化院内线下培训的空间性不足,学习平台后内置的问题讨论功能,也能尽可能多地收集员工在培训时自身所遇到的不足问题,并以录制专题问题解决微课,以系统化地解决尚存的不足之处[13]。③营造统一责任体系。业务干部与党员干部虽存在职能上的不同,但可通过设计下发业务工作责任清单与党建责任清单将两者工作内容有机融合,最终实现党员与业务干部的行动同步、目标同步、思想同源。

3.4 做好党建延伸工作

完善党组织内部成员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于公立医院中全面深化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坚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红线,党员应从自身做起,做好清正廉洁的示范、创新改革的示范、心怀人民的示范、监督落实的示范、善于学习的示范。工作规避“微腐败”“微短板”现象,做好医院管理制度与纪律建设、作风建设的有机相融,致力于实现党组织真正为人民服务,融入人民的就医过程当中来[14]。针对院内可改善群众就医满意度的相关环节如诊疗预约、康复预约、线上随访预约、居家康复预约等,可通过优化诊疗流程,将信息化手段充分融入来实现;定期开展以院方为代表的线下义诊,医疗扶贫对口支援活动,将医院的公益性特色广为传播,获得社会的认可[15]。

3.5 优化院内成员管理,提升职工满意度与患者认可度

①强化院内成员管理,留住更多医学专业人才,制定权责分明,流程相互协调的就诊制度,构建垂直化管理模式。收诊医师负责患者医疗全程,医疗委员会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评[16]。若想留得住人心,则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人才激励制度,但也必须针对影响医疗安全的因素进行有效处理,可引入一票否决制,针对死亡、转院、投诉、发生医疗事件的病例需在党委领导下的医疗委员会讨论下最终发布结论[17]。②落实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优绩优酬、多劳多得的薪酬分配制度,让医务人员能主动参与到服务当中去;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医德医风认知水平[18]。③持续改善就医环境与医疗服务质量,营造以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的线上线下双诊疗体系。④定期开展满意度测评,既包括患者,也包括职工的调查,实行匿名制度,确保意见得以充分表达,从投诉最多的环节优先整改,率先取得整改新成效[19]。

4 党建工作与业务融合建设的初步成效

4.1 强化院长负责制,“强组织”建设初显成效

在医院章程中,更新了党建组织内容,重新明确了党组织在医院业务开展的经费保障、党务工作机构、职责权限、地位作用、设置形式等内容;在各个环节中均能体现党的指引精神,营造了现代化医院管理有效性、规范性、科学性的新常态,进一步强化了党对党组织建设的坚实基础[20]。

4.2 党组织与医疗服务协同开展,“提能力”举措初显成效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推进,该院着眼于强化远期优质康复医疗资源的供给能力,结合国家提出的一系列医疗政策,致力于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改善院内诊疗环境,对急救科室、康复训练科提标提控,强化院内患者所接受服务的专业度,全面度[21]。院内人力资源部为贯彻落实“百万人才计划”,引进与培育了多名医学专业人才,并构建康复诊疗特色门诊,为全市康复医院党组织均作出了示范作用。

4.3 康复医疗服务回归公益,“促医改”举措效果显著

为强化该院公益性表现,院内特举办了:“我是党员我先上,做维护核心的忠诚卫士、做守护群众的健康卫士”主题实践活动[22]。

5 小结

当前,公立医院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与领导初见成效。在日后的党建工作中,要始终视党委为业务开展核心,明确个人工作职责与集体工作职责的不同,做好分内工作,并定期上报工作内容;需建立健全院内民主议事制度,并将其写入院内章程中,以院长为党建工作开展第一责任人,选派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党委团队中,落实党内成员任期目标与任期责任制,使各项制度开展更加科学,营造医院医德医风建设与党建思想工作建设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党组织康复医疗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