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国家治理的机遇与挑战

2021-04-06 02:17魏传立
北方经贸 2021年3期
关键词:政府国家信息

魏传立,宋 歌

(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28)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建立健全,使我国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逐渐形成现代化和科学化。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大数据正在逐步改变我国的治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和重要资源,它逐渐成为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工具。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数据显示,我国大数据的产业规模正在加速扩大,近几年大数据增长的比率十分迅速,大数据在国家治理的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

一、大数据背景下国家治理面临的新机遇

(一)提升国家科学决策水平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新鲜事物不断更迭,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传统决策方式变得力不从心。在大数据时代,政府决策不能依然只靠原来的方式,而应该更加关注客观存在的数据。大数据改变了传统决策者的决策模式,不再直线型决策,而变成了决策者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挖掘、整理、分析,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多种多样的信息,全方位地判断社会发展的趋势,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展开分析,依据更加详实,判断更加精准,决策不再盲目,而是根据事实情况,得到最贴近大众、最贴近人民生活的数据,从而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

根据国家政策,我国各部委和相关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推动大数据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与相关发展。相关政策见表1:从表格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在大数据发展上做出的进步,多部门都已开展了大数据方面相关的决策,可见大数据在决策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大数据能推动国家公共服务转变得更为精细和个性化。大数据可以获得对群众的准确感知,无论宏观数据还是微观数据都能挖掘出来。大数据的信息收集能力不容小觑,只要人民使用互联网,使用智能电子产品,就会留下属于每个人的数据痕迹,就会生成属于每个人的个人偏好。通过对所获数据的专业整合和分析,可以准确把握公众的需求,从而将公共服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智能手机,自然每时每刻都会生成自己的数据信息,小到兴趣爱好,每天去了哪里吃了什么,大到国家人口的布局,GDP 的发展情况等大数据都可以搜集到。从全球范围看,最大限度开放数据是必然趋势,只要大数据信息利用得好,其带来的积极效应将推动政府进一步公开信息资源,带来更大的价值。

表1 部分行业领域大数据政策

(三)提升国家的防治腐败水平

信息公开在民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当社会各界能够意识到政府是如何运作的,社会各界才能更好地抑制腐败的发生,同时也更能保护政府,避免政府全部承担一些不需要承担的责任,社会舆论也可以帮助他们度过危机。大数据还可以提高国家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公民可以在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上查询政府一些部门的工作进展,做到公民参与监督,公民有权知晓政府工作成效的相关数据,从而可以形成对相关部门的压力,促成激励,以防一些不作为或者效率低下的事情发生。此外,大数据还可用于筛选和过滤互联网上的非法和不实信息,互联网上无序的反腐败诉求可以更合理合法地导入,从而使公众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在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信任方面,可以看出,大数据可以有效地防控国家腐败的问题。

(四)提升国家的风险治理能力

首先,大数据在处理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疾病传播等问题上有明显优势,通过相关数据的收集,可以提前预判和防护。大数据利用自身优势,可以对气象或者病症现象有着敏感且精准的判断,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对人们还未察觉的事情做出预警,从而给人们留出更多的时间做出应对措施。其次,大数据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恐慌性事件和恐怖袭击等。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是让公众了解并参与到社会自治中来,让公众做到了然于胸。大数据也可以增强网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整合积极向上的内容,让网民们对社会充满关爱和自信,能够传播正能量,从而提升国家的风险治理。因此,国家应积极建立开放的数据平台,利用好大数据为当代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贡献,更加符合治国之道。

二、大数据背景下国家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缺乏大数据战略意识

目前,虽然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关注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应用,例如,国家统计局已经建立了一些能够准确传达政府信息的动态窗口,如在线直播报纸的软件、国务院APP 以及财经新闻管理的APP等。但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来说,我国在建设数据、管理数据、运用数据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即使我国在大数据方面发展迅速,但起步晚的事实导致我国仍然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显示出我国缺乏数据治国的战略意识。顶层部门的大数据意识不到位,那么基层地区即使想要谋求在大数据方面做出发展,也是抓不到先进经验依据,开展就会更加困难。此外,我国一些部门还存在数据造假,数据失真,数据滥用等问题,也证明我国缺乏大数据战略意识。

(二)数据安全和管理隐患多

大数据要求数据公开和透明,这其实是与隐私保护相违背的。如果数据为了保护隐私而隐藏起来,那么数据就丧失了其原本的价值。数据公开是非常必要的,但大量事实表明,大数据处理不当,会极大地损害用户的隐私。目前,对于我国大数据的相关人才还比较匮乏,人才的专业性与大数据的发展不相匹配,造成了数据安全得不到足够的保障。并且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存储、管理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2019 年下半年,深信服在对国内网站进行安全漏洞监测过程中。发现很多涉及到大数据应用的行业都存在安全漏洞,具体情况见图:

图 2019 上半年网站漏洞行业分布

在我国政府和大型企业实体拥有充足的数据资源。与普通个人相比,他们更有可能利用大数据来配置资源和改进技术。然而,在使用数据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法律来规范数据,我国目前对于大数据监管的措施还不够完善,所以很容易侵犯个人隐私。

(三)数据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

数据治国的机制体制建设是重中之重,没有完善的体制机制,各部门很难进行数据交流,数据很难得到充分利用。面对大数据的发展势头,要想改善我国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在体制机制上也存在障碍。从宏观角度看,顶层设计不健全,战略眼光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从制度层面看,是传统的纵向等级管理、横向分工合作的科层制国家治理体制,由于政府的标准化数据收集和管理各级政府的标准是不同的,重复建设所带来的数据搜集重复、数据精度低,开发利用层次低等问题。从具体法规看,我国尚未建立起与大数据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大部分法规只是起指导作用而没有起到法律约束作用。

三、大数据背景下国家治理的新路径

(一)树立大数据治理理念

要想将大数据理念深入人心,首先,党和政府要带头应对这一变化,把大数据的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做好数据治理实施的协调统筹工作。我国可以借鉴其大数据战略,并将其与自身实际相结合进行创新。其次,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大数据思维,将数据治理概念和数据决策意识作为必修课,培养领导们的大数据思维,以及相关的大数据操作和实践能力。再次,引进专业性人才,年轻一代对于大数据的理解以及掌握更加得心应手。最后,应该为大数据的发展注入年轻的力量,专业性的人才更能推动树立大数据的理念。在大数据的社会宣传方面,各种通信运营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做好宣传引导,树立正确的治理理念。

(二)提升数据质量与保护数据隐私

脱离了质量和价值的数据,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搜集总结和分析都是徒劳的没有意义的,从而也无法做出成功决策和部署。从治理角度出发,提高大数据治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数据追踪技术通过对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并预测,对分析和预测进行整合形成数据预期。二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型人工智能工具对大数据进行筛查。三是要不断优化和整理处理的大数据的计算环境和通道网络环境,打破在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计算壁垒、语言壁垒和物理壁垒等。四是大数据主管机构应加速数据标准和数据管理制度制定的步伐,数据管理程序,清扫网格数据,删减重复数据,清理无效数据,补充遗漏数据,建立数据补救机制,从制度层面保证数据质量。

(三)健全数据治国的体制机制

必须加快国家顶层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大数据治国的机制体制。在国家层面有了完善且合理的管理机制,各地方政府才会有章可循,大数据治国才能有了保障。同时,地方政府也要积极行动,也可以适当借鉴外国经验,因地制宜制定法律法规的同时,也要保证数据的开放性和安全性,组织制定并先行在小范围试行拟定的法律法规,如数据收集、数据应用、数据安全等法律法规。为了打破信息孤岛这一通病和建立政府治理基础,就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标准,以及大数据产生、发展及公布的标准化范式。有了标准化范式,就相当于有了统一的传输和对接的出口,有利于加速数据的无缝隙整合,使得各部门分散的零碎的信息数据进行统筹整合。

(四)构建数据治国的服务平台

在消除信息孤岛和推进数据开放进程的方面,政府作为原始数据的最大搜索主体,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大数据开发的技术、人才更重要,首先,建立各级政府的大数据的独立网站,实现政务数据透明化。其次,各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对于其他部门的信息也可以一键得到,提高办事效率,这样才能使政府各部门无论是在横向相关还是纵向相关,都能够良好地进行大数据监督共享和交流,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充分再利用。第三,公民可以通过登录账号进行数据信息的查询,实现对政府数据提取的便捷性,搜索出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资料。通过大数据穿透部门信息之间的壁垒,可以促进部门间的协同办事,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猜你喜欢
政府国家信息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订阅信息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展会信息
完形填空三则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